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8)
2023(9107)
2022(7761)
2021(7006)
2020(5524)
2019(12790)
2018(12421)
2017(23754)
2016(12837)
2015(14526)
2014(14470)
2013(14392)
2012(13964)
2011(12949)
2010(13737)
2009(12609)
2008(12410)
2007(11452)
2006(10710)
2005(10068)
作者
(37676)
(31344)
(31270)
(29665)
(20423)
(14965)
(14297)
(12099)
(11988)
(11604)
(10738)
(10468)
(10320)
(10278)
(10133)
(9651)
(9431)
(9096)
(9068)
(9042)
(8183)
(7722)
(7603)
(7247)
(7179)
(7148)
(7037)
(7024)
(6357)
(6274)
学科
(59927)
经济(59864)
(36122)
管理(34614)
(27633)
企业(27633)
中国(21057)
地方(21024)
(18540)
方法(15364)
业经(14537)
(13527)
贸易(13514)
(13257)
金融(13256)
(13012)
农业(12547)
(12527)
(12408)
(12332)
数学(12328)
银行(12323)
数学方法(12134)
(12089)
(11636)
地方经济(11486)
(11054)
(9894)
环境(9399)
技术(9363)
机构
学院(187083)
大学(183773)
(82856)
经济(81022)
研究(73871)
管理(68155)
中国(57805)
理学(56005)
理学院(55300)
管理学(54598)
管理学院(54198)
科学(41068)
(40665)
(39211)
(37882)
研究所(33667)
中心(32781)
(31033)
(30007)
财经(28884)
(27402)
师范(27200)
北京(27017)
(26734)
(26057)
(25174)
经济学(24218)
业大(23202)
农业(22995)
(22244)
基金
项目(110772)
科学(87320)
研究(86914)
基金(77488)
(66203)
国家(65564)
科学基金(55386)
社会(54326)
社会科(51606)
社会科学(51598)
(43784)
基金项目(39258)
教育(39172)
(37007)
编号(36493)
自然(32801)
资助(32204)
自然科(32006)
自然科学(32000)
成果(31728)
自然科学基金(31408)
(30722)
课题(27117)
发展(25544)
重点(25323)
(25096)
(24390)
(22972)
(22825)
(22224)
期刊
(107338)
经济(107338)
研究(66106)
中国(45519)
(29798)
管理(28781)
(27872)
(26910)
金融(26910)
教育(26303)
科学(23856)
学报(22930)
农业(20609)
业经(18368)
大学(18048)
经济研究(16857)
技术(16837)
学学(16571)
国际(15028)
(13908)
财经(13903)
问题(13738)
(12080)
世界(11733)
(10906)
(10761)
论坛(10761)
现代(9670)
商业(9238)
图书(9187)
共检索到321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燕  刘雨佳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带来新的契机。依托中欧班列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有利于引领沈阳市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本文从梳理沈阳陆港建设的内外部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入手,从区域和国家战略视角审视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陆港的战略意义,进而以构筑东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沈阳内陆枢纽经济崛起、创新沈阳陆港建设运营模式和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连有  
沈阳在东北亚的地位与作用吴连有沈阳市地处辽东半岛的腹地、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作为辽宁省和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发挥着一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沈阳具有地域优势。沈阳无论是在辽宁省还是在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超  向爱兵  
本文通过分析2000—2018年期间中国内陆港建设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关系,探讨内陆港建设与区域经贸发展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双边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中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双边进出口贸易额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与中国内陆港的数量变化高度吻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义伟  
枢纽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案例、连云港枢纽经济发展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枢纽经济的内涵、连云港发展枢纽经济的思路和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启龙  蒋惠园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对湖北的经济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规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经济、交通互通对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以航空货运为主的物流枢纽典型案例,得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启示,再分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经济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政策环境,进一步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锐  
2012年9月15~16日,"和平.发展.合作: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俄友好协会、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磐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城市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相互合作互补关系,强化城市的中心作用,发挥城市网络结点的枢纽功能,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东北亚各国政府要为本地区创造和平稳定的睦邻友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苦练内功”加强城市自身的建设,从而达到东北亚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张志强  
刚走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阴影,又经历2008年的金融风暴,东北亚这块充满活力的地域,也随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变幻其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东北亚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变化,稳中有变的中、日、韩、俄四国的对外贸易数据,揭示了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分析了各国主要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状况,以及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贸易结构不合理、美元持续疲软等挑战。针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存在的内耗严重、壁垒过多、缺乏沟通机制等问题,提出及时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并以钻石图、六合图、阴阳鱼图表达了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淼焱  杨帆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会展旅游业也以其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全球性产业。沈阳会展旅游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沈阳会展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需要更清晰的思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余华  
文章利用区域交通枢纽制约因素的理论依据,分析韶关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现实基础,运用缪尔达尔城市成长的"循环与累积效应"理论,指出韶关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韶关公路、铁路、水路与构建区域交通枢纽的要求相比存在不少问题。提出韶关"以公路主枢纽为依托,带动红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并将其向红三角区域物流中心方向转化"的发展理念,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灿   唐丹  
加快打造航空物流枢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首先讨论了嘉兴发展航空物流枢纽存在的现实困境,接着选取了与嘉兴物流枢纽密切相关的10个航空物流枢纽,构建了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航空物流枢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郢  
牡丹江市所辖地区,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可以直接连结“东北亚增长三角”的近海边疆区域,也是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边陲重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经济环境,使它在发展中既具有与全省乃至全东北地区共同的增长特征,又有其特殊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特征。即面向东北亚的“内陆小区域经济”特征。因此在探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时,如果着眼于区域内、外的相关性、互补性,注意区位优势与制约性,从东北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发展战略出发,立足于牡丹江区区位特征的典型的分析,从中可以探索到此类”内陆小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晞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9月12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理李洛渊等出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并肩,加强合作。第一,增进互信,维护地区和平安宁。一个和睦、互信、团结、稳定的东北亚符合各国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中方始终努力营造和睦友好的周边环境,以建设性姿态参
关键词: 习近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勤昌  
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史,从中发现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岛、天津、大连在认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对手问题上就需要调整思路,从长期考虑,在竞争中如何处理这三个大港,以及各自临近较小港口的发展关系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港口联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途径。为应对船舶大型化及航运公司的全球联盟,并避免港口之间对同一腹地的过度竞争而导致设施过剩,世界上许多港口都实行了战略联盟、兼并等多种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