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9)
2023(3689)
2022(3061)
2021(2535)
2019(4588)
2018(4371)
2017(8533)
2016(4315)
2015(5017)
2014(5045)
2013(5026)
2012(5037)
2011(4992)
2010(5200)
2009(4934)
2008(4567)
2007(4206)
2006(4146)
2005(3940)
2004(3529)
作者
(13760)
(11949)
(11768)
(11304)
(7567)
(5433)
(5329)
(4527)
(4463)
(4287)
(4153)
(3943)
(3865)
(3737)
(3701)
(3602)
(3454)
(3344)
(3338)
(3134)
(3004)
(2805)
(2797)
(2726)
(2699)
(2665)
(2470)
(2422)
(2255)
(2254)
学科
(47607)
经济(47583)
地方(14437)
地方经济(11641)
方法(11075)
管理(11006)
数学(10027)
数学方法(10006)
中国(7586)
(7469)
(7302)
业经(6844)
经济学(6009)
(5560)
企业(5560)
环境(5180)
(5121)
(4795)
金融(4794)
(4560)
产业(4470)
(4270)
(4258)
关系(4184)
(4091)
资源(4073)
总论(3936)
(3921)
世界(3752)
信息(3748)
机构
大学(75232)
学院(74850)
(44993)
经济(44338)
研究(31696)
管理(24504)
中国(22825)
理学(20532)
理学院(20263)
管理学(20011)
管理学院(19862)
(17459)
科学(16307)
(16155)
经济学(15852)
(14977)
研究所(14436)
经济学院(13891)
财经(13885)
中心(12849)
(12513)
(11272)
(10887)
财经大学(10116)
科学院(10082)
北京(9874)
(9708)
师范(9665)
社会(9647)
经济研究(9276)
基金
项目(43086)
科学(34024)
研究(32069)
基金(31807)
(27087)
国家(26899)
社会(23431)
科学基金(22622)
社会科(22295)
社会科学(22290)
基金项目(16170)
(15975)
教育(13970)
资助(13236)
(12892)
自然(12243)
自然科(11924)
自然科学(11921)
自然科学基金(11707)
(11610)
经济(11518)
编号(11487)
(10972)
国家社会(10297)
(9855)
重点(9810)
成果(9767)
发展(9613)
(9496)
教育部(8819)
期刊
(59689)
经济(59689)
研究(28860)
中国(13582)
(12889)
管理(11092)
经济研究(10887)
科学(9237)
学报(9137)
(8753)
财经(8387)
(7491)
问题(7370)
大学(7319)
(7303)
金融(7303)
学学(7139)
技术(6866)
业经(6481)
世界(6156)
农业(5935)
技术经济(5813)
(5466)
国际(5312)
统计(4994)
经济问题(4748)
经济学(4654)
教育(4532)
经济管理(4355)
改革(4235)
共检索到125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鲁慧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琪  
经历了一年多的亚洲金融危机,东北亚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使西方国家乘机加大了对东亚国家政治经济的压力。虽然东西方关系的调整发生明显变化,但同时也使亚太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矛盾有新的发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成为东亚地区的重要课题。此次危机对东亚国家不仅是挑战,同时也给它们建立新型关系提供了机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效卫,李小华  
作为攻防一体的战略技术 ,TMD产生了“岛国效应”,打破了“进攻—防御”的平衡 ,部分消除了“易受攻击之窗”。它在东亚的实施必然会对东亚的地缘战略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增强了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力量 ,促进了“心脏地带”进一步空心化 ,使东亚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海权和陆权的明确对垒 ,播下了霸权国与新兴强国之间潜在冲突的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志丁   毕诗瑶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业和贸易越来越多地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联系在一起,各国更加倾向于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出发来考虑经济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多极经济力量体系崛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不断升级,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对于地缘经济研究的兴趣。但当前地缘经济研究仍缺乏清晰的理论和概念界定以及完整的质性分析框架,难以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地缘经济理论支撑。基于此,论文对西方地缘经济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1)西方地缘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可以划分为理论萌芽和理论初创两个阶段;(2)形成了地缘战略学派、经济地理学派、批判地理学派三大理论学派;(3)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分别基于“资本逻辑”和“领土逻辑”,并相互纠缠;(4)主要实证研究议题涵盖了地缘经济战略、地缘经济工具的实施及其有效性、地缘经济话语与想象等方面。最后,论文指出地缘经济是一种现实存在,而地缘经济学作为其对应的理论总结,是基于资本逻辑的政治地理学,关注地缘政治空间经济。它与地缘政治学辩证统一,既是一种外交政策实践,也是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已有研究和中国面临时代背景的耦合性,论文认为未来可以从地缘经济韧性、不同尺度下地缘经济工具的实施及其有效性问题、小国与第三国地缘经济实践、城市区域主义视角下的地缘经济、地缘经济话语与实践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有助于准确、全面理解地缘经济,把握西方地缘经济学发展动态,更好地引导国内地缘经济学发展,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和平崛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谭桂照  
"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层叠加的社会生产关系包裹。产品内分工阶段,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取用与改造,推动了新的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中,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到分工经济对地理的改造中,实现了国家对空间的再生产,控制空间生产资料功能的获得,决定未来分工发展空间形态,推动不平衡发展的再现。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介入分工经济"地理—经济"过程的创新方式,其本质是一项为推动分工发展而团结海陆国家以创造新地理基础的计划。它凭借解决分工经济两难冲突的新方案、立足正确地理观的空间设计以及对空间矛盾的精准定位和有效修正,超越以往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一个能够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地理优化更新,并促使两者良性循环的崭新空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王士君  
分析预测21世纪初期俄罗斯、日本在东北亚的地缘战略、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和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其对东北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可以认为,对东北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至少会赢得1/4世纪的宝贵和平时期。因此,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其地缘战略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合作,防御日美联合及其构建地区性防御体系;在地缘经济方面与日韩合作,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加强区内联合,采取超常规发展举措,加快发展;全面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促进国际合作,用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的良性发展,为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敏  王铮  
对Mundell-Fleming模型进行扩展,得到多国(地区)GDP溢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日、俄、欧、印的经济形势以及这些国家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进行了地缘政治经济学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中美经济、中日经济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欧之间的GDP溢出作用相对较小;美国与欧盟、日本之间的GDP溢出互为负向;中日、中欧是金融政策利益共同体;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会对欧元造成进一步打击;日本货币量的扩张会加剧通货膨胀,并给其他国家带来不良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淑琴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地缘政治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中自然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和历史作用,试图建立起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关系,尤其是对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外交战略的影响。自然资源要素影响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本文核心论题之一:自然资源对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环境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并通过世界贸易、工业文明和国家战略在改变着传统安全的概念,自然资源通过改变世界贸易的结构,改变国际经济要素和政治环境从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析了自然资源要素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分工与国际法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地理分布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意识发展与某些国际法的确立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