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6)
- 2023(8107)
- 2022(7169)
- 2021(6494)
- 2020(5741)
- 2019(13285)
- 2018(12983)
- 2017(25458)
- 2016(14533)
- 2015(15872)
- 2014(16193)
- 2013(16291)
- 2012(15673)
- 2011(14430)
- 2010(14351)
- 2009(13456)
- 2008(13460)
- 2007(12444)
- 2006(10763)
- 2005(9695)
- 学科
- 济(68145)
- 经济(68098)
- 管理(35210)
- 业(34669)
- 方法(30964)
- 数学(27989)
- 数学方法(27700)
- 企(26470)
- 企业(26470)
- 地方(19906)
- 农(17722)
- 学(16001)
- 中国(15609)
- 财(14914)
- 地方经济(11985)
- 农业(11978)
- 业经(11794)
- 贸(11190)
- 贸易(11188)
- 制(11163)
- 易(10756)
- 环境(9585)
- 和(9526)
- 融(9184)
- 金融(9180)
- 务(8813)
- 财务(8798)
- 财务管理(8773)
- 银(8544)
- 银行(8495)
- 机构
- 大学(214524)
- 学院(213606)
- 济(87527)
- 经济(85693)
- 研究(79209)
- 管理(76920)
- 理学(66540)
- 理学院(65638)
- 管理学(64283)
- 管理学院(63897)
- 中国(56887)
- 科学(53314)
- 京(45900)
- 农(45738)
- 所(43271)
- 研究所(39955)
- 财(37646)
- 业大(37398)
- 农业(36539)
- 中心(35553)
- 江(33012)
- 财经(30414)
- 范(29116)
- 北京(28792)
- 师范(28734)
- 院(28451)
- 经济学(27789)
- 经(27497)
- 州(26215)
- 省(25405)
- 基金
- 项目(147389)
- 科学(113687)
- 基金(105390)
- 研究(100697)
- 家(95395)
- 国家(94692)
- 科学基金(78097)
- 社会(62579)
- 社会科(59321)
- 社会科学(59300)
- 省(58661)
- 基金项目(56400)
- 自然(52217)
- 自然科(50949)
- 自然科学(50928)
- 划(50187)
- 自然科学基金(49996)
- 教育(46024)
- 资助(43841)
- 编号(39828)
- 重点(34780)
- 发(33695)
- 成果(32224)
- 部(32221)
- 创(29805)
- 计划(29795)
- 科研(29117)
- 课题(28400)
- 创新(28140)
- 科技(27264)
共检索到308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洪玲 解胜男 田叙辰 唐中华 刘英 李德文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群结构特征,明确刺五加种群生存现状,预测种群未来的演替趋势,以期为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种群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具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立调查样地,并对样地内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动态参数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1)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期和成龄期株数占该区域刺五加总株数的68.58%~83.04%,种群年龄结构稳定。(2)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n))和考虑未来外部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指数(V′_(pn)均大于0,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为增长型种群,且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3)3个区域1龄级的株数显著低于2、3龄级的株数,表明野生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低,是目前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3个区域种群均在前期逐渐减少,后期趋于稳定,但危险率逐渐上升,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结论】目前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均为增长型,但幼龄级植株数量少,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种群整体的长期稳定性难以维持。建议加强对1龄级植株的精准抚育管理,通过人为辅助措施提高幼苗的保存率,促进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图3表5参35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洪慈
文章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房艳刚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形态演变 动因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张建波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实施过程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就业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进而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虽然东北地区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当前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就业率下滑、就业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各类因素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呈现出了显著的阶段化和差异化特征。因此,东北地区应正确看待和大力培育民营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结合经济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学生 就业水平 就业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晓曼 蒋卫国 王文杰 王桥
该文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东北地区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从土地利用方面阐述了其变化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为: ①15年来,该区人工湿地增加,天然湿地减少,反映了人为干扰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其中,人工湿地中灌溉水田增加尤为突出,天然湿地中沼泽地的减少最为明显; ②15年间,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虽然总体而言,三省天然湿地都在减少,人工湿地都在增加,但黑龙江湿地类型变化幅度最大,辽宁次之,吉林变化较小; ③东北湿地变化的原因在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其中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大量...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 东北地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广财 朱丹 张琦 孟宪军
以刺五加和牛乳为主要原料,对凝固型刺五加发酵酸乳的制作进行了研究。以酸乳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刺五加汁与牛乳混合后采用90℃,10 min杀菌效果较好。鲜牛乳与刺五加汁的比例为101∶,蔗糖含量为5%,复合稳定剂为0.02%果胶+0.03%明胶+0.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为42℃,即制得营养丰富,富有刺五加风味的凝固型酸奶。
关键词:
刺五加 凝固型酸乳 配方 加工工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晓明 陈丽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丽 阎质杰
本文以1978-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技术经济指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产值结构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趋同等主要问题,提出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变动度分析 工业化 东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雄锋 刘立 李名子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东北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区位熵的计算与分析,筛选出东北地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七大产业,即旅游产业、石油石化产业、交通制造业、精品钢材产业、林业、能源产业和中医药产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特色产业 选择与比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涛 王钰 李伟
区域内科技成果异地转化造成的科技成果外流现象普遍存在,尤以东北地区的表现更为严重。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理论方法,从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和政府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决策出发,构建了科研机构和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考察了双方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探讨了科技成果异地转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就地转化时科研机构获得的收益分成比例、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改善程度以及政府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效率是决定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变化,系统表现出多种演化稳定均衡。本文将以上模型应用于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分析中,从现实经济层面分析了决定收益分成比例、转化环境改善程度和政府改善效率的因素,详细考察了造成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演化博弈 东北振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秀玲 谢富纪 王海花
基于政策组合视角,从政策目的、政策领域、政策工具、政策主体、空间地理、时间六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创新政策分析框架,结合内容分析法,以153项国家层面东北地区区域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的区域创新政策以单一政策主体为主,跨部门联合主体较少;五类政策工具的运用较为均衡,但供给面和评估面政策力度较小;区域开放政策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手段和特色。进而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伊楠 谷国锋 王雪辉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1978-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采用"谷—谷"划分法和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分析并对比了东北三省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时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从改革开放前剧烈波动的不稳定态势转变为改革开放后在小范围内波动的平稳快速增长。频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趋势项,吉林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朱格拉周期,辽宁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影响各省份经济周期的因素有差异,因此,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特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