- 年份
- 2024(7068)
- 2023(10117)
- 2022(9092)
- 2021(8519)
- 2020(7047)
- 2019(16590)
- 2018(16527)
- 2017(31745)
- 2016(17445)
- 2015(19601)
- 2014(19405)
- 2013(19301)
- 2012(17653)
- 2011(15756)
- 2010(15408)
- 2009(13828)
- 2008(13180)
- 2007(11230)
- 2006(9675)
- 2005(8203)
- 学科
- 济(68305)
- 经济(68233)
- 管理(47293)
- 业(44983)
- 企(37126)
- 企业(37126)
- 方法(33366)
- 数学(29111)
- 数学方法(28785)
- 农(17732)
- 学(16734)
- 中国(16557)
- 地方(16464)
- 财(15639)
- 业经(14713)
- 农业(12281)
- 环境(11381)
- 贸(11353)
- 贸易(11346)
- 和(11171)
- 理论(11006)
- 易(10952)
- 技术(10466)
- 务(10247)
- 财务(10188)
- 财务管理(10172)
- 制(10059)
- 企业财务(9667)
- 划(9510)
- 教育(9112)
- 机构
- 大学(244449)
- 学院(242000)
- 管理(97966)
- 济(91014)
- 经济(88997)
- 理学(86250)
- 理学院(85205)
- 管理学(83546)
- 管理学院(83136)
- 研究(81713)
- 中国(57871)
- 科学(54951)
- 京(52238)
- 所(41564)
- 农(41423)
- 业大(39520)
- 财(39288)
- 研究所(38559)
- 中心(36556)
- 范(33280)
- 江(33100)
- 师范(32935)
- 北京(32753)
- 农业(32719)
- 财经(32538)
- 院(29901)
- 经(29687)
- 州(27557)
- 师范大学(26877)
- 经济学(26374)
- 基金
- 项目(177238)
- 科学(139213)
- 基金(129173)
- 研究(126224)
- 家(113866)
- 国家(112986)
- 科学基金(96832)
- 社会(77330)
- 社会科(73244)
- 社会科学(73225)
- 基金项目(69996)
- 省(69164)
- 自然(65949)
- 自然科(64387)
- 自然科学(64375)
- 自然科学基金(63205)
- 划(59010)
- 教育(57251)
- 资助(52605)
- 编号(51085)
- 成果(40516)
- 重点(39706)
- 部(38296)
- 发(37599)
- 创(36711)
- 课题(34757)
- 科研(34626)
- 创新(34263)
- 计划(33358)
- 大学(32496)
共检索到335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鸽 韩琳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和1982~1998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及其与综合植被指数(NDVI)、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其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下垫面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差异比较明显。对东北地区月均地表反照率与相关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与NDVI、温度和降水之间的统计关系。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地表反照率 温度 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福 祝青林 何洪林 刘新安 于贵瑞
本文利用1948年~2003年55年平均的NCEP NCAR(NationalCenter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 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辐射资料和中国10km×10km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GIS、GrADS(GridAnalysisandDisplaySystem,网格分析与展示系统)等空间化技术,采用图形回归处理等方法建立了国家尺度的10km×10km的中国地表月平均反照率栅格图。研究表明,估算的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冬季(1月)最大,夏季(7月)最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鸽 韩琳 张昱
为了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地表植被的影响,依据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期间东北地区高分辨率NDVI数据,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计算得到1999—2008年间东北地区地表NDVI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均NDVI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人类活动的扰动是影响植被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年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森林NDVI的增加占主导地位;东北地区不同季节NDVI的空间分布与年均NDVI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NDVI的季节变化与植被的生物学特征和物候变化一致,夏季NDVI在1999—2008年间呈...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气候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福 周广胜 李荣平 明惠青 张果 何奇瑾 段居奇
利用2006—2008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的通量、气象及生物因子观测资料研究了地表反照率(α)的动态参数化方案。结果表明:α与太阳高度角(hθ)呈对数关系,与表层土壤湿度(SWC)呈对数或线性关系,与叶面积指数(LAI)呈指数或线性关系。非生长季,hθ与SWC为α的主要影响因子,与α分别呈对数和线性关系时α的模拟精度明显好于其他关系,除初春外,大部时段的α模拟误差都较小。生长季,α主要受hθ、SWC和LAI的影响。采用α分别与hθ、SWC和LAI呈对数、线性和指数关系时α的模拟精度较高,受资料限制,大部分时段的α被明显低估,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模拟精度更差。引入植被覆盖度(Fveg)...
