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0)
2023(7297)
2022(6185)
2021(6158)
2020(4972)
2019(11781)
2018(11666)
2017(21675)
2016(11680)
2015(13449)
2014(12955)
2013(12881)
2012(12160)
2011(11197)
2010(10974)
2009(9828)
2008(9503)
2007(8244)
2006(7391)
2005(6741)
作者
(30782)
(25784)
(25764)
(24527)
(16597)
(12490)
(11702)
(9979)
(9956)
(9217)
(8856)
(8702)
(8367)
(8220)
(8108)
(7998)
(7730)
(7452)
(7346)
(7325)
(6618)
(6080)
(6046)
(5913)
(5768)
(5714)
(5675)
(5515)
(5234)
(5059)
学科
(50524)
经济(50474)
管理(28592)
(28363)
(21279)
企业(21279)
方法(19019)
数学(17013)
中国(17012)
数学方法(16875)
(14959)
(12668)
贸易(12658)
(12408)
地方(11525)
农业(10138)
业经(9918)
(9768)
(9686)
关系(7778)
(7643)
环境(7590)
(7420)
银行(7412)
(7217)
(7206)
(7084)
(7067)
(7028)
金融(7024)
机构
大学(162069)
学院(159653)
(74038)
经济(72776)
研究(61846)
管理(59064)
理学(50229)
理学院(49569)
管理学(48982)
管理学院(48645)
中国(48091)
(35899)
科学(33732)
(31018)
(29959)
研究所(27270)
中心(27141)
财经(24888)
经济学(23778)
北京(23244)
(22983)
(22895)
师范(22840)
(22631)
(22511)
(22392)
经济学院(21320)
业大(19381)
师范大学(18836)
科学院(18737)
基金
项目(104881)
科学(83651)
研究(80586)
基金(77909)
(67513)
国家(66987)
科学基金(57015)
社会(52674)
社会科(50002)
社会科学(49992)
基金项目(40692)
(37273)
教育(37067)
自然(34624)
自然科(33820)
自然科学(33814)
自然科学基金(33240)
(32612)
编号(32308)
资助(31844)
成果(26979)
(24973)
(23591)
重点(23522)
中国(23076)
国家社会(22846)
课题(22689)
教育部(21937)
(21566)
人文(20586)
期刊
(83320)
经济(83320)
研究(53038)
中国(35291)
管理(22945)
(22419)
科学(21876)
(20892)
学报(20220)
教育(19740)
大学(15982)
农业(14756)
(14486)
金融(14486)
学学(14316)
经济研究(14018)
技术(13954)
财经(12480)
(12115)
业经(11575)
问题(11492)
国际(11388)
世界(11322)
(10982)
图书(9650)
(9517)
(8638)
论坛(8638)
资源(8531)
现代(7723)
共检索到250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成  江凌飞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东北亚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那就是发生在中日间的力量转移。历史和东北亚地缘结构均证明:作为地区主体板块,中国的强大是东北亚地区稳定的核心要素,东北亚力量中心向中国转移有助于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形成。但是,随着中日力量转移进入持平期,中日安全关系也将更加敏感、更加复杂,变数加大。中国必须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塑造强国心态,构建新的身份认同,更加主动地推动地区安全与共同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冷战后 ,东北亚区域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逐步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9·11”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的转变及政策体制的调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 ,积极寻求各国合作 ,增强政治信任 ,共谋化解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炯徒,任明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艳辉  栾雪飞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蕴岭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德军  刘阳  
文章在研究市场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及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前景、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在借鉴外国经验基础上,要通过政策导向,作好市场定位和市场分析,加强营销管理的针对性,并通过选择适宜的合作竞争战略及方式,提高冲破绿色壁垒的能力以及扩大绿色食品出口的规模和优化结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金龙  
自由贸易区(FTA)作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与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安排,全球贸易50%以上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下进行的。以中、日、韩三国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然而,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是步履艰难,三国之间至今为止没有建立任何自由贸易区。这种情况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地位及相互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不相符的。从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现实出发,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比较东北亚中、日、韩之间不同FTA合作模式对三国潜在的经济影响,重点包括不同模式的FTA对三国福利、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平衡、贸易条件及各产业产出的各种影响,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立中、日、韩三国FTA将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福利收益。但是综合中国福利、贸易平衡、贸易条件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优先与韩国建立FTA将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和洙  赵秀香  高春兰  
韩国企业对中国(东北亚)贸易与投资战略韩国中央大学张和洙一、韩国对中国贸易和经济交流的现状分析中国过去的贸易方式是易货贸易,即在计划体制下,制定进口量,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口量,也就是所谓的互惠平等贸易。自从对外开放以后,中国的贸易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