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0)
- 2023(15176)
- 2022(12956)
- 2021(12037)
- 2020(9903)
- 2019(22813)
- 2018(22538)
- 2017(43340)
- 2016(23265)
- 2015(26074)
- 2014(26119)
- 2013(26043)
- 2012(24212)
- 2011(21853)
- 2010(22341)
- 2009(20700)
- 2008(19232)
- 2007(17031)
- 2006(15205)
- 2005(13800)
- 学科
- 济(100947)
- 经济(100853)
- 业(64450)
- 管理(63654)
- 企(52106)
- 企业(52106)
- 方法(39289)
- 中国(33584)
- 数学(33484)
- 数学方法(33150)
- 地方(29376)
- 融(27867)
- 农(27866)
- 金融(27865)
- 银(26372)
- 银行(26332)
- 行(25513)
- 业经(24418)
- 财(22904)
- 制(20082)
- 学(20055)
- 农业(19256)
- 贸(17393)
- 贸易(17374)
- 易(16761)
- 技术(16177)
- 理论(16119)
- 环境(15639)
- 地方经济(15522)
- 和(15315)
- 机构
- 学院(328467)
- 大学(327927)
- 济(134017)
- 经济(131014)
- 管理(128994)
- 研究(115267)
- 理学(110667)
- 理学院(109396)
- 管理学(107676)
- 管理学院(107096)
- 中国(90551)
- 京(71366)
- 科学(70243)
- 财(60405)
- 所(58128)
- 农(53362)
- 中心(53047)
- 研究所(52805)
- 江(48550)
- 财经(47935)
- 业大(47925)
- 北京(45908)
- 范(44755)
- 师范(44334)
- 经(43451)
- 院(41682)
- 农业(41391)
- 州(40651)
- 经济学(39926)
- 经济学院(35997)
- 基金
- 项目(221850)
- 科学(173930)
- 研究(165016)
- 基金(158628)
- 家(137647)
- 国家(136445)
- 科学基金(116798)
- 社会(103206)
- 社会科(97899)
- 社会科学(97876)
- 省(87651)
- 基金项目(84736)
- 自然(74435)
- 教育(74317)
- 划(73252)
- 自然科(72661)
- 自然科学(72646)
- 自然科学基金(71322)
- 编号(68193)
- 资助(64995)
- 成果(55404)
- 发(51974)
- 重点(49793)
- 部(48117)
- 课题(47301)
- 创(46545)
- 创新(43364)
- 发展(41889)
- 国家社会(41846)
- 项目编号(41815)
- 期刊
- 济(152217)
- 经济(152217)
- 研究(101685)
- 中国(67376)
- 学报(49590)
- 农(49573)
- 管理(48182)
- 科学(47014)
- 财(43577)
- 融(42241)
- 金融(42241)
- 教育(38495)
- 大学(37615)
- 学学(35242)
- 农业(34142)
- 技术(28567)
- 业经(26053)
- 经济研究(23783)
- 财经(23013)
- 问题(19722)
- 经(19716)
- 图书(17912)
- 业(17288)
- 理论(16753)
- 科技(16221)
- 技术经济(16106)
- 现代(15480)
- 实践(15345)
- 践(15345)
- 商业(15110)
共检索到500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文龙 王宫成
本文以2003—2016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的政策交汇点,以东北地区23个入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城市为实验组,其余11个城市为对照组,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单位GDP用电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东北地区需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方面进行预算安排的倾斜,将污染物减排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技术协同性,盘活东北地区各类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而提升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明东 祝滨滨
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并抑制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创新能力基础有待提升的现状,必须着重夯实基础。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是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环境的可行选择,而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能为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内在的需求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信息化融合则可作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具体看,应促进东北地区内部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引导地区智力资源构建动态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链的全面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菅青 吴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现实基础的务实选择。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它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数据缺乏,导致对相关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困难。文章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立瑛
在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中,有人认为工业是东北的特色,应该扬长避短。几次调整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中的服务业仍然低于全国的平均值。根据国际和国内一些政治经济核心城市发展的规律,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已经形成互动机制,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是融合发展的关系。这也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特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应该顺应这种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世才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凤娇 刘家明 姜丽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探究东北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经济及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借助天眼查软件获取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2009、2014、2019年3个时间节点的A股、新三板上市企业数据,利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研究发现:(1)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增长速度放缓;东北地区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均实现等级跨越式发展,达到高水平的产业则平稳发展。(2)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中部“极区”、南部“S型极带”现象加强,集聚特征减弱,省域空间分异逐渐增强;各类产业发展水平空间重心南移,扩散与集聚效应并存。(3)各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不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格局演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荫 曾春水 王军礼 李成林
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德高 张凤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品、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但传统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方法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工业化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针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现状,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产业也将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落实,呈现出新的景象。
关键词:
信息化 传统产业 两化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嵎喆 周振
面对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东北地区"十三五"要摆脱"失速"的困境,创造新的繁荣,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量扩能、形成新支撑。当前制约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制度供给约束,即市场环境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类管制、限制和"玻璃门"使得资源无法顺畅进入新兴领域,或者即使进入新兴领域的各类资源面对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而难以为继,无法获得适当报酬的扭曲型利益格局对资源的流入流出提供了不恰当的信号,难以实现"以政策启动市场、以市场驱动产业"。为此,东北地区的新兴产业必须做好产业发展和政府转型相结合,要正确认识政府的定位、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新兴产业 制度供给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明
传统优势产业是当前区域经济的产业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未来的产业支柱,两者如何协同融合已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动态分析,综合应用协同学等理论探讨其协同融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树功
当前的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残酷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共赢和资源互补的可能性。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将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协同 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玲 韩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的相互联系,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选取2013—2019年东北地区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二者的融合发展水平,并用实证分析了其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衡发展到中度融合,其中,辽宁的融合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最低。同时,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参与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玲 韩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的相互联系,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选取2013—2019年东北地区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二者的融合发展水平,并用实证分析了其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衡发展到中度融合,其中,辽宁的融合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最低。同时,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参与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正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