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0)
- 2023(13179)
- 2022(11663)
- 2021(10943)
- 2020(9327)
- 2019(21637)
- 2018(21621)
- 2017(41859)
- 2016(22955)
- 2015(25895)
- 2014(25793)
- 2013(25598)
- 2012(23429)
- 2011(20987)
- 2010(20954)
- 2009(19034)
- 2008(18226)
- 2007(15539)
- 2006(13512)
- 2005(11627)
- 学科
- 济(90855)
- 经济(90773)
- 管理(63334)
- 业(59801)
- 企(47387)
- 企业(47387)
- 方法(42626)
- 数学(37279)
- 数学方法(36714)
- 农(24484)
- 学(23024)
- 地方(22105)
- 中国(21579)
- 财(20142)
- 业经(19191)
- 环境(16733)
- 农业(16608)
- 贸(15635)
- 贸易(15623)
- 理论(15180)
- 易(15123)
- 和(15089)
- 制(14355)
- 技术(13270)
- 划(12866)
- 务(12619)
- 财务(12549)
- 财务管理(12530)
- 企业财务(11761)
- 银(11357)
- 机构
- 大学(315232)
- 学院(314033)
- 管理(126413)
- 济(117248)
- 经济(114378)
- 理学(110191)
- 理学院(108857)
- 管理学(106642)
- 管理学院(106067)
- 研究(104978)
- 中国(76905)
- 科学(69520)
- 京(68399)
- 农(53763)
- 所(52924)
- 财(51021)
- 业大(50819)
- 研究所(48794)
- 中心(48116)
- 江(45659)
- 范(43610)
- 师范(43245)
- 北京(42981)
- 农业(42109)
- 财经(41508)
- 院(39018)
- 经(37736)
- 州(37662)
- 师范大学(35060)
- 经济学(33568)
- 基金
- 项目(225554)
- 科学(176089)
- 研究(162590)
- 基金(162183)
- 家(142575)
- 国家(141407)
- 科学基金(120763)
- 社会(100069)
- 社会科(94536)
- 社会科学(94509)
- 省(88750)
- 基金项目(87109)
- 自然(80876)
- 自然科(78861)
- 自然科学(78844)
- 自然科学基金(77334)
- 划(75117)
- 教育(73687)
- 编号(67413)
- 资助(66724)
- 成果(53541)
- 重点(50713)
- 发(48270)
- 部(48267)
- 创(46311)
- 课题(45710)
- 创新(43119)
- 科研(43101)
- 计划(41330)
- 大学(41180)
- 期刊
- 济(125947)
- 经济(125947)
- 研究(85866)
- 中国(60566)
- 学报(52805)
- 科学(48564)
- 农(47828)
- 管理(43227)
- 大学(38719)
- 财(37240)
- 学学(36176)
- 教育(34840)
- 农业(33427)
- 技术(26779)
- 融(22193)
- 金融(22193)
- 图书(22009)
- 业经(21565)
- 经济研究(18963)
- 财经(18403)
- 资源(18163)
- 业(17602)
- 问题(16698)
- 科技(16069)
- 经(15632)
- 版(15014)
- 书馆(14973)
- 图书馆(14973)
- 理论(14867)
- 技术经济(14590)
共检索到450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袁磊 王玉波
本研究在GIS与R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处于东北典型黑土范围的巴彦县1991-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991-2006年巴彦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呈单一化发展趋势,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其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发展期;1991-2006年巴彦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其它地类则减少,其中耕地增幅最大,为5.79%,草地减幅最多,达23.19%;15年间巴彦县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9235.41万元,减幅为3.65%,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巴彦县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王越 雷国平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是保护耕地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论文以巴彦县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识别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敏感性影响因子,并应用通径分析法,确定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单一因子的作用中土壤类型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作用强度最大,高程最弱。不同因子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正负相关关系不同,对系统安全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耕地利用系统的其他影响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共同作用也很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②各因子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共同作用是系统安全主要的作用机理,且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影响的显性特征不同;自然生态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单一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柳清 宋戈 王越
从影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的结构稳定性、结构生产力和结构受胁度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以GIS为手段,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别估算1986年与2009年巴彦县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总体呈增大的趋势。1986年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综合值介于(0.2,0.4],生态潜力等级属于Ⅱ级,生态潜力较小;2009年生态潜力综合值介于(0.4,0.6],生态潜力等级属于Ⅲ级,生态潜力中等。结构受胁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潜力的首要因素,结构生产力次之,人口密度、土地退化指数、生态环保投入率、森林覆盖率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劳动力密度、机耕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盼盼 王越 周春凤 张雪 闫飞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1976—2011年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组合方式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其中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1976—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明显增多,主要由旱地转入;牧草地面积减少,其转出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水域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水田面积增多。21976—2011年,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均呈下降趋势,1976—1988年、1988—2000年、2000—2011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集散程度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特征;格局整体稳定性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格局形状呈"简化—复杂—简化"的变化特征。31976—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富江乡和松花江乡,东部的洼兴镇与西部的西集镇和红光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琳 宋戈 张远景 王盼盼
