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9)
2023(10656)
2022(9420)
2021(9004)
2020(7555)
2019(17757)
2018(17769)
2017(34789)
2016(19067)
2015(21240)
2014(21223)
2013(21197)
2012(19545)
2011(17492)
2010(17330)
2009(15780)
2008(15393)
2007(13338)
2006(11629)
2005(10069)
作者
(55423)
(45994)
(45707)
(43613)
(29380)
(22268)
(20819)
(18210)
(17426)
(16335)
(16007)
(15417)
(14701)
(14457)
(14152)
(14087)
(13827)
(13802)
(13124)
(13013)
(11465)
(11375)
(11100)
(10369)
(10294)
(10157)
(10147)
(10109)
(9236)
(9114)
学科
(78416)
经济(78339)
管理(54366)
(51082)
(42155)
企业(42155)
方法(37137)
数学(32262)
数学方法(31921)
(20299)
中国(19370)
地方(18544)
(18288)
(18089)
业经(16492)
农业(13964)
(13438)
(12919)
(12901)
贸易(12894)
理论(12829)
环境(12587)
(12472)
(11565)
财务(11506)
财务管理(11488)
技术(11415)
企业财务(10943)
(10606)
地方经济(10173)
机构
大学(272604)
学院(269266)
管理(110248)
(105280)
经济(103004)
理学(96632)
理学院(95510)
管理学(93890)
管理学院(93409)
研究(90335)
中国(64270)
科学(58534)
(58483)
(45774)
(45694)
(43337)
研究所(42241)
业大(41840)
中心(40359)
财经(37859)
(37543)
北京(36951)
(36793)
师范(36432)
(34443)
农业(34144)
(32822)
(31094)
经济学(31079)
师范大学(29686)
基金
项目(192462)
科学(150812)
基金(139598)
研究(139273)
(122159)
国家(121189)
科学基金(103764)
社会(86589)
社会科(82044)
社会科学(82021)
基金项目(75289)
(74637)
自然(68809)
自然科(67083)
自然科学(67069)
自然科学基金(65875)
教育(63214)
(63066)
资助(57642)
编号(56929)
成果(45497)
重点(42969)
(42449)
(41195)
(39365)
课题(38381)
科研(36972)
创新(36723)
教育部(36062)
大学(35358)
期刊
(110599)
经济(110599)
研究(76394)
中国(45975)
学报(44802)
科学(41327)
管理(38325)
(38218)
大学(32851)
(32411)
学学(30694)
教育(28373)
农业(27167)
技术(22057)
(18361)
金融(18361)
业经(18096)
财经(17598)
经济研究(17150)
图书(16735)
(14939)
问题(14855)
资源(14459)
(13820)
科技(13574)
理论(13468)
技术经济(13024)
实践(12505)
(12505)
现代(12035)
共检索到37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新伟  贾琳  
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比较高,但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也存在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构性短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市场;重视和充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人力资源积累与使用的统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彭正宇  李传裕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市,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粤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特别是对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三大产业人数的增长率及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定量分析,发现粤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不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等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梁涵  
科技人力资源是在经济体系中从事科学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的生产要素。科技人力资源的积累可以带来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内生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链全过程和产品价值。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具有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尤其是技工资源优势。但是从1997年来,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优势急剧下降。而且相关性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联动趋势不显著,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对于地区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但并不非常明显。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集中于传统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维良  纪晓岚  柳中权  
城市发展就是城市利用和争夺资源的过程,城市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差异。有效需求理论对短期增长和发展能进行较好的解释,而长期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有效供给。城市对实体资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掌控能力,实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根基,他们可以提升城市比较优势,获得长期发展效益。本文对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资源禀赋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主要由人力资源的差异决定,因此,城市应加强人力资源积累,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发展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沈诗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以能源为例,对东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历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减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从绝对值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全面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桂芝  张肃  
经济落后地区要进入经济发展阶段 ,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物质资本 ,而是人力资本。东北经济振兴中以产出资本价值形态出现的货币资本和国家政策等社会资本的注入和积聚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两种资本注入的同时 ,要实现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应该更关注第三种资本———人力资本。它是推动落后地区经济走向发达的引擎 ,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东北经济振兴要关注人力资本的积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谢辉  
作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是东北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5类指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结论是: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资源环境基础优于全国均值水平6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能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3个方面,然而,欲开发上述资源潜力则须考虑到与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平衡;能源(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将对地区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3增长到本世纪2000年的0.166,人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汉杰  李春艳  秦婷婷  
针对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科学评价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客观评价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力,借鉴发展成效突出地区的经验,总结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会和  李诚固  
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水平、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5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城市为比较单元,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对该34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划分为土地集约利用型、土地适度利用型、土地粗放利用型三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类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和主要工业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部分资源枯竭城市和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土地利用粗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爽  刘晓静  
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会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增长,但也有可能会使得发展中国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利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考察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是否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通过对东北地区产业比较优势流动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升级,而目前产业升级遇到最大的障碍是比较优势固化在缺乏创新的传统产业中,按原有路径走下去的话,会深深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中,而技术创新是东北地区摆脱"比较优势陷阱"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邓伟,杨建锋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从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出发,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水资源供需态势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春华  
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东北地区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总量泡沫成分多,大量闲置且极难流动;2.人才效率差,价值低;3.高素质的人才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4.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四点对策: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探索东北人才开发的新路子,实现新突破;2.创新机制、完善体制,盘活人才资源,进一步打破机制障碍,加快人才开发和管理;3.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相结合;4.跨区域人才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刘凤芹  
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在全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依然存在着与全国其他地区所共有的人多地少的约束。以种植大宗粮食作物为主、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种的东北黑土地来说,由于自然禀赋约束、土地制度约束、行政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等原因,并没有迅速地走向资源最优配置的农业发展方向。本文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给出了优化配置东北地区农业资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焦连成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东北地区区域整合的基础之一,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虽有"松辽管理模式"等的发展基础,但在体制与机制、水市场建设、水资源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借助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成果,认为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应该主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系统、加快水市场建设步伐、协调好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全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