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1)
- 2023(10441)
- 2022(9033)
- 2021(8345)
- 2020(6969)
- 2019(16037)
- 2018(15770)
- 2017(29920)
- 2016(16584)
- 2015(18883)
- 2014(19101)
- 2013(18555)
- 2012(17472)
- 2011(15790)
- 2010(16184)
- 2009(14923)
- 2008(14922)
- 2007(13979)
- 2006(12033)
- 2005(10764)
- 学科
- 济(66339)
- 经济(66250)
- 管理(42406)
- 业(41457)
- 企(31228)
- 企业(31228)
- 方法(27161)
- 数学(23714)
- 数学方法(23456)
- 农(22579)
- 中国(18687)
- 财(15944)
- 农业(14996)
- 学(14780)
- 制(14510)
- 地方(14118)
- 业经(13900)
- 贸(13422)
- 贸易(13418)
- 易(13012)
- 体(11402)
- 融(11351)
- 金融(11342)
- 银(11265)
- 银行(11225)
- 行(10755)
- 理论(10742)
- 和(10149)
- 环境(8852)
- 教育(8799)
- 机构
- 学院(236835)
- 大学(235964)
- 济(94280)
- 经济(92045)
- 管理(85256)
- 研究(85182)
- 理学(72375)
- 理学院(71524)
- 管理学(70130)
- 管理学院(69705)
- 中国(62825)
- 科学(53146)
- 京(50506)
- 农(47315)
- 所(44522)
- 财(43309)
- 研究所(40557)
- 中心(39371)
- 业大(38071)
- 江(37426)
- 农业(37285)
- 财经(33987)
- 范(33078)
- 师范(32702)
- 北京(31936)
- 经(30722)
- 院(30553)
- 州(29411)
- 经济学(28479)
- 技术(27881)
- 基金
- 项目(156081)
- 科学(120221)
- 研究(116191)
- 基金(109227)
- 家(96632)
- 国家(95404)
- 科学基金(78774)
- 社会(70826)
- 社会科(66771)
- 社会科学(66747)
- 省(62682)
- 基金项目(57347)
- 教育(54372)
- 划(52851)
- 编号(49589)
- 自然(49184)
- 自然科(47964)
- 自然科学(47945)
- 自然科学基金(47076)
- 资助(44367)
- 成果(41994)
- 重点(35685)
- 课题(35131)
- 发(34634)
- 部(34412)
- 创(32065)
- 性(29950)
- 创新(29945)
- 科研(29630)
- 项目编号(29338)
共检索到35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东宁
作为经典国际安全理论的安全困境理论无法充分说明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国家安全状态。无论从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亦或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都难以找到东北亚各国安全战略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东北亚各国间的安全互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越安全困境并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对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结构和流动性安全要素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安全战略的不同与其在国家安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对流动性安全要素的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东北亚国家间安全关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相万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关键词:
东北亚 地缘政治 中国 国家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庆四
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交织,东北亚的安全两难一直是该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主角,然而它深刻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结果是使地区安全困境愈益显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矛盾角色自有其复杂的内在动因,即通过轴心—辐条的安全格局把美国霸权利益凌驾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之上。东北亚畸形的安全态势对地区一体化进程及其安全构建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关键词:
东北亚 安全秩序 对策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鄂冰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参与各类经济合作,对外贸易取得惊人成绩。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贸易额大幅缩减,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得不催促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贸易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从对外贸易的视角,探讨了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趋势的前提下,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做了全面部署。报告对于开启未来中国发展新征程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农业强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新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同时,它也是俄寻求加入东北亚各国经济进程的有力工具。而俄罗斯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符合这些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在中、日、韩这三个东北亚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俄罗斯 东北亚 能源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嵩龄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包括众多方面,既有双边合作,又有多边合作。目前,这些多方面的环境合作已显现出很多绩效,如逐步启发与强化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共同体”,以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解决国际间的跨国环境矛盾和纠纷,促进东北亚各国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发展等。但在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东北亚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将成为全球环境中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 东北亚国家 环境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广中,赵海军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四角七方的地缘战略格局,由于东北亚是亚太问题的核心和亚太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推进东北亚安全合作非常重要。同时随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消失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成为可能。根据东北亚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应是非结盟性的、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性安全合作机制
关键词:
东北亚,地缘战略,安全合作,模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进入21世纪,资源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资源竞争的重心则是能源的竞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动因、必然性、局限性以及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基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寻找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路径。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安全 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东北亚地区已与欧盟、北美一起成为三大国际贸易圈之一,而我国又是东北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体系与各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密切相关,并随着跨国公司物流体系的变化而急剧变化。为了应对进出口货物量的增长和竞争东北亚地区物流中心的地位,各国纷纷制定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市场和成本要素来看,我国具有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优势,加上跨国集团已把我国视为“世界加工厂”,纷纷建立国际采购和加工中心,这些非常有利于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东北亚物流体系;但还有很多制约我国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因素,需要尽快克服。
关键词:
东北亚 物流中心 变化 趋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视角,探讨了如何通过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研究认为,从制度、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监督力量;国家审计具有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审计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