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0)
2023(4623)
2022(4237)
2021(3968)
2020(3497)
2019(8312)
2018(8218)
2017(15564)
2016(9081)
2015(9981)
2014(10075)
2013(9976)
2012(9426)
2011(8656)
2010(9001)
2009(8445)
2008(8268)
2007(7303)
2006(6499)
2005(5744)
作者
(29342)
(25160)
(24704)
(23336)
(15995)
(12100)
(11039)
(9751)
(9446)
(9152)
(8703)
(8371)
(8210)
(8112)
(8043)
(7469)
(7331)
(7307)
(7274)
(7122)
(6390)
(6356)
(6308)
(5780)
(5762)
(5693)
(5515)
(5319)
(5285)
(5179)
学科
(44619)
经济(44579)
方法(24901)
管理(23238)
数学(22890)
数学方法(22471)
(22428)
(18095)
企业(18095)
地方(9907)
(9642)
(9604)
中国(8785)
(7568)
业经(6977)
农业(6789)
理论(6426)
(6363)
贸易(6361)
(6074)
地方经济(5798)
环境(5794)
(5400)
(5199)
金融(5197)
(5133)
技术(5067)
(5043)
(4751)
银行(4716)
机构
大学(137515)
学院(135503)
(52499)
经济(51526)
研究(50622)
管理(49384)
理学(43762)
理学院(43123)
管理学(41689)
管理学院(41466)
科学(35140)
中国(34571)
(31690)
(29413)
(28520)
研究所(26581)
农业(25728)
业大(25681)
(22275)
中心(21818)
(20344)
(18474)
财经(18462)
师范(18243)
北京(18047)
(17064)
(16914)
(16815)
科学院(16771)
农业大学(16734)
基金
项目(97309)
科学(75694)
基金(71605)
(66180)
国家(65735)
研究(62526)
科学基金(54243)
社会(39672)
自然(38302)
(38217)
基金项目(37590)
社会科(37583)
社会科学(37570)
自然科(37516)
自然科学(37502)
自然科学基金(36817)
(33456)
资助(30965)
教育(30118)
编号(23101)
重点(22942)
(21560)
计划(20892)
(20723)
(19821)
科研(19218)
成果(18715)
创新(18581)
科技(18358)
教育部(17682)
期刊
(52969)
经济(52969)
研究(35675)
学报(30382)
(29044)
科学(25670)
中国(24522)
大学(21238)
学学(20373)
农业(20327)
管理(17680)
(15430)
教育(12552)
技术(11473)
(11340)
统计(9800)
业大(9469)
(9425)
金融(9425)
财经(8979)
(8597)
经济研究(8577)
(8090)
决策(7961)
农业大学(7942)
(7682)
业经(7559)
技术经济(7468)
资源(7380)
问题(7253)
共检索到19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泽  刘迪  唐亮  
为了分析籼粳稻杂交对东北地区水稻育种的贡献,以不同年代审定推广的东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为试材,从表型和基因组层面上分析了不同审定推广年代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及籼粳杂交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水稻品种的籼型位点频率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年代间籼型位点频率表现为1981~1990年间>2001~2010年间>1991~2000年间>1961~1980年间的品种。东北地区主栽大部分水稻品种含有一定含量的籼型点频率,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东北粳稻品种的籼型位点频率不同,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籼型位点频率与有效穗数负相关,和每穗粒数正相关性,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与产量的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立庚  王维金  徐竹生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选用了在水稻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类10个籼型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差异显著,从地方高秆品种→改良高秆品种→老改良矮秆品种→新改良矮秆品种→杂交稻,稻谷产量递增74.9~96.3kg/666.7m2。产量与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7**)。5类水稻品种(组合)中,以杂交稻在各生育期中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新改良矮秆品种次之,其它品种较低。产量的11.1%~37.7%来源于抽穗前茎鞘贮存物质。茎鞘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随着产量提高而增加。高秆品种发展至矮秆品种,其产量主要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宋建农  王继承  刘彩玲  庄乃生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  
统计东北地区1960年~1999年对水稻生产有意义的5月~9月份气温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东北地区的热量资源显著增加。根据东北地区水稻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的产量与热量资源的定量关系,采用风险-效益决策法中期望值评价的方法,建立计算作物期望单产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吉林大部分地区的水稻产生正面影响,而对辽宁大部分地区产生负面影响。改种更适应较暖气候的作物品种或调整种植结构是对这种影响的两种主要适应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气候变暖的正面影响,减弱负面影响。近20年东北地区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适应行为的结果:吉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宝艳  王启芝  王伯伦  王术  赵新华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刘梦红  陈英华  侯昱铭  权成哲  闫平  武洪涛  陈温福  徐正进  
以200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五常区试点,研究了东北不同地区水稻籽粒充实率的差异,充实率与产量、穗部性状、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关系。结果表明3省籽粒充实率以黑龙江最高,辽宁和吉林差异不显著;饱谷千粒重是吉林>黑龙江>辽宁,相互差异显著;受精粒千粒重是吉林和黑龙江极显著高于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饱粒率和结实率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充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不显著,与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和二次粒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型指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英华  李红宇  侯昱铭  徐正进  袁媛  李茂柏  