关键词:
玉米农田 地表反照率 参数化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龙 党海山 夏小玲 何晓军 张全发
地表反照率表征着地表物理结构的综合状况,其获取在区域温度反演、气候及辐射建模中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野外实测方法,利用遥感反演地表反照率体现了很大的优势。基于Landsat-TM/ETM+影像,反演计算得到太白山全年各月地表短波(包括可见光、近红处波段)反映率空间分布图,相关时空动态分析得出结论:(1)太白山年均短波反照率为0.169;对于短波反照率的贡献,近红外大于可见光,其年均值分别为0.253和0.087;(2)3种反照率空间分布梯度明显,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空间变异依赖于地形因子及下垫面的分布状况;(3)太白山地表反照率季节变化显著,大体呈"U"型分布,即春、冬较高,夏、秋较低;(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基于集中指数、人口重心迁移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4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多数地区年均增长量出现负值;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势,且人口集中指数在不断增大;人口分布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关联性,但这种态势有所弱化。在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经判别检验后,确立SLM为最优模型,SLM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第二、三产业比重,基础教育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正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负效应。因此,要想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合理分布,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就业需求大增;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在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提升市场化程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春香 于凤荣 张燕 赵雅倩 关桐桐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尤其是粳稻主产区。本文基于东北地区2000-2015年水田空间数据,结合河流数据,采用GIS空间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旨在为耕地资源利用与农业现代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水田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三大平原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以及主要河流沿岸区域。2000-2015年东北地区水田由419.15万hm2增加至603.49万hm~2,增加了184.34万hm~2,年均递增2.93%。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水田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06%、0.11%和6.04%,水田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36、0.04、2.06,黑龙江省水田变化幅度高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近15 a东北地区水田重心由长春市向北偏东移动至哈尔滨市,移动距离为159.92 km,移动速度为10.66 km/a。3)东北地区水田变化面积随着与主要河流距离增加而减少,但水田变化优势区在距主要河流35-45 km处。而各省域水田变化河流分异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春香 于凤荣 张燕 赵雅倩 关桐桐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尤其是粳稻主产区。本文基于东北地区2000-2015年水田空间数据,结合河流数据,采用GIS空间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旨在为耕地资源利用与农业现代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水田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三大平原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以及主要河流沿岸区域。2000-2015年东北地区水田由419.15万hm2增加至603.49万hm2,增加了184.34万hm2,年均递增2.93%。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水田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0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何清 刘永强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肖塘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找出了土壤湿度临界点,分别拟合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2.5cm土壤湿度经验公式,讨论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运用CoLM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了Off-line试验,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冬季大、夏季小,年平均值为0.27。太阳高度角≥15°时地表反照率趋于一个常数,且与太阳高度角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不同天气下地表反照率不同,雨天减小,雪天增大。晴空指数≤0.3时,地表反照率波动很大。肖塘地区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拟合效果不好;随2m气温和地表温度升高基本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土壤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王华 刘志娟 巩敬锦 付真真 张太林 张晓龙 沈彦军 杨晓光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灾以及保障其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东北地区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SIMIP输出的SSP1-2.6、SSP3-7.0和SSP5-8.5 3种气候情景的1981—206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春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为农业干旱指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选择最优概率理论分布函数进行干旱指数序列的概率估算,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估算得到各点春玉米不同等级干旱风险,构建干旱风险指数,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未来各等级风险区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1)1981—2014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表现为内蒙古东四盟(57.3%)>黑龙江省(40.6%)>辽宁省(39.5%)>吉林省(38.9%)。(2)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中期干旱指数整体高于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其中,2030s和2050s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前期干旱风险概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生育中期干旱风险概率为特旱>重旱>轻旱≈中旱,生育后期干旱风险概率轻旱>中旱>重旱>特旱。(3)1981—2060年,SSP1-2.6低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将减少,极高和较高干旱风险区明显向西南收缩,2030s和2050s面积占比分别减少5.4%和9.6%、0.8%和2.5%;而SSP3-7.0和SSP5-8.5两个高排放情景下,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增加,且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扩张,2050s面积占比分别增加8.5%和9.7%。【结论】基于干旱风险指数的未来干旱风险时空分布格局中,东北春玉米干旱风险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的特征,且未来SSP3-7.0和SSP5-8.5情景下,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方向扩张,需关注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
利用1990~2011年NOAA卫星中国区域OLR资料、以及2000~2011年MODIS全球5k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产品,对库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OLR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对比了2003年蓄水前后库区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3~2011年(蓄水后)与2000~2002年(蓄水前)库区四季地表反照率变化量为:春季+0.089%、夏季+0.08%、秋季-0.03%、冬季+0.44%(冬季较大的主要原因为库区西部多为云覆盖,反照率资料受云影响而不准确),地表反照率变化微小,表明了库区土地类型、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等生态环境蓄水前后变化不大;而从OLR年代际变化来看,2003年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玮 孙全亮 陈燕
从地区专利密度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基于产业市场价值和就业两类产出成果的专利密度指数测度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的数据计算其专利密度指数,并从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分析测度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34个地级市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2000—2012年期间东北地区的专利密度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各城市的专利密度存在明显差异,且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两极化倾向明显;高水平稳定型城市大多是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近1/4的城市仍采用低水平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专利密度 时空演化 地区差异 核密度估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籽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4个沿边地区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270个城市样本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从人口、对外经济、人均GDP、工业、工资等方面,研究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呈空间非均衡发展态势,不仅在各省区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区内部城市之间的非均衡态势也比较明显。其中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和工业型城市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等方面优势,不断吸引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沿海城市和某些内陆边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江 杨立 杨蕾 李婧昕 黄木娇 栾晓峰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指示物种,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水獭种群分布面积退缩和种群数量锐减,基础研究缺乏,本底不清.近10年水獭种群信息仅见于部分名录、新闻报道和长白山保护区的监测结果,科研经费和研究人员匮乏,保护力度严重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的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了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的潜在分布区,再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分布,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及空缺.结果表明,水獭的适宜分布区面积为39.17万km2,占研究区域内总面积的17.99%;有保护区覆盖的水獭分布区面积为4.77万km2,占水獭分布区面积的2.19%.东北水獭种群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中部、三江平原东北角和长白山东部,其中大兴安岭是其分布中心.主要保护空缺是在长白山林区中南部、小兴安岭南部山区和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区.因此,建议扩大现有国家级保护区面积,升级省市级保护区,在现有保护区之间建立保护廊道,提升保护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张婧 李诚固 张雪娜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