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7)
2023(10969)
2022(9160)
2021(8164)
2020(6400)
2019(14545)
2018(14344)
2017(27703)
2016(14961)
2015(16633)
2014(16997)
2013(16974)
2012(16407)
2011(15213)
2010(15929)
2009(14888)
2008(14564)
2007(13412)
2006(12807)
2005(12231)
作者
(44670)
(37264)
(37134)
(35490)
(23986)
(17687)
(16720)
(14305)
(14293)
(13598)
(12979)
(12341)
(12225)
(12171)
(11935)
(11585)
(11165)
(10817)
(10783)
(10487)
(9777)
(9241)
(9070)
(8689)
(8530)
(8404)
(8262)
(8201)
(7626)
(7382)
学科
(86144)
经济(86065)
管理(43802)
(38803)
(28972)
企业(28972)
地方(26221)
中国(25282)
方法(22016)
(21823)
数学(18932)
数学方法(18651)
业经(17829)
(16332)
环境(16314)
地方经济(16153)
(15808)
农业(14866)
(14864)
(14126)
银行(14115)
(14014)
金融(14013)
(13772)
(13219)
(13184)
贸易(13171)
(12628)
(12338)
(10537)
机构
学院(224852)
大学(221668)
(106831)
经济(104579)
研究(87419)
管理(80927)
中国(68997)
理学(66395)
理学院(65602)
管理学(64659)
管理学院(64222)
(49716)
科学(48722)
(48179)
(45061)
研究所(39686)
中心(38780)
(37508)
财经(37016)
(34463)
经济学(33293)
(33238)
北京(32148)
(31519)
师范(31285)
(31010)
(29801)
经济学院(29335)
业大(27548)
(27379)
基金
项目(131407)
科学(103804)
研究(101722)
基金(93151)
(79378)
国家(78657)
科学基金(66845)
社会(65856)
社会科(62504)
社会科学(62494)
(52263)
基金项目(47217)
教育(45336)
(43303)
编号(41314)
自然(39238)
资助(39002)
自然科(38214)
自然科学(38207)
自然科学基金(37484)
(35691)
成果(35463)
课题(30666)
重点(30091)
发展(29767)
(29270)
(28914)
国家社会(26866)
(26597)
(26199)
期刊
(139841)
经济(139841)
研究(81505)
中国(52562)
(36653)
(33977)
管理(33871)
(30314)
金融(30314)
科学(28383)
学报(27532)
教育(26721)
农业(22795)
经济研究(22710)
业经(22039)
大学(21693)
技术(20924)
学学(20206)
财经(19251)
问题(17857)
(16847)
(14599)
国际(13385)
技术经济(12963)
世界(12951)
经济问题(11464)
(11121)
统计(11050)
经济管理(10999)
商业(10959)
共检索到38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绍萍  王倩  王甲山  段庆茹  
2007年~2011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生产总值增加了92.66%,平均年增长幅度为23.17%,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高碳经济运行模式仍起主导作用,东北也成为全国碳排放的重灾区,节能减排的任务更为艰巨。探讨其通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减少煤炭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对策,对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节能减排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志强  郭彩云  
发展低碳建筑既是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筑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两型社会"的现实选择。文章首先简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内涵及相关主体,并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贵祥  武于非  
"十二五"期间是北京进入后工业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完善低碳市场机制的重要机遇期。低碳发展带来的全球交流和合作是当前国际合作的一个热点。要积极推进首都北京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北京市民履行植树义务可购买碳汇,有利于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碳金融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战略制高点,要积极构建北京市碳金融体系,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创新,借助低碳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学习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建立诚信社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义工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首都北京的国际化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坪  梅林海  
文章概述了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概况,对广东低碳经济研究及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训成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从宏观政策指导到地方发展战略,低碳理念正在深入到各个层面。发展低碳经济也已成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山东省以积极的姿态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10年末,山东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2005年提高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凤勇  李娟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应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文章指出,我国要加强主观意识,包括政府意识、企业意识和公众意识的培养;要完善客观规制,包括改革政绩考核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管理体系、加快低碳经济立法;要加大政策支持,包括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惩罚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要完善监督机制,包括加强低碳产品市场监管、建设政府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加大媒体监督力度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卫华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其履行国际社会职责、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着眼于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支撑等方面。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辰晨  何伦志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及引领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的基本途径与战略选择,这已成为全球各国或地区政府的共识。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所青睐,将其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快速复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凭借其低碳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在政治、经济、技术、贸易和金融方面构筑全球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目前,我国东北经济正处于全面变革和调整中,工业、农业、交通通讯等各个领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使东北区域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经济也面临着国有经济增长乏力、老工业基地严重衰退、金融风险不断加大等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张强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硬性减排势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碳汇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森林碳汇在碳固存方面的功劳众所周知,相比之下,蓝色碳汇功能却鲜为人知,海洋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本文以蓝色碳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蓝色碳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蓝色碳汇可以更好地助推中国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佳琳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我国过去长期以来依靠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青岛市为实例,对当前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庞晶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既有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又面临着技术、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各种挑战,各级政府应从投入、教育、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低碳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使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低碳经济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路  
陕西省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高,节能减耗压力大,治理污染任务重。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其内涵和目标决定了它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结合陕西的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科学规划、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低碳经济试点、改善土地利用、加快人才培养与自身能力建设,大力推进陕西低碳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北伟  毕菲  
东北地区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缓慢、流失、投资不足等问题,造成人力资本明显不足,这对东北地区的人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活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使人力资本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东北地区应通过多元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引育结合,集聚人力资本发展力量;通过政策激励,激发人力资本创新动力;通过完善服务,优化人力资本发展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倪外  
低碳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具有国家中心治理和超国家中心治理的双重结构特征,其实质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发达国家试图利用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科技话语权,环境治理新机制约束新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继续控制世界的新方式。全球低碳发展治理与合作框架机制主要由国际谈判与决策机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国际低碳技术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