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7)
- 2023(9266)
- 2022(8057)
- 2021(7553)
- 2020(6565)
- 2019(15331)
- 2018(15275)
- 2017(29595)
- 2016(16712)
- 2015(18774)
- 2014(18988)
- 2013(19141)
- 2012(18316)
- 2011(16812)
- 2010(17192)
- 2009(15992)
- 2008(16355)
- 2007(15299)
- 2006(13497)
- 2005(12057)
- 学科
- 济(74686)
- 经济(74618)
- 业(48060)
- 农(47198)
- 管理(37346)
- 农业(31206)
- 方法(30980)
- 数学(27744)
- 数学方法(27454)
- 企(26394)
- 企业(26394)
- 业经(18177)
- 中国(18074)
- 地方(17698)
- 学(17617)
- 财(15998)
- 制(14158)
- 贸(13563)
- 贸易(13559)
- 易(13161)
- 发(11585)
- 环境(10979)
- 银(10683)
- 银行(10641)
- 农业经济(10496)
- 融(10388)
- 金融(10385)
- 行(10170)
- 和(10102)
- 策(10039)
- 机构
- 学院(250015)
- 大学(248812)
- 济(102309)
- 经济(100213)
- 研究(91489)
- 管理(89638)
- 理学(77215)
- 理学院(76262)
- 管理学(74723)
- 管理学院(74284)
- 农(71083)
- 中国(68669)
- 科学(60511)
- 农业(55427)
- 京(53278)
- 所(49990)
- 业大(48676)
- 研究所(45860)
- 财(44129)
- 中心(42550)
- 江(39701)
- 财经(34879)
- 农业大学(34411)
- 范(33833)
- 师范(33477)
- 北京(32856)
- 经(31633)
- 省(31603)
- 经济学(31252)
- 院(30937)
- 基金
- 项目(166856)
- 科学(128600)
- 基金(119455)
- 研究(118191)
- 家(106946)
- 国家(106025)
- 科学基金(87189)
- 社会(73188)
- 社会科(68818)
- 社会科学(68793)
- 省(66530)
- 基金项目(64245)
- 自然(56949)
- 划(56251)
- 自然科(55500)
- 自然科学(55475)
- 自然科学基金(54470)
- 教育(52663)
- 编号(48916)
- 资助(48190)
- 成果(40340)
- 重点(38585)
- 发(38311)
- 农(37815)
- 部(37032)
- 创(33768)
- 课题(33249)
- 计划(32756)
- 科研(32379)
- 创新(31757)
- 期刊
- 济(118508)
- 经济(118508)
- 农(73526)
- 研究(68744)
- 学报(49921)
- 农业(49641)
- 中国(49094)
- 科学(42731)
- 大学(36514)
- 学学(34553)
- 财(32725)
- 管理(26194)
- 业经(24613)
- 业(24556)
- 融(24370)
- 金融(24370)
- 教育(21972)
- 技术(19276)
- 问题(17646)
- 财经(16722)
- 版(16357)
- 经济研究(16271)
- 农村(14518)
- 村(14518)
- 业大(14491)
- 经(14375)
- 农业经济(14112)
- 世界(13808)
- 资源(13715)
- 图书(12762)
共检索到373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宁 曲东 陈新平 张福锁 范明生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计算方法,对东北地区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化肥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种植区间化肥投入差异较大;氮、磷肥用量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空间差异的直接因素,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由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均由建国初期的亏缺转为盈余,赢余量呈现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区域间差异较大。与80年代相比,2002年由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总氮平衡和总磷平衡进入水体环境的氮、磷负荷均有所增加,各省农田进入水体环境氮、磷负荷的升高幅度分别为:辽宁,氮负荷29%,磷负荷3%;吉林,氮负荷93%,磷负荷22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军芳 周晓芬 孙丽敏 冯伟 杜金钟 崔瑞秀 孙苏卿
以藁城、无极、正定三个县(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三要素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三县(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13%提高到1.86%,全氮平均含量由0.73g/kg提高到1.14 g/kg,速效磷含量由10.3 mg/kg提高到29.83 mg/kg,速效钾含量由103.0 mg/kg提高到117.2 mg/kg,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全氮由很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速效磷由中等水平提高到高水平,速效钾略有提高,处于中等水平;三县(市)农田氮、磷、钾总体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1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兰芳 欧阳竹 谢小立
山东禹城和湖南桃源是位于我国不同地区均以种养生产为主的两个县(市),根据养分平衡原理对这两个县级区域尺度的农田系统氮、磷收支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单位面积耕地上氮磷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均表现为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输入增长高于输出增长,导致农田系统产生较多氮磷养分盈余,两个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禹城农田系统氮磷盈余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氮盈余量从133.8 kgN.hm-2增加到目前的450 kgN.hm-2以上,磷盈余量从6.2 kgP2O5.hm-2增加到目前的148.9 kgP2O5.hm-2;在其11个乡镇中有10个表现为氮盈余、9个表现为磷盈余,其中氮盈余量最多的高达84...
