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3)
- 2023(11203)
- 2022(9314)
- 2021(8158)
- 2020(6720)
- 2019(14701)
- 2018(13948)
- 2017(26202)
- 2016(14196)
- 2015(15244)
- 2014(14810)
- 2013(14840)
- 2012(13796)
- 2011(12851)
- 2010(12882)
- 2009(11584)
- 2008(11033)
- 2007(9788)
- 2006(8934)
- 2005(7880)
- 学科
- 济(82719)
- 经济(82659)
- 管理(36412)
- 业(32657)
- 方法(27598)
- 数学(25064)
- 数学方法(24905)
- 企(23548)
- 企业(23548)
- 地方(23403)
- 农(18378)
- 学(17973)
- 中国(17277)
- 地方经济(15287)
- 业经(15017)
- 农业(13410)
- 财(13179)
- 环境(12620)
- 贸(11343)
- 贸易(11338)
- 易(10874)
- 制(10388)
- 融(9526)
- 金融(9523)
- 产业(9202)
- 发(9110)
- 和(8864)
- 经济学(8734)
- 银(8604)
- 银行(8556)
- 机构
- 大学(212406)
- 学院(212286)
- 济(97477)
- 经济(95826)
- 研究(82256)
- 管理(76022)
- 理学(66625)
- 理学院(65678)
- 管理学(64507)
- 管理学院(64117)
- 中国(59076)
- 科学(53414)
- 农(44688)
- 京(43854)
- 所(43411)
- 研究所(40271)
- 财(38831)
- 业大(36550)
- 中心(36216)
- 农业(35476)
- 财经(31881)
- 经济学(31650)
- 江(31492)
- 院(29470)
- 经(29047)
- 经济学院(28429)
- 范(28099)
- 师范(27700)
- 北京(26889)
- 科学院(26801)
- 基金
- 项目(151808)
- 科学(119582)
- 基金(112428)
- 家(102652)
- 国家(101880)
- 研究(101704)
- 科学基金(85275)
- 社会(68899)
- 社会科(65433)
- 社会科学(65417)
- 基金项目(60366)
- 省(58730)
- 自然(56181)
- 自然科(54858)
- 自然科学(54840)
- 自然科学基金(53872)
- 划(50550)
- 教育(44737)
- 资助(43870)
- 编号(37280)
- 重点(35590)
- 发(35277)
- 部(32658)
- 创(31237)
- 国家社会(30242)
- 计划(30153)
- 科研(29546)
- 创新(29488)
- 成果(28264)
- 发展(27220)
- 期刊
- 济(108991)
- 经济(108991)
- 研究(61574)
- 学报(42130)
- 农(39477)
- 中国(37896)
- 科学(37514)
- 大学(30389)
- 学学(29580)
- 财(27312)
- 农业(26529)
- 管理(26178)
- 经济研究(19338)
- 融(16581)
- 金融(16581)
- 财经(16397)
- 业经(15688)
- 技术(15475)
- 经(14307)
- 问题(14254)
- 业(14032)
- 教育(13563)
- 资源(12431)
- 技术经济(11754)
- 业大(11197)
- 版(10920)
- 统计(10591)
- 贸(10505)
- 科技(10392)
- 商业(10103)
共检索到310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英 谷国锋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ESDA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构成。(2)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县域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东南部和辽中南地区,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且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域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连片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差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浩飞龙 王彬燕 王士君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公众对网络购物认识程度的提高,县域及其所管辖的农村地区迎来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东北地区177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数据,分析了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显著,中心与外围、县级市与一般县(旗)两种分异并存;发展较为成熟的县域较少,且多分布在边缘区域,中部县域大多单一指数较高;空间冷热点集聚特征明显,广大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外围及沿海县域高值集聚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和发展环境是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东阳 赵永 王小敏 苗睿 田光辉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格局呈现以京广线为分界线,西部发达、东部落后的特征。研究时间内这种空间格局趋于明显,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差异有所扩大。(2)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西北部经济发达的县(市)经济发展活跃,而东南部大部分县(市)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局部经济差异格局发生转变。(4)EOF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格局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EOF 中原经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基于集中指数、人口重心迁移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4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多数地区年均增长量出现负值;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势,且人口集中指数在不断增大;人口分布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关联性,但这种态势有所弱化。在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经判别检验后,确立SLM为最优模型,SLM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第二、三产业比重,基础教育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正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负效应。因此,要想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合理分布,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就业需求大增;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在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提升市场化程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袁华斌 朱辉 田小琴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学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0年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M"型变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Moran’s I指数为正,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波动式减弱。②高水平县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下辖县域、地市市区或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出两级"中心—边缘"的空间结构。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基础因子对经济差异影响最大,行政因子、工业化因子分居二、三位,市场因子影响最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不断优化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使东北地区县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下物流,促进现代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级。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结构 县域 东北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晓芳 郑文升 陈才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东北振兴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差距较大,依据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加工型、林矿型、边境口岸型、旅游型和经贸型。通过对东北地区各种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与问题的研究,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为合理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类型特征 发展战略 东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志兴 王宗明 张柏 刘殿伟 杨桄 宋开山 李方
东北地区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分析其植被生产力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植被年NPP主要集中在(200~400)gC/(m2.年)区间,平均值为400.85gC/(m2.年),高于同期全国植被年平均NPP(360.97gC/(m2.年))11.02%。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等森林分布区年平均NPP较高,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区及呼伦贝尔草原东部草原区次之,而呼伦贝尔草原西部草原区,松嫩平原西部的农牧交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索志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王卓识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型"第二产业在县域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原本生态防护措施很弱的县域地区正面临着大中城市"三高型"企业向县域转移的威胁,因此,在保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理念下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生态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以此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锋 刘志明 王宗明 宋开山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6年MODISNPP(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经过统计数据验证之后,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划分为五级:高产、较高产、中产、较低产和低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田以旱田为主,占总面积的89.8%,农田净初级生产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旱田年均NPP变化范围在(309.8~329.5)gC(/m2·a),水田年均NPP介于(323.5~341.7)gC(/m2·a)之间,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00年-2006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冲 姜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薇 徐逸伦 王迎英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变异系数方法,取江苏省65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为测度因子,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全局及局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各县市经济存在强烈地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增大,呈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极化态势与经济差异变化趋同;LISA分析显示苏南和苏北地区已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块状面域,南北差异仍是导致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南北的极化作用明显大于扩散,在循环累积因果的作用下南北极化的"哑铃状"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贡献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ESDA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