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8)
- 2023(14098)
- 2022(12158)
- 2021(11220)
- 2020(9509)
- 2019(21729)
- 2018(21765)
- 2017(41773)
- 2016(22719)
- 2015(25951)
- 2014(26086)
- 2013(25983)
- 2012(24421)
- 2011(22239)
- 2010(22546)
- 2009(20878)
- 2008(20198)
- 2007(18158)
- 2006(16242)
- 2005(14462)
- 学科
- 济(111431)
- 经济(111317)
- 管理(67656)
- 业(62574)
- 企(51382)
- 企业(51382)
- 方法(43699)
- 数学(37317)
- 数学方法(36870)
- 中国(26325)
- 农(25227)
- 地方(24484)
- 学(23233)
- 业经(21857)
- 财(20601)
- 技术(18580)
- 农业(17706)
- 贸(17595)
- 贸易(17584)
- 易(16986)
- 理论(16978)
- 制(16906)
- 和(16835)
- 环境(15799)
- 融(15166)
- 金融(15164)
- 地方经济(15084)
- 银(13783)
- 银行(13739)
- 行(13167)
- 机构
- 大学(338343)
- 学院(335101)
- 济(141303)
- 经济(138234)
- 管理(131286)
- 研究(117903)
- 理学(112853)
- 理学院(111592)
- 管理学(109695)
- 管理学院(109101)
- 中国(86307)
- 京(72940)
- 科学(72368)
- 所(60322)
- 财(60283)
- 研究所(54840)
- 农(52759)
- 中心(51881)
- 江(49131)
- 业大(48939)
- 财经(48502)
- 北京(46721)
- 范(45081)
- 师范(44708)
- 经(44009)
- 经济学(42665)
- 院(42427)
- 农业(41090)
- 州(39995)
- 经济学院(38096)
- 基金
- 项目(223073)
- 科学(174436)
- 研究(163821)
- 基金(160946)
- 家(140042)
- 国家(138913)
- 科学基金(118468)
- 社会(102685)
- 社会科(97340)
- 社会科学(97311)
- 省(86082)
- 基金项目(85131)
- 自然(76202)
- 教育(74499)
- 自然科(74310)
- 自然科学(74295)
- 自然科学基金(72962)
- 划(72284)
- 编号(66915)
- 资助(66894)
- 成果(54795)
- 重点(49603)
- 部(49263)
- 发(48230)
- 课题(45978)
- 创(45771)
- 创新(42774)
- 国家社会(42249)
- 教育部(42147)
- 科研(41779)
- 期刊
- 济(162852)
- 经济(162852)
- 研究(101824)
- 中国(66817)
- 学报(52869)
- 管理(49808)
- 科学(49085)
- 农(47994)
- 财(43982)
- 大学(39602)
- 教育(37700)
- 学学(36988)
- 农业(33764)
- 技术(31897)
- 融(27340)
- 金融(27340)
- 经济研究(25448)
- 财经(24241)
- 业经(23561)
- 经(20909)
- 问题(20849)
- 图书(19590)
- 技术经济(18903)
- 业(17472)
- 科技(16740)
- 贸(16600)
- 理论(16322)
- 国际(16315)
- 资源(15710)
- 世界(15643)
共检索到50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本文以目前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为着眼点,从资源差异、产业差异和人口数量、分布、劳动力差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劳动力国际迁移的要求。阐述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苏联远东、日本、南朝鲜、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余缺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设想。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四种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迁移的基本模式,即日本的“输入与海外雇用相结合”模式;苏联的“多层次,大批量输入”模式;南朝鲜的“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模式;中国的“多输出,少输入”模式。并从劳动力资源预测、技能培训、管理、研究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力资源计划与管理的办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序强,张桂兰,董雪旺
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地缘上紧密相连 ,在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类似的历程 ,形成了相似的区域产业结构 ,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区的一个特殊区域。本文以三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发展政策为基础 ,从产业结构出发 ,分析了三个区域间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状况的近似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特征 ,并指出了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远东地区 蒙古国 经济技术合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胜今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组织区域性的合作体系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等。在亚洲,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经济圈的构想,如东北亚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经济圈(图们江三角洲)、华南经济圈、EAEG构想(东亚经济联盟)等等。实际上,这些构想都是从研究区域合作体系的立场出发提出来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师顺祥
一、山东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条件在东北亚地区,山东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实力较强,交通条件较好,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渤海,隔渤海与辽东半岛相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林晓牧
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决定了它在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中的的地位。大连旅游业在东北亚地区中的发展基础较好,且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进一步积极发展大连的旅游业,并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对接,将会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经济技术合作,大连旅游业,发展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白成琦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与地区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开始出现了若干可喜的新形势。其中日本对东北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它的流向、规模与结构,必将对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国际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费贵麟
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已经在各国的有识之士中形成了共识,但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实际进展却起步艰难。由于近百年来东北亚诸国之间的一些政治障碍很难在近期化解,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朝鲜东海经济区、黄渤海经济合作区、纳霍德卡自由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光锐
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过去曾风靡一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域内有关国家的专家和政府曾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种种方案和构想,中、俄、韩、朝、蒙五国政府就图门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仍停留在低水平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目前非经济因素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向前发展,必须使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相结合,当前特别要注重非经济手段
关键词: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障碍因素,对策措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升
阻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因素是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各种非经济因素中,文化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且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因素。东北亚各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为促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各国要“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求得文化价值观的共识。
关键词:
区域合作的阻碍 文化心理因素 对策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剑
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和模式何剑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区域内各国既有合作的深厚客观基础,又有合作的强烈主观愿望。在亚太地区,或者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光,陈才
本文在比较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 地区) 间进行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 地区) 技术合作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为我国东北区在国际技术合作中进行项目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菁青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委和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劳动力资源开发和移动问题”国际研讨会干1993年7月24日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者20余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