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1)
2023(4912)
2022(4196)
2021(3636)
2020(3050)
2019(6780)
2018(6655)
2017(12750)
2016(6619)
2015(7548)
2014(7722)
2013(7817)
2012(7587)
2011(7386)
2010(7540)
2009(7208)
2008(6838)
2007(6137)
2006(5827)
2005(5380)
作者
(21289)
(18393)
(18124)
(17395)
(11661)
(8573)
(8234)
(7009)
(6856)
(6487)
(6443)
(6120)
(5950)
(5937)
(5849)
(5491)
(5340)
(5259)
(5132)
(4824)
(4755)
(4391)
(4350)
(4206)
(4106)
(4073)
(3942)
(3751)
(3649)
(3490)
学科
(58111)
经济(58069)
管理(18990)
方法(17079)
地方(16750)
数学(15243)
数学方法(15128)
(14983)
地方经济(12687)
(12392)
企业(12392)
(10592)
中国(10184)
业经(9054)
(7561)
(6679)
经济学(6585)
环境(6476)
(6243)
(6196)
金融(6195)
(5691)
(5616)
(5577)
贸易(5571)
(5519)
关系(5463)
农业(5388)
(5350)
产业(5322)
机构
大学(110953)
学院(109469)
(58136)
经济(57172)
研究(44388)
管理(38390)
理学(32868)
理学院(32415)
中国(32132)
管理学(31818)
管理学院(31619)
科学(25235)
(23561)
(23192)
(22568)
研究所(20972)
经济学(19560)
财经(18732)
中心(18037)
经济学院(17191)
(16917)
(16755)
(16113)
(15687)
北京(14495)
(14394)
师范(14289)
业大(13792)
科学院(13780)
财经大学(13758)
基金
项目(67865)
科学(53657)
基金(50511)
研究(47915)
(44065)
国家(43731)
科学基金(36966)
社会(33481)
社会科(31804)
社会科学(31797)
基金项目(26133)
(25342)
自然(22625)
自然科(22092)
自然科学(22087)
自然科学基金(21709)
教育(21232)
(21152)
资助(21071)
编号(17034)
(15906)
重点(15516)
(15185)
国家社会(14361)
成果(14090)
(13735)
经济(13623)
(13329)
教育部(13307)
发展(13305)
期刊
(73567)
经济(73567)
研究(38167)
中国(20788)
(17386)
管理(16872)
学报(16091)
科学(15855)
(14517)
经济研究(13141)
大学(12119)
学学(11754)
财经(10639)
(10066)
金融(10066)
技术(9707)
农业(9503)
(9399)
问题(9206)
业经(8825)
技术经济(7471)
世界(7266)
统计(7144)
(7003)
教育(6850)
国际(6712)
(6237)
经济问题(5815)
商业(5721)
决策(5715)
共检索到17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泳镐  金承男  
一、东北亚经济圈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区域化和一体化的倾向同时并存,如同竞争和依存关系同时并存一样。在经济区域化方面,有欧洲共同体为中心的大欧洲经济圈(EEA 圈),将于1992年末完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经济圈,以中国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凤德  
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成了近年来国际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东北亚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东北亚的一员,既然参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就不能不把“秩序”作为战略问题来加以考虑。本文就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东北亚经济秩序问题谈一些看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黑田东彦  林晓光  
所谓"国际经济秩序"即是:1、国际金融体制;2、国际贸易秩序;3、国际课税原则。这一战后管理国际经济的秩序是以美国为领导而建立,也是以美国为核心而维持的。但近20年中,恰恰是美国自己渐渐打破了这一秩序。因为能够代替旧秩序的综合性规则尚未建成,所以实际上我们处在一种"秩序真空"的状态中。尽管欧共体试图设立某些"平行的"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丽萍  王文奇  孙兴杰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变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冷战后,在亚太地区诞生了以APEC为中心的经济秩序。它表现为重视多国协调,经济优先以及建立“东亚型相互依存关系”三个特征。东亚地区也脱离了冷战的轨道,出现了新的国际秩序的萌芽,即经济技术合作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关系有了很大的进展,双多边合作及地方政府间合作加强。东北亚地区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应以和平与发展作为该地区的国际秩序的目标,并采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协商、协调方式来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新海洋秩序的建立。随着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各沿海国对“公约”的批准和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宣布 ,新海洋秩序在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并完善 ,这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它既扩大了我国的海洋管辖领域 ,又加剧了各国竞相争夺各自海洋权益的矛盾。根据“海上圈地运动”及其东北亚的新形势 ,现提出我国海洋事业所面临的、包括海洋国土观念在内的现代海洋观念薄弱等问题和相应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景一  金强一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所谓国际体系的转型期即指目前的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换的过渡期。这一转型期客观地要求各个大国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即由以往的霸权模式向主导型大国模式的转换。中国欲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型大国,不仅要从文化深层确立"类本位"意识体系,而且也要建构以"和谐世界"为核心并由正义、公正、合理、民主、共赢、和平为其结构的理念体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戴慧  
当前,东北亚地区正处于冷战后的秩序重构时期。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格局结束了,地区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各国相互成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但是,冷战思维和安全困境仍然存在,成为建立地区新秩序的重要障碍。超越冷战思维,确立平等信任、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经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政治互信,建立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东北亚地区和谐秩序将是各国的理性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黄河三角洲与东北亚经贸合作”一文指出:今天,被誉为“资源之河”的黄河,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注目。黄河三角洲,有人称为黄海渤海经济合作“三角带”,或称做“黄海渤海经济合作圈”。它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唯一没有充分开发起来,而自然资源又最为丰富的经济带。尤其是目前,根据中央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图,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新形势下,愈加显露出它的重要性。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在黄河三角洲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渤海经济区的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日本经济从92年夏季起好转日本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预计1992年度为3.5%,与1991年度持平。然而,目前的经济阴雨到1992年中期方能变为多云,此后会转晴。现在下小雨是因为虽然1991年4~6月份平成景气达到顶点,但是目前却呈现滑坡的趋势。造成景气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更生  
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纷纷陷入困境,只有东亚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经济蓬勃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火车头”。本文的主旨是,预测未来五六年间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及其在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但是由于受资料限制,因此在谈论中国的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及综合实力时只能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宗喆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新动向。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适应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潮流的积极选择,这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琪轩  
当前,"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来自美国国内的严重冲击。这与一百年前,"古典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来自英国国内的冲击十分类似。为何在一百年间,英美两国均遭遇国内对国际秩序的严重冲击?本文指出,各国不同的产业—金融联系是一项"关键前情"。在解除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管制后,英美两国疏远的产业—金融联系加剧了资本跨国流动带来的问题。由于缺乏国内利益纽带约束,能够"用脚投票"的英美两国资本生产意愿降低;相对当地政府以及普通民众的议价能力提升。资本分得更多的经济份额。由贫富分化引发的政治问题日益凸显。理性的政治家利用国内分化的政治结构,动员国内民众,给自由国际秩序构成巨大压力。与英美不同,德国等有着紧密产业—金融联系的国家,即便面临资本全球化浪潮,国内冲击自由秩序的压力相对较小。基于其政治经济安排的特点,中国能为维护国际秩序做出积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