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6)
2023(8046)
2022(6773)
2021(6172)
2020(4785)
2019(11120)
2018(10877)
2017(20527)
2016(11071)
2015(12493)
2014(12566)
2013(12608)
2012(12195)
2011(11525)
2010(11875)
2009(10735)
2008(10731)
2007(9948)
2006(9181)
2005(8578)
作者
(34324)
(28684)
(28657)
(26857)
(18439)
(13901)
(12944)
(11161)
(10951)
(10495)
(9909)
(9686)
(9477)
(9401)
(9211)
(8672)
(8635)
(8471)
(8316)
(8202)
(7543)
(7177)
(7100)
(6587)
(6561)
(6523)
(6473)
(6390)
(5970)
(5755)
学科
(55475)
经济(55431)
(30512)
管理(30324)
(22742)
企业(22742)
地方(21251)
中国(18895)
(16855)
业经(13654)
方法(12662)
地方经济(12159)
农业(12097)
(11211)
数学(10127)
数学方法(9991)
(9833)
(9677)
金融(9676)
(9668)
(9396)
环境(9390)
(9388)
贸易(9381)
银行(9368)
(9237)
(9110)
(8931)
技术(8865)
资源(8491)
机构
学院(164315)
大学(160244)
(67347)
经济(65723)
研究(65561)
管理(58990)
中国(49396)
理学(48806)
理学院(48120)
管理学(47362)
管理学院(47029)
科学(40130)
(36501)
(34782)
研究所(31307)
(30427)
(29178)
中心(28696)
(27452)
(25163)
师范(24926)
北京(24068)
(23723)
农业(23323)
业大(23060)
(22929)
财经(22012)
(21396)
科学院(20507)
师范大学(19764)
基金
项目(103420)
科学(80407)
研究(78366)
基金(71158)
(62483)
国家(61907)
科学基金(51375)
社会(48049)
社会科(45469)
社会科学(45459)
(42086)
基金项目(37082)
(35311)
教育(35112)
编号(33432)
自然(31662)
自然科(30709)
自然科学(30702)
自然科学基金(30131)
(29658)
资助(28703)
成果(27900)
课题(24456)
重点(24040)
发展(23938)
(23491)
(21954)
(21376)
创新(19933)
(19850)
期刊
(89129)
经济(89129)
研究(52431)
中国(42527)
(30271)
学报(24818)
管理(24500)
科学(24112)
教育(23462)
农业(20886)
(20107)
(18108)
金融(18108)
大学(17986)
业经(16516)
学学(16486)
技术(15346)
经济研究(13002)
问题(11387)
(11380)
图书(10781)
财经(10407)
资源(10343)
(9886)
论坛(9886)
国际(9293)
(9198)
(9080)
世界(8903)
(8539)
共检索到27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劲鸿,李春龙  
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机要介绍东北亚各国矿产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列出许多珍贵的调研数据;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对外地质勘查和经济开发的成就和不足;评估金、铜、铝、铁、煤等几种主要矿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第二部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予东北亚矿产合作开发勾画了战略设想:基于中国是矿产资源总量大国和人口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均资源的穷国和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情况,在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中,我国一定本着互补互惠的原则,坚持“有进有出”、“扬长避短”的方针,充分发挥我方的优势。建设东北亚应朝着组织联合矿产勘查、科研和开发的方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玉平  关凤峻  
从矿产资源的现状及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矿产资源供应状况和矿产资源形势等5个方面定量地系统分析了东北亚中国地区矿产资源的态势状况。该区130多种矿产态势分为充分满足、满足、不能满足和短缺四大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祖梁  
本文所指东北亚经济区是指我国东北经济区和本区周边的俄罗斯(主要所指俄罗斯与黑龙江省毗邻的赤塔州、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南端和滨海边区)、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一、东北亚各国的矿产资源 (一)俄罗斯联邦的矿产资源丰富,堪称资源大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建良  
我国在矿产资源产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的教训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战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源于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矿产资源的价值包括了它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比照人们打理稀世珍宝的策略,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富人经济"思想指导矿产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实行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保证矿产资源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正常体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光锐,范红梅  
日本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国和对外贸易直接投资大国之一,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日本参与的东北亚经济合作是很难有大作为的。目前,作为该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宏伟  唐中实  
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和传统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白山市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评价,提出了白山市矿产资源的开发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都沁军   郝英奇   王胜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灿龙  蒋维华  
乌干达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及设想杨灿龙蒋维华(驻乌干达使馆经商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供给的短缺已明显地制约着我国某些经济领域的发展,这为我国开发国外资源提出了客观要求。众所周知,非洲的资源开采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储量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为完成预定的工业化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将呈现持续增长和重大转变。从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中国不仅努力加强自身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而且也要努力进行资源开发的区域开发调整。考虑到有限的矿产资源基础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基本模式可以考虑为:结构改善+技术进步+资源国际化+环保意识增强。相应地,区域开发调整模式则为:充分开放东部,积极稳定中部,适度开发西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邵学峰  李翔宇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及其周边形势变化,日本迅速调整海外"找矿"战略,逐渐形成完善的勘探开发利用体系及配套政策支持机制。政府主导下的由独立行政法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构成的"宏—中—微"一体化合作,对日本长期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行列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日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化的政策演变及策略宜引起中国慎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雷  傅晓峰  
作为全国资源的富集区 ,西部矿业开发要在 2 1世纪地区经济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开发过程 ,而且更需要一个明智而有效的发展战略。从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区位条件及长期实践出发 ,认真把握未来市场变化、积极推动精品为先发展、努力调整地区产品结构和合理组织空间生产应成为 2 1世纪西部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的四项基本内容。上述战略的实施不仅有赖于资源的保障、中央政府的认可和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而且有赖于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雄标  严良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基地,而西部地区地质复杂、条件恶劣、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相对周边国家而言又具有相对优势。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勘探开发领域国际合作是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必然途径。本文就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国际合作模式予以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李国夫  
]随着冷战结构的崩溃和东北亚各国(地区)经济互补性的增强,该地区的人口转换也取得了迅速进展。在东北亚地区的人口转换过程中,人口转换的速度由于国家的多样性而明显不同,其中,邻国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近年来地区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已经迎来了人口、产业转换相互作用的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的人口转换和产业转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北亚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转换,将极大地促进和加快地区间资本循环——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移动的过程,这将对21世纪该地区的变革及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  崔健  廉晓梅  胡仁霞  姜梅华  吴昊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地区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同时也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开展区域开发合作的重点地区。然而,受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一段时期,东北亚区域合作既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原有的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一些因素也在不断强化。为此,非常有必要对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走向展开前瞻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和路径。2014年4月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召开"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专题研讨会,部分长期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并且近期承担相关国家、教育部以及吉林省相关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对与会专家发表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经各位专家的修改和确认,在此辑要发表,以期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的学术研究,并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