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4)
2023(7638)
2022(6094)
2021(5488)
2020(4372)
2019(9558)
2018(9062)
2017(17047)
2016(8837)
2015(9637)
2014(9467)
2013(9115)
2012(8455)
2011(7653)
2010(8054)
2009(7827)
2008(6650)
2007(6190)
2006(5652)
2005(4988)
作者
(24642)
(20326)
(20179)
(19203)
(12513)
(9660)
(9256)
(7855)
(7695)
(7154)
(6931)
(6916)
(6496)
(6348)
(6278)
(6177)
(5894)
(5851)
(5760)
(5631)
(5021)
(4935)
(4851)
(4638)
(4600)
(4554)
(4412)
(4394)
(4037)
(4032)
学科
(38206)
经济(38188)
管理(27252)
(24413)
金融(24411)
(21508)
银行(21504)
(20997)
(20988)
中国(18555)
地方(17157)
(17142)
企业(17142)
环境(15296)
方法(10938)
中国金融(10897)
(10824)
(10048)
业经(9491)
数学(9354)
数学方法(9291)
(9094)
地方经济(8954)
(8125)
农业(7854)
(7783)
生态(6904)
(6891)
财务(6866)
财务管理(6859)
机构
学院(119219)
大学(115721)
(49254)
经济(48062)
管理(42662)
研究(42124)
中国(38765)
理学(35735)
理学院(35313)
管理学(34724)
管理学院(34530)
科学(25411)
(24508)
(23316)
中心(22049)
(20292)
(18730)
研究所(18478)
财经(18153)
(17554)
(16717)
师范(16579)
(16344)
(16137)
(16132)
(16040)
经济学(15987)
业大(15676)
银行(15585)
北京(15573)
基金
项目(82244)
科学(65130)
研究(63359)
基金(57991)
(50087)
国家(49657)
科学基金(42885)
社会(41184)
社会科(39159)
社会科学(39149)
(34262)
基金项目(31063)
(27796)
教育(27246)
编号(26012)
自然(25453)
自然科(24669)
自然科学(24664)
自然科学基金(24173)
资助(22210)
(20614)
成果(20362)
重点(19548)
课题(18473)
(17733)
国家社会(17408)
发展(17135)
(16931)
(16849)
创新(16654)
期刊
(56873)
经济(56873)
研究(35250)
中国(27452)
(26819)
金融(26819)
(17284)
(16049)
学报(15820)
科学(15229)
管理(14438)
教育(13631)
大学(12156)
学学(11321)
农业(10421)
技术(10056)
业经(9565)
财经(8770)
资源(8428)
经济研究(8225)
(7535)
问题(6912)
图书(6705)
(5940)
论坛(5940)
理论(5690)
科技(5377)
生态(5293)
(5283)
现代(5251)
共检索到189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艾洪德  武志  
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背景,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已经形成某种共识,但是具体选择哪个城市实施则还存在许多争议,需要进行更为严谨细致的研究与论证。本文借鉴企业选址区位理论与城市竞争力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降维处理将大量的样本指标化简,从而以较少的几个能够代表样本指标的综合指标(即因子)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各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对样本城市进行排序。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连在东北城市体系中的综合优势最为明显,是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最佳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婷  孙雪成  
区域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现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不同尺度城市空间在重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非协调性表现,认为以"增长边界"促进城市空间内涵式增长、以"分散化紧凑"调整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以"空间统筹"改善大都市区城乡生态环境、以"深度整合"保障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安全是东北地区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规划指引、制度建设、公共投资、政策设计几方面构建两者协调的推进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靖宇  于艳  
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区域金融业必须积极跟进走正走好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深金融开放程度,调整金融产业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对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媒介、导向和促进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郢,姜源深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较早地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煤炭、电力等为主要部门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奠定了东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面对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合作发展的趋势,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尽快克服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是当前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满林  李素英  
企业集群在传统产业(如意大利)和高科技产业(如美国硅谷)中的上佳表现,以及我国的江苏、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等等,使人们相信集群是促进生产力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建构新经济的有效手段。由于区域是创新网络的空间载体,区域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区域集群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全球化经济中,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国际竞争依靠的是企业和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曹银梅  
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东北经济再度辉煌。本文阐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制约,探讨了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借助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春  王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成为更加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东北地区1983—2013年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率和投资水平与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东北地区在金融产值贡献、金融总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应该全面优化东北区域金融结构,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以保证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洪慈  
本文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现实价值取向和研究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的需要,从金融规模总量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重新界定了区域金融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及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地区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成  董爽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林  
基于国外对学习型区域研究的文献分析,简要介绍了学习型区域的来源与定义,并从发展的角度对学习型区域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和图示,比较了资源型区域发展模式、加工型区域发展模式和学习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差异。基于此,文章从学习的观点对东北地区的历史进行了扼要回溯,对区域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认为东北区域应该转型为学习型区域,并从技术学习战略、区域知识网络建设、制度学习和文化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成  
1资源地域类型的划分原则区域资源条件及其在资源要素不断运动过程所形成的资源要素组合类型、丰歉程度,是区域成长的内部条件,它决定着一定时期区域成长的总目标、区域发展的最低水平和可能的最高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趋势。在进行资源地域类型的划分时,笔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中国城市/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专题研究项目,并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发布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今年是第三次发布评价报告,此次的报告专注于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丽红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