以能够代表东北地区水稻当前育种动态的区域试验品种(系)为试材,利用SSR标记分析了东北稻区水稻种质资源地区间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以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东北稻区整体的遗传多样性狭窄,明显低于国内其他稻区水平。在103个多态性位点上共检测到30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只有2.94个,并且等位基因分布也极不均匀。不同染色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Chr.6、Chr.9、Chr.11三条染色体的多态性位点分布较均匀且多态性信息含量也较多,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高于其他染色体。结果还发现,三个省份中黑龙江地区的品种整体纯合程度最高的,吉林次之,辽宁最低。东北三省水稻遗传多样丰富程度排序是: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越杰  霍灵光  王军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8个县(市)1994~2005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水稻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水平低、规模无效率的作用而呈现下降趋势,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  谭学林  文建成  谭亚玲  
利用来自云南海拔2 670 m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品系南34进行正反交产生F1,用经14℃和17℃低温离体处理的正反交F1的稻穗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授粉获得3个测交群体。对F1的花粉育性和所获得测交群体的PCR位点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及细胞质背景都对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了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温度对水稻遗传分化的影响,还可探讨通过对雄配子基因型的差异选择提高定向育种效率的育种方法,将有助于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的遗传变异将产生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作芳  刘兴土  杨飞  闫敏华  孙丽  鲁新蕊  
采用最优加权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及逻辑斯蒂预测模型的组合模型;并根据东北地区1949-2008年粮食产量资料,利用组合模型预测了该地区未来10年的粮食产量。结果得到,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预测、逻辑斯蒂预测和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粮食产量的平均相对百分误差分别为:12.74%,3.02%,13.29%,2.87%,结果证明组合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提高粮食产量的预测精度。通过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可以达到1.25亿t,可以完成该地区增产150亿kg粮食的任务,到2018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38亿t,东北地区增粮潜力巨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维佳  谢海呈  曾令祥  
运用毒力频率,分析贵州省部分水稻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稻中,特三矮2号,胜优2号毒力频率值最低;杂稻组合中,佛-青优青的毒力频率值最低。汕优多系1号,威优467、冈优12、冈优22的毒力频率值均低于汕优63(CK)。毒力频率在不同地区间有差异。通过联合抗病性分析,提出了抗性较好的品种(组合)搭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连华  陈多  张驰  田青兰  吴振元  李秋萍  钟晓媛  邓飞  胡剑锋  凌俊英  任万军  
【目的】探讨日产量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系统研究中籼杂交稻品种株型特征及与日产量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四川地区机插栽培的高产品种,以期为中籼杂交稻机插高产栽培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4个中籼杂交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收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机插栽培下中籼杂交稻品种的株型特征及日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机插栽培不同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日产量及产量差异较大,以2017年为例,供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41—168 d,以154—164 d的品种为主,占供试品种的82.4%;产量变幅为10 261.05—13 099.34 kg·hm~(-2),天优华占产量最高,宜香3728最低,产量在11 110.90—12 827.15 kg·hm~(-2)范围内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76.5%;供试品种的日产量主要分布在67—80 kg·hm~(-2)·d~(-1),占供试品种的82.4%,天优华占、繁优609和晶两优534日产量较高,均超过80 kg·hm~(-2)·d~(-1),但仅占供试品种的8.8%。(2)聚类分析显示,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占总数的29.4%;中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8.2%;低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2.4%。(3)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且有效穗充足,结实率较高,故其产量较高。(4)不同类型品种株型特征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穗长与日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与日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日产量可以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之一,日产量较高的品种,其机插适应性较强。株高、秆长适宜,第三、四节间长较短,着粒密度高是高日产量品种的重要株型特征。此外,适宜四川地区机插的中籼杂交稻品种还具有全生育期适中、穗足粒多、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高的基本特征。综合来看,天优华占、繁优609、晶两优534、Y两优1号、C两优华占及F优498是适宜在四川地区机插种植的品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优  魏松红  王海宁  李帅  李思博  罗文芳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20株为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12株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0.97之间,在78%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15个聚类组群;20株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对中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的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珍  宋松柏  
【目的】寻求用于陕北地区洪水频率分析的适宜方法,为该区水利防洪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支持。【方法】在介绍期望矩原理的基础上,选取陕北交口河、赵石窖、绥德、刘家河、张村驿及志丹6个水文站的洪峰流量资料,将期望矩法应用于陕北地区洪水序列参数估计中,计算设计洪水值,并拟合洪水频率曲线,利用累积相对偏差平方和评价所得洪水频率曲线对洪峰序列拟合效果,并与普通矩法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利用期望矩法和普通矩法对陕北6个水文站洪水频率进行分析表明,用期望矩法估计的交口河、赵石窖、绥德、刘家河、张村驿及志丹6个水文测站洪峰流量序列的设计值与实测值累积相对偏差平方和分别为2.952,7.221,17.4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