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5)
- 2023(15065)
- 2022(12854)
- 2021(11909)
- 2020(9924)
- 2019(22604)
- 2018(22533)
- 2017(44031)
- 2016(23644)
- 2015(26463)
- 2014(26291)
- 2013(26436)
- 2012(24133)
- 2011(21571)
- 2010(21659)
- 2009(20245)
- 2008(19981)
- 2007(17991)
- 2006(16050)
- 2005(14051)
- 学科
- 济(106066)
- 经济(105946)
- 业(99121)
- 企(80805)
- 企业(80805)
- 管理(77627)
- 农(48359)
- 方法(45396)
- 数学(35916)
- 数学方法(35594)
- 业经(34438)
- 农业(32416)
- 财(28858)
- 中国(24632)
- 地方(22698)
- 技术(20961)
- 务(20842)
- 财务(20784)
- 财务管理(20762)
- 企业财务(19644)
- 制(19363)
- 和(18139)
- 学(18025)
- 贸(17593)
- 贸易(17584)
- 理论(17508)
- 易(17048)
- 策(16862)
- 划(16550)
- 体(15123)
- 机构
- 学院(346673)
- 大学(339990)
- 管理(145468)
- 济(144732)
- 经济(141965)
- 理学(126282)
- 理学院(125011)
- 管理学(123263)
- 管理学院(122650)
- 研究(110814)
- 中国(84696)
- 京(71825)
- 农(67958)
- 科学(67903)
- 财(62397)
- 业大(55660)
- 所(54941)
- 农业(52097)
- 江(51498)
- 中心(51017)
- 财经(50435)
- 研究所(49899)
- 经(45784)
- 北京(44587)
- 范(42761)
- 师范(42448)
- 经济学(41724)
- 州(41348)
- 经济管理(40352)
- 院(39485)
- 基金
- 项目(236069)
- 科学(187442)
- 研究(175649)
- 基金(172131)
- 家(148402)
- 国家(147035)
- 科学基金(128310)
- 社会(112630)
- 社会科(106556)
- 社会科学(106528)
- 省(93849)
- 基金项目(92913)
- 自然(82474)
- 自然科(80550)
- 自然科学(80533)
- 自然科学基金(79124)
- 教育(77273)
- 划(76387)
- 编号(72794)
- 资助(68826)
- 成果(56678)
- 发(52119)
- 部(51693)
- 重点(51569)
- 创(51265)
- 课题(47744)
- 创新(47171)
- 业(46312)
- 国家社会(46011)
- 人文(44611)
- 期刊
- 济(167164)
- 经济(167164)
- 研究(98104)
- 农(68458)
- 中国(61684)
- 管理(54137)
- 学报(50420)
- 科学(49805)
- 财(47884)
- 农业(46675)
- 大学(39226)
- 学学(37538)
- 业经(34075)
- 技术(30456)
- 教育(29955)
- 融(29408)
- 金融(29408)
- 财经(24100)
- 业(23893)
- 经济研究(23823)
- 问题(22570)
- 经(20711)
- 技术经济(19537)
- 现代(17508)
- 科技(17376)
- 商业(16806)
- 版(16604)
- 世界(16127)
- 理论(15936)
- 经济问题(15665)
共检索到50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世薇 张平宇
根据东北地区各省市的农作物统计数据以及15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区位商、集中系数、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集聚格局以及龙头企业的空间和行业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优势农作物在东北各地市并不是均衡种植的,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态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并没有集中分布在优势农作物生产较为集中的县市,龙头企业在各地市内的分布集聚程度不一,在省会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市区集聚较多。龙头企业行业集聚主要受区域农业资源类型、分布、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集聚 农业产业 龙头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子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对于东北的粮食大省这一问题就显得格外明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引入“精细农业”等高技术生产模式是我国东北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精细农业”的概念和开发方式入手,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调整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技术 农业 产业调整 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郑丽 张苗苗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业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劳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这些组织对农户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加速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东北农业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制定发展区域性农业组织的对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陶陶 姜文来 唐曲 李建平 高明杰
本文在分析农业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障碍因素等5个农业功能分区指标组,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完成东北农业功能指标的空间聚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等6个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和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 功能区划 可持续发展 东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刘凤芹
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在全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依然存在着与全国其他地区所共有的人多地少的约束。以种植大宗粮食作物为主、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种的东北黑土地来说,由于自然禀赋约束、土地制度约束、行政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等原因,并没有迅速地走向资源最优配置的农业发展方向。本文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给出了优化配置东北地区农业资源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资源优化 生产组织 制度约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红 王玉娟 万鲁河 解瑞峰
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为此需要进行农业区域划分。文章在确立生态农业区划原则、明确分区依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把整个东北地区分为6个大生态农业区、14个二级生态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充分发挥地域生态优势,是把它建成我国粮食安全基地与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层次聚类分析 东北地区 生态农业 区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圣凯 王吉发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9年东北地区3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空间格局。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技术无效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投入要素冗余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灌溉、劳动力、化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修业 张好诚
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本区存在高产低效,农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内在非稳定性;良好的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未能有机结合,农业系统功能脆弱三大矛盾。其原因是,—元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基础结构脆弱,农业运行机制受阻所致。提出了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确立非均衡的多极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基础结构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帅官 李天舒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之一,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辽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具有后发优势,若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失为辽西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突破口"。本文在阐述了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科技扶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涛 谢慧梅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对失业是世界性难题。东北地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渠道。本文对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服务业就业演变历程以及就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通过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东北地区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进行了预测。结果说明东北地区的就业结构的演变不符合克拉克定律,应该尽快调整其产业与就业结构。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探索发挥主产地集聚优势,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主产区306个蔬菜专业村调研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产业集聚的马歇尔外部性特征与农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是: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通过马歇尔外部性促进了土地生产率的提升,并间接提升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通过累积效应提升集聚程度,三者形成互动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秀娟 孟丽红 吉登艳
[目的]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究农业产业集聚状况及空间布局,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方法]文章基于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及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采用区位熵模型探究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并通过竞争态模型进一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集聚度竞争态进行了区划分析。[结果](1)我国农业产值集聚竞争态势呈现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的特点。(2)进行划区分析表明,东北三省、西北地区及河北、山东和广西、海南、贵州为优势区域;山西、天津和广东为具有竞争潜力的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东部沿海省(市)及北京和重庆为劣势区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以及四川、云南和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为实力区域。[结论]大部分地区处于农业竞争优势区域,农业仍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增产增效,对于具备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应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特点,并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带动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琦
东北地区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就业问题是振兴东北的突破口。装备制造业是现实的产业选择,但它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有限,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又受到本地消费水平制约。改变这种现状,要用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重新规划东北的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以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以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将传统的商贸、餐饮业与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政府在财政金融政策上也应给新兴产业以有力的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丽 杨艳丽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在依托农业资源、政府政策、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等优势的基础上,开发了观光型、体验型、度假型和养生型等多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案例,以美丽乡村为目标,推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依托农民合作社转变休闲农业资本投资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金;重视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培育,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价值;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从而促进绥化市休闲农业深化发展。以期为东北地区寒地黑土核心区通过休闲农业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