适宜的分析粒度是保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准确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应用遥感、GIS手段及景观指数法,探讨景观指数随分析粒度变化效应,综合面积精度损失评价,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从景观要素空间组成、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及空间构型4个方面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部分景观指数与粒度可拟合为数学函数关系,并确定最佳分析粒度为100m;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旱地和林地,旱地景观优势明显,是基质景观;水域空间形态最复杂,林地、旱地等农业用地景观形状较不规则,建设用地和园地形状最简单;旱地、建设用地分布很均匀,水田、其他用地分布较合理,各乡镇间林地、草地及水域分布差异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娟 邓荣鑫 张树文
论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黑龙江省讷谟尔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65年的Corona和2005年的SPoT5影像做为数据源,获取研究区1965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以地形图、LandSaT/MSS影像和TM影像作为数据源,获取1954、1975、1995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就研究区沟蚀动态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 a间侵蚀沟密度>250 M/kM2的区域由1965年的0 kM2增加到4 077.17 kM2,占总侵蚀区面积的37.57%;侵蚀沟密度以北东—南西向为轴线从剧烈增加区逐渐过渡到微度增加区;耕地上沟蚀状况最严重,草地和沼泽地次之,林地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侵蚀沟密度 东北黑土区 沟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张庆霞 陈林
通过小区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结合,以便从微观尺度揭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制图与农户调查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马儿庄村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马儿庄村近60年经历了由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前50年土地利用引起土地逐步退化,后10年土地迅速恢复。在人口增长和政策驱动下前50年耕地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的扬黄水分和养分输入,使耕地面积下降。在利用过度和使用政策不当的作用下,草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禁牧之后迅速恢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沙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远 华璀 王娟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主泉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 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 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李丹 梁海鸥 包喜利
准确地掌握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将耕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坡度图与行政区划图叠加,以此确定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应用"3S"技术,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与行政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地质量呈现以四等地为峰值,三等地为次峰值,向五等地、二等地和一等地逐次减少的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耕地的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耕地质量等级的高低与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海拔高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差别较大,直接对其经济活动类型及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张合兵 黄晓东 雷国平
以石油开采导致短时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典型区域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RS技术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相对生态价值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同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转移量占主导的是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从1987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4,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主导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1987-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并且改善程度小于恶化程度,导致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兰 罗维 周宝同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以洋河流域1990、1995、2000和2008年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洋河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研究区划分为525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结构角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洋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以上;1990—2008年,洋河流域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值(ERI)由0.197 3上升到0.238 4。低风险区(ERI≤0.17)面积减少3.53%,高风险区(ERI>0.68)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 基于 GIS 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分析 2000、 2003、 2006 和 2009 年 4 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 对其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 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 大连市甘井子区 2000 ~ 2009 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 耕地、 园地、 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面积有所增加, 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县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壤盐渍化的效应研究——以新疆沙雅县为例
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以酒泉市为例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及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典型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