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8)
- 2023(9449)
- 2022(8170)
- 2021(7137)
- 2020(6068)
- 2019(14372)
- 2018(13969)
- 2017(27439)
- 2016(14886)
- 2015(16759)
- 2014(17180)
- 2013(17412)
- 2012(16711)
- 2011(15432)
- 2010(15737)
- 2009(14968)
- 2008(14603)
- 2007(13285)
- 2006(11943)
- 2005(10941)
- 学科
- 济(90478)
- 经济(90416)
- 管理(38130)
- 业(36198)
- 方法(32745)
- 数学(29462)
- 数学方法(29270)
- 企(25463)
- 企业(25463)
- 地方(24189)
- 中国(22137)
- 农(20820)
- 学(17020)
- 财(15290)
- 业经(15098)
- 农业(14972)
- 地方经济(14960)
- 贸(12716)
- 贸易(12711)
- 易(12167)
- 环境(12150)
- 制(11786)
- 和(10784)
- 融(10200)
- 金融(10197)
- 发(9866)
- 银(9567)
- 银行(9541)
- 行(9108)
- 经济学(9000)
- 机构
- 大学(230455)
- 学院(229642)
- 济(108659)
- 经济(106451)
- 研究(86144)
- 管理(84141)
- 理学(71906)
- 理学院(70945)
- 管理学(69780)
- 管理学院(69338)
- 中国(63037)
- 科学(52009)
- 京(49135)
- 财(45491)
- 所(44760)
- 研究所(40607)
- 农(39949)
- 中心(38339)
- 财经(36474)
- 经济学(35430)
- 江(35096)
- 业大(33529)
- 经(32891)
- 经济学院(31779)
- 农业(31380)
- 北京(31012)
- 范(30690)
- 师范(30436)
- 院(30246)
- 州(27606)
- 基金
- 项目(148306)
- 科学(116485)
- 基金(108356)
- 研究(105823)
- 家(94919)
- 国家(94207)
- 科学基金(79695)
- 社会(69890)
- 社会科(66251)
- 社会科学(66230)
- 基金项目(57997)
- 省(56825)
- 自然(50241)
- 自然科(49034)
- 自然科学(49017)
- 划(48308)
- 自然科学基金(48119)
- 教育(47007)
- 资助(43990)
- 编号(41461)
- 发(34576)
- 重点(33946)
- 成果(33702)
- 部(32959)
- 国家社会(29585)
- 创(29517)
- 课题(28954)
- 科研(28082)
- 发展(28047)
- 教育部(27995)
- 期刊
- 济(125997)
- 经济(125997)
- 研究(72614)
- 中国(41362)
- 农(36097)
- 学报(35276)
- 财(35039)
- 科学(33467)
- 管理(29067)
- 大学(25951)
- 学学(24884)
- 农业(23903)
- 经济研究(21004)
- 融(19593)
- 金融(19593)
- 技术(19250)
- 财经(18976)
- 问题(18322)
- 业经(17635)
- 经(16549)
- 教育(16162)
- 技术经济(13731)
- 贸(12981)
- 统计(12777)
- 业(12711)
- 世界(11564)
- 资源(11481)
- 策(11008)
- 商业(10965)
- 国际(10815)
共检索到34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法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8年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效率匹配情况,解读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两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2003年和2016年两轮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源于五大经济增长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东北现象"产生也是由区域五大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导致的;空间维度上,哈长城市群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外围,辽宁省中部强于周边、西部内陆低于东部沿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沿边、辽宁省沿海城市呈现多样化增长类型,新的城市增长极有东移的趋势;城市经济驱动类型、效率水平和动力水平存在对应关系,城市驱动类型和效率水平相匹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法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8年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效率匹配情况,解读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两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2003年和2016年两轮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源于五大经济增长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东北现象”产生也是由区域五大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导致的;空间维度上,哈长城市群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外围,辽宁省中部强于周边、西部内陆低于东部沿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沿边、辽宁省沿海城市呈现多样化增长类型,新的城市增长极有东移的趋势;城市经济驱动类型、效率水平和动力水平存在对应关系,城市驱动类型和效率水平相匹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芮 王梓豪 刘玲娜 雷涯邻
东北地区在我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否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立足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东北振兴要求,从效率、协调、绿色、开放、民生五个方面构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和TOPSIS方法对东北地区34市2001-202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近20年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副省级城市、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从时间上,东北地区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发展差距不断缩小;(3)从空间上,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并在空间上形成新的分布特征,在省会城市、哈-长经济带等发展极、发展轴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发展中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田中景 胡东兴
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对东北三省20年数据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要重视东北地区外贸的发展,以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乾 赵儒煜 张振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009—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对东北地区经济韧性总体空间演化和不同省份内部城市经济韧性空间演化差异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政策的逐步实施,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但从区域经济韧性的评价结果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韧性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较低,规模大的城市经济韧性较高,中心城市经济韧性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增长极,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为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步伐,摆脱路径依赖,应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服务业与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产业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籽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4个沿边地区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270个城市样本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从人口、对外经济、人均GDP、工业、工资等方面,研究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呈空间非均衡发展态势,不仅在各省区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区内部城市之间的非均衡态势也比较明显。其中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和工业型城市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等方面优势,不断吸引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沿海城市和某些内陆边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增长,吉林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辽宁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效率改善推动的,而黑龙江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3)东北三省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低,改善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出现正向变动的城市占据样本量的32.4%,还不及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闫雯玲 王琦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空间演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对东北地区省会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环境损害成本响应进行分析后发现,东北地区省会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在不断降低,城市化水平在缓慢提升;长春和哈尔滨协调度水平较低,处于失调状态;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环境损害程度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由于环境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不匹配,综合响应度不论高低,均会造成东北地区省会城市环境保护能力和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度的下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鑫昊 孙猛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等。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经济产出,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综合应对,注重提高经济效率、兼顾长短期效应、改善资本要素双重效应、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邵丽 嵇振华 崔霞 周勇
本文旨在考察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背景下地区人口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MRW框架下Solow理论模型,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率的提高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净迁入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辐射作用,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并不具有显著的地区辐射效应。本文对改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迁移人口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实现东北三省经济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时空变化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ESDA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ESDA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修春亮 宋戈 程林
东北地区共有30个资源型城市。以县级行政区域单元为样本,采用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利用极差、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6年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在波动中略有增大,其中1993年与2000年差异较大。选取1993、2000、2006年为样本年份,从经济类型、资源类型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石油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森工型城市较低;从地域空间考察,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吉林省较低。东北地区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资源型城市 经济发展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