关键词:
氮磷平衡 农田系统 山东禹城 湖南桃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相林 刘瑞 周建斌 高雪玲 王天泰 崔亚胜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悦 郭李萍 谢立勇 黄树青 徐玉秀 赵迅
【目的】研究与探索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东北地区高产高效低碳农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农作管理措施能够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未来变化,该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个长期定位试验站点(黑龙江省哈尔滨站点、吉林省公主岭站点、吉林省德惠站点、辽宁省沈阳站点)的试验数据,用站点的实测作物产量和SOC双标准对DAYCENT模型进行校验。DAYCENT模型调整的相关参数包括作物参数、耕作方式参数、施肥参数、收获参数和有机肥参数等,在对所选试验站点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校验后,利用已校验的各项参数,对模型模拟情况进行验证,发现模型模拟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锋 刘志明 王宗明 宋开山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6年MODISNPP(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经过统计数据验证之后,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划分为五级:高产、较高产、中产、较低产和低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田以旱田为主,占总面积的89.8%,农田净初级生产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旱田年均NPP变化范围在(309.8~329.5)gC(/m2·a),水田年均NPP介于(323.5~341.7)gC(/m2·a)之间,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00年-2006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新良 陈建洪 张雄一
为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九大农业区和各省域的地均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空间分布及其长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8年我国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面源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肥地均使用量增长101.5%,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药地均使用量增长97.6%,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用塑料膜地均使用量增长238.2%,污染等级从低等级向较高等级转变。九大农业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程度整体呈现由早期的较低污染等级升高为目前的较高污染等级。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化肥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的农药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华南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综上,各省域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污染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化肥面源污染河南、海南、湖北、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加剧严重,农药面源污染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加剧最明显,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上海、新疆、福建、海南、甘肃、山东和浙江加剧比较明显。
关键词:
农田面源污染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 段英华 徐明岗 Mishima Shin-Ichiro Chien Hsiaoping
弄清不同利用方式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进而明确其环境风险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土壤养分管理及环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河北省的粮田、果园和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种利用方式氮磷的输入、化肥和有机肥的分配比例及氮磷养分的盈余状况,并结合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指数,评价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化肥氮磷的环境风险类型。结果表明,氮总输入量为菜地明显高于果园和粮田,磷总输入量为菜地和果园明显高于粮田,且粮田和菜地氮磷输入主要以化肥为主。三种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氮磷均呈盈余状态,其中氮盈余率为果园(532.6%)明显高于菜地(61.5%)和粮田(31.6%),磷盈余率为菜地(700.4%)和果园(615.7%)明...
关键词:
环境风险 养分平衡 氮磷 利用方式 农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有 孙春日
有关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初期,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诸多高质量成果问世,但就地域特点而言,对近代东北移民尤其是汉族移民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较少,且多侧重对历史的叙述及移民形态的研究。因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族移民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对近代以来通过"遣戍""移民实边"和"闯关东"等方式来到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从而补充、深化近代东北汉族移民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汉族移民 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尘 田稳 马娇阳 保欣晨 邓志华 向萍
为明确农田土壤污染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前沿,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农田土壤污染领域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污染领域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中美两国的发文量占全球的47.00%,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国际上,该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农业灌溉、有机氯农药、富营养化、水土保持评估工具、多环芳烃、磷、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硝酸盐等;国内研究伴随国际发展,侧重于关注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土壤修复、来源和防治对策等方面。因此,探讨农田土壤健康与质量提升,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开发污染农田土壤利用技术,形成多学科交叉互融的全要素格局对完善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研究和应对农田土壤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英
粮安天下,地肥粮丰。粮食总产量"八连增",东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即便在国家粮食最困难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个省份能够调出粮食,吉林省就是其中之一。据初步预测,吉林省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65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萌 王寅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畜牧产品生产地,农牧产品大量生产影响养分流动的趋势,而不同地区的养分流动又存在一定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区域农牧系统氮、磷养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1984—2014年统计资料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参数,利用NUFER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以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农牧系统为研究对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童羽 方健羽 郭忠辉 白驹驰 金忠煜 于丰华
土壤氮元素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掌握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变化是观测农作物的发育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等的基础。利用高光谱对土壤氮元素进行反演,可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元素快速测定提供参考。为实现对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快速测定,以沈阳农业大学海城试验田为例,对土壤原始反射率进行了一阶导数变换,运用等距特征映射算法(isometric feature mapping,lsomap)、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对一阶导数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提取出相关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GA优化(GA-BPNN)以及经过NSGA-Ⅲ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NSGA-Ⅲ-BPNN)3种分析方法建立土壤全氮的高光谱反演模型,并利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反演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ISOMAP进行的降维相对于CARS能有效的对特征进行提取。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土壤养分含量预测模型优于未优化的神经网络,能极好地预测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基于Isomap降维后的NSGA-Ⅲ-BPNN的模型的反演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最终预测土壤全氮含量训练集为R~2=0.842、RMSE=0.077,测试集R~2=0.826、RMSE=0.089。反演精度高于GA-BPNN和BPNN的模型反演精度,与其他模型组合相比,该组合可以为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反演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毕艳孟 李国强 申磊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
关键词:
蚯蚓 多样性 土壤环境 相关性 河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昭 封志明 黄河清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田水分平衡的影响,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出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10 a尺度下,通过构建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全面刻画了气候变化下近40年来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基本特征及演变态势。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是西北地区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全区亏水量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高山向盆地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40年来,西北地区农田水分平衡呈现西降东升的态势,新疆大部及河西走廊西部的部分县市,农田亏水量显著降低;西北中部及东部地区大部分县市,40年间农田亏水量呈"W"状波动,近1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