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8)
2023(7916)
2022(6631)
2021(5981)
2020(4860)
2019(10922)
2018(10376)
2017(19234)
2016(10662)
2015(11431)
2014(11064)
2013(10953)
2012(10159)
2011(8839)
2010(8766)
2009(8075)
2008(8106)
2007(7071)
2006(6031)
2005(5255)
作者
(31596)
(26542)
(26459)
(24765)
(16689)
(12980)
(11867)
(10417)
(9880)
(9308)
(9018)
(8698)
(8363)
(8330)
(8237)
(8191)
(7908)
(7874)
(7663)
(7547)
(6748)
(6348)
(6305)
(6045)
(6001)
(5805)
(5742)
(5665)
(5294)
(5244)
学科
(44452)
经济(44397)
(33948)
管理(31921)
(25351)
企业(25351)
方法(17361)
(16592)
(15543)
数学(15404)
数学方法(15297)
(12013)
财务(12011)
财务管理(11980)
农业(11906)
中国(11660)
企业财务(11454)
(11328)
贸易(11324)
(11022)
业经(10285)
地方(10254)
(7830)
金融(7829)
(7582)
(7347)
关系(6821)
技术(6611)
(6485)
银行(6451)
机构
学院(148464)
大学(148032)
(64018)
经济(62990)
管理(55072)
研究(53247)
理学(48505)
理学院(47946)
管理学(47213)
管理学院(46975)
中国(39174)
科学(32963)
(32942)
(30088)
(28790)
(27790)
业大(26337)
农业(26110)
研究所(25546)
中心(23843)
财经(22911)
(20942)
(20905)
经济学(19846)
(18992)
北京(18450)
经济学院(18226)
(17860)
师范(17562)
农业大学(17440)
基金
项目(105052)
科学(81750)
基金(77491)
研究(71704)
(70416)
国家(69831)
科学基金(58414)
社会(47575)
社会科(45209)
社会科学(45195)
基金项目(41939)
(39930)
自然(38593)
自然科(37741)
自然科学(37727)
自然科学基金(37077)
(34579)
教育(32112)
资助(30372)
编号(27252)
重点(23893)
(23143)
(22740)
(22119)
成果(21187)
科研(20845)
创新(20751)
国家社会(20564)
计划(20402)
教育部(19521)
期刊
(66684)
经济(66684)
研究(39897)
(30227)
学报(29067)
中国(27645)
科学(24717)
(24042)
大学(21303)
学学(20662)
农业(20513)
管理(17211)
(13405)
金融(13405)
国际(11497)
业经(11076)
经济研究(11038)
(10894)
财经(10854)
教育(10289)
(9772)
问题(9471)
技术(9427)
(9281)
(8898)
业大(8213)
世界(7993)
财会(7630)
科技(7206)
会计(7113)
共检索到216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力  
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东北地区的国际劳务合作 ,对于缓解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 ,具有波动性较大、合作的领域比较集中、收益不高的特点 ,这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劳务接收国的政策密切相关。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为此 ,国家应给予东北地区必要的政策支持 ,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建立合理的国际劳务合作机制 ,加强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合作 ,引进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促进东北振兴的实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毗邻,经济各有优势、自然资源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如何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加快东北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剑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合作已经形成了联动发展的趋势。东北振兴为东北亚搭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广阔平台;东北亚合作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科学而合理的制度供给是东北振兴与东北亚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跨行政区的东北振兴协调机制或组织,加快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促进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合作联动的有效制度安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成至  李镕彬  
全球化时代的东北振兴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意义,还有重大的国际和地区战略意义,"中韩港"三边合作,对于从东北振兴迈向东北亚大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核问题成为影响东北亚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六方会谈框架下,中韩双方在维护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局势的稳定方面积累了合作的经验,两国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韩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需要通过拉动内需防止经济发展势头中断,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区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东北振兴计划能够为解决上述矛盾找到出路。中国东部跨越、中部崛起、西部开发都离不开东西和谐、南北合作。"中韩港"在振兴东北问题上的合作如果奏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该地区,从而为该地区的稳定繁荣打下进一步的基础,为通向东北亚大同创造必要的条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0作者简介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是东北财经大学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创建的为服务国家、面向东北亚需求的高端新型智库、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东北亚经济研究院的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东北地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扩大全面开放、东北地区应对国际贸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杨哲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万田  
从地理概念上来讲,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以及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ID)统计,东北亚土地面积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以上,人口年平均增长0.66%,2001年中、日、韩、蒙四国GDP总和接近60000亿美元,平均发展速度为2.83%,各国资本形成平均约占本国GDP的30%(朝鲜数据缺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 ,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 ,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  王语懿  
近年来,虽然东北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地区内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增强。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重拾冷战思维,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激化了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本来已经趋于淡化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对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造成严重伤害。美国和日本的干扰与破坏,致使图们江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不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AIIB)未能按原有设想得到很好落实。坚持中国特有的多元包容哲学与和平发展理念,优先推动环境合作,是目前条件下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能够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彭瑞玲,李文郢  
关于推进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对策的探讨彭瑞玲,李文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推动着世界经济加速国际化、区域化、集团化。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世界市场日益剧烈的竞争,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亚洲腾飞的核心,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杨健  
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出发,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日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刁秀华  周轶赢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不断加强。东北亚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进口也随之加大,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因而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可加快其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