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6)
2023(4894)
2022(3931)
2021(3970)
2020(3253)
2019(7673)
2018(7438)
2017(13996)
2016(7200)
2015(8511)
2014(8133)
2013(8243)
2012(7996)
2011(7478)
2010(7247)
2009(6575)
2008(6386)
2007(5481)
2006(4803)
2005(4444)
作者
(20481)
(17463)
(17310)
(16635)
(10983)
(8271)
(7838)
(6990)
(6683)
(6167)
(5888)
(5715)
(5705)
(5619)
(5555)
(5398)
(5397)
(4978)
(4901)
(4717)
(4453)
(4197)
(4045)
(3885)
(3878)
(3840)
(3745)
(3580)
(3510)
(3493)
学科
(37374)
经济(37341)
管理(18237)
(15832)
方法(15245)
数学(14235)
数学方法(14179)
中国(12845)
(11397)
企业(11397)
(9732)
贸易(9725)
(9573)
(8564)
关系(7294)
(6829)
(6082)
(5938)
(5716)
金融(5715)
业经(5602)
(5535)
(5535)
银行(5531)
环境(5500)
(5491)
(5460)
农业(5404)
(4909)
技术(4736)
机构
大学(110407)
学院(106146)
(57547)
经济(56870)
研究(45985)
管理(39171)
中国(35747)
理学(33977)
理学院(33553)
管理学(33191)
管理学院(33004)
科学(24473)
(23967)
(23019)
(22460)
研究所(21113)
经济学(19393)
中心(19110)
财经(18410)
(17670)
经济学院(17469)
(17306)
(16318)
北京(16070)
科学院(14466)
财经大学(14073)
业大(13887)
农业(13808)
研究中心(13418)
(13337)
基金
项目(72103)
科学(58280)
基金(56552)
研究(52502)
(50357)
国家(50047)
科学基金(42060)
社会(37043)
社会科(35264)
社会科学(35258)
基金项目(29133)
自然(25596)
自然科(25083)
自然科学(25075)
自然科学基金(24702)
教育(23810)
资助(23516)
(23059)
(21369)
(18688)
中国(18636)
编号(18521)
国家社会(17279)
重点(16626)
教育部(16298)
(15995)
成果(15423)
(14963)
人文(14601)
创新(14233)
期刊
(60240)
经济(60240)
研究(35685)
中国(22660)
科学(16615)
(16398)
学报(15888)
(15070)
管理(15060)
大学(12595)
学学(11831)
农业(11661)
经济研究(11047)
(10331)
金融(10331)
国际(10032)
(9935)
世界(9841)
财经(9738)
教育(9304)
(8582)
问题(8310)
技术(7977)
(7227)
业经(6958)
技术经济(5748)
(5330)
论坛(5330)
经济问题(4986)
资源(4685)
共检索到164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崔宇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消费区域格局在内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调整。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这种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入。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造成了近期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趋于低迷。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适应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新形势,特别是应该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区域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开展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开发、推进区域电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努力推进务实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崔宇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消费区域格局在内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调整。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这种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入。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造成了近期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趋于低迷。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适应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新形势,特别是应该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区域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开展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开发、推进区域电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岩  王蕴  
东北亚能源合作可以形成多赢局面。韩国的能源政策为中韩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韩可在俄罗斯能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两国的合作有可能扭转日本的竞争政策,推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实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刁秀华  周轶赢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不断加强。东北亚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进口也随之加大,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因而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可加快其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进入21世纪,资源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资源竞争的重心则是能源的竞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动因、必然性、局限性以及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基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寻找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立华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战略资源。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亚洲重要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的中日韩三国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一场争夺能源和战略影响力的“博弈”。由于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无法单独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又由于消费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李天籽  
当前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持续增加 ,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存在来源风险、运输风险和市场风险 ,需要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除我国外 ,既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 ,又有缺乏油气资源但资金雄厚的日本和韩国 ,发挥各国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是防范我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风险、避免对能源资源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在参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 ,我国应建立一种整体的、相互协调的战略思路 ,寻找各方的利益共同点以促进区域内能源合作 ,同时还必须增加与区域外的联系 ,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王浩  
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其演化过程符合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国际典型区域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启示:经济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要经历从企业合作到产业合作进而到国家合作的过程,应选择技术合作作为切入点,围绕能源产业链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并设计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绍章  
能源安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环。俄美在当今三大能源基地的竞争中 ,美国在两大能源供应基地上处于优势地位 ,只有西伯利亚地区在俄国的主权范围内 ,为俄国提供了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条件。当地的油气资源支持了俄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新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同时,它也是俄寻求加入东北亚各国经济进程的有力工具。而俄罗斯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符合这些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在中、日、韩这三个东北亚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  
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可以先行的和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能源合作可以带动东北亚其他领域的合作。中俄的能源合作具有客观需要性强、优势明显的特点 ,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会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能源优质化 ,改善该地区的能源结构 ,而且作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前导和组成部分 ,将加强东北亚各国间的相互联系 ,为该地区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