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2)
- 2023(15000)
- 2022(12254)
- 2021(11184)
- 2020(9118)
- 2019(20417)
- 2018(20072)
- 2017(37926)
- 2016(20712)
- 2015(22922)
- 2014(23201)
- 2013(23022)
- 2012(21589)
- 2011(19553)
- 2010(19947)
- 2009(18727)
- 2008(18648)
- 2007(17200)
- 2006(15708)
- 2005(14441)
- 学科
- 济(97743)
- 经济(97618)
- 业(88245)
- 企(69712)
- 企业(69712)
- 管理(67497)
- 农(47872)
- 方法(32680)
- 业经(32358)
- 农业(32336)
- 中国(28385)
- 地方(27997)
- 财(26264)
- 数学(24379)
- 数学方法(24147)
- 制(20674)
- 技术(19053)
- 务(17893)
- 财务(17859)
- 财务管理(17835)
- 和(17017)
- 企业财务(16841)
- 体(16591)
- 策(16568)
- 学(16214)
- 理论(15787)
- 发(15762)
- 贸(15405)
- 贸易(15390)
- 划(15303)
- 机构
- 学院(305996)
- 大学(295756)
- 济(128892)
- 经济(126221)
- 管理(118942)
- 研究(107233)
- 理学(100929)
- 理学院(99795)
- 管理学(98322)
- 管理学院(97754)
- 中国(84444)
- 农(66265)
- 科学(65060)
- 京(63891)
- 财(57979)
- 所(55184)
- 农业(50657)
- 江(50412)
- 研究所(49560)
- 中心(49521)
- 业大(48898)
- 财经(44687)
- 范(40458)
- 经(40268)
- 师范(40055)
- 北京(40038)
- 州(39735)
- 院(38533)
- 经济学(37073)
- 省(36702)
- 基金
- 项目(198220)
- 科学(157088)
- 研究(149101)
- 基金(141054)
- 家(122515)
- 国家(121273)
- 科学基金(104394)
- 社会(95982)
- 社会科(90546)
- 社会科学(90521)
- 省(81929)
- 基金项目(74996)
- 划(66497)
- 教育(65788)
- 自然(64736)
- 自然科(63181)
- 自然科学(63165)
- 编号(62147)
- 自然科学基金(62027)
- 资助(55257)
- 发(49335)
- 成果(49107)
- 重点(44605)
- 创(43669)
- 课题(43154)
- 部(42876)
- 业(42097)
- 发展(40229)
- 创新(40118)
- 展(39593)
- 期刊
- 济(162178)
- 经济(162178)
- 研究(90128)
- 中国(70033)
- 农(67753)
- 管理(46529)
- 财(45994)
- 农业(45708)
- 学报(45399)
- 科学(44933)
- 大学(35065)
- 学学(33464)
- 业经(33197)
- 教育(32927)
- 融(31783)
- 金融(31783)
- 技术(29475)
- 业(24092)
- 经济研究(22832)
- 财经(21940)
- 问题(21492)
- 经(19052)
- 技术经济(17581)
- 世界(16111)
- 资源(16042)
- 版(15572)
- 农村(15458)
- 村(15458)
- 商业(15097)
- 农业经济(15080)
共检索到482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程叶青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域分异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条件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战略重点和主要对策。指出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农业之路,通过农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联合开发与整体布局、农村制度创新及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态势 对策 东北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修业 张好诚
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本区存在高产低效,农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内在非稳定性;良好的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未能有机结合,农业系统功能脆弱三大矛盾。其原因是,—元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基础结构脆弱,农业运行机制受阻所致。提出了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确立非均衡的多极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基础结构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原则为指导 ,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资源环境状况特征 ,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IAHP)确定指标权重 ,以 1990年为基准年 ,2 0 0 0年为目标年 ,跨越十年的数据为支撑 ,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标准 ,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纵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 10年来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 ,并分析了评价结果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尹豪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周学仁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系统地研究了FDI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结论认为,FDI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各系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阶段性;FDI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要利用FDI促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发挥好辽宁省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FDI 东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作用机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仇方道 李博 佟连军
本文应用MFA和DEA模型,以14个典型矿业城市为案例,对1995年~2006年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①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提升趋势;②从资源类型看,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提升,而石油、冶金、综合3类城市则在降低;从发展阶段看,老年阶段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中、幼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尤以幼年阶段显著;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型和中等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下降之势,而大型矿业城市则显著提升;从地区分布看,辽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比较平稳,吉林省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省则呈较大幅度提高之势;③纯技术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程利莎
基于腾讯研究院公布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方法,探究2016年中国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总体以及各分维度发展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分异的成因进行探测与比较。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较全国其他地区存在滞后,内部极化明显,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省域内部差异是导致各分维度差异的主因。(3)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在空间上既有协同发展态势也有分异特征。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发展优势突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明显滞后。(4)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受区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基础与潜力以及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影响,其中,人口素质是主因。分维度对比发现,智慧民生分维度与其他分维度发展空间分异的成因差异明显,其影响因素相对单一,且受实体经济基础影响较弱。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分异 成因探测 东北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凯 李世平 夏显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永材 陈永
本文应用国家统计局 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 ,考察、分析、评价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模式 ,提出保证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鸣然 赵敏
该文基于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评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相互之间的共栖关系和互动效应,并从空间分异的视角对中国30个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难以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今后,我国不仅要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建立区域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要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完善生态治理的共治机制,并要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区域协作。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 政府责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越杰 张昱
基于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初步提出了一个基于县级行政区域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效益评价两方面入手,尝试用资源独特性对资源吸引力指标进行评价,对各层级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值计算,以期实现对县(含县级市)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选择我国东北地区3个典型县(或县级市)域进行了实证性的应用评价,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资源独特性”指标在资源吸引力各项指标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自然资源价值与总目标的比率为0.0896,得分较高,表明“自然资源价值”对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评价目标和实际自然资源价值的影响较大。更进一步,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层面,“可进入性”对总目标的影响为0.1175,得分较低,表明可进入性对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评价总体目标的影响不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社会参与和就业情况对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系统地建立了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县(含县级市)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搜集相关数据对辽宁省恒仁县、吉林省通化县和黑龙江省海林市进行了相应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本研究丰富了农业生态旅游研究的内容,亦有望为推进我国县(含县级市)域农业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王秀红 申建秀 张宏业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房艳刚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形态演变 动因 东北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叶青 张平宇 刘彦随 甘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