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3)
2023(9774)
2022(8767)
2021(8368)
2020(6984)
2019(16376)
2018(16337)
2017(31888)
2016(17235)
2015(19566)
2014(19417)
2013(19098)
2012(17502)
2011(15658)
2010(15611)
2009(13925)
2008(13348)
2007(11410)
2006(9853)
2005(8415)
作者
(48773)
(40549)
(40117)
(38053)
(25795)
(19423)
(18309)
(15993)
(15336)
(14263)
(13997)
(13473)
(12670)
(12610)
(12326)
(12283)
(12203)
(12093)
(11416)
(11404)
(10056)
(9801)
(9618)
(9146)
(9048)
(8942)
(8900)
(8828)
(8024)
(7940)
学科
(67807)
经济(67723)
管理(47436)
(46322)
(38787)
企业(38787)
方法(31021)
数学(26718)
数学方法(26415)
(17942)
中国(16681)
(15044)
(14848)
业经(14507)
地方(13806)
农业(12034)
(11802)
贸易(11795)
(11418)
理论(11339)
(11263)
技术(11035)
(10875)
环境(10196)
(9616)
教育(9568)
财务(9558)
财务管理(9539)
(9306)
(9169)
机构
大学(240089)
学院(237014)
管理(98503)
(91449)
经济(89368)
理学(86188)
理学院(85247)
管理学(83838)
管理学院(83433)
研究(79351)
中国(55971)
(51194)
科学(50075)
(39606)
(39540)
(37647)
业大(36666)
研究所(36226)
中心(35315)
(32611)
财经(32540)
北京(32446)
(32175)
师范(31911)
(29719)
农业(29349)
(29032)
(26847)
师范大学(26086)
经济学(25826)
基金
项目(169568)
科学(132922)
研究(125226)
基金(122684)
(107295)
国家(106085)
科学基金(90677)
社会(76941)
社会科(72763)
社会科学(72740)
基金项目(66296)
(65801)
自然(59807)
自然科(58374)
自然科学(58361)
自然科学基金(57305)
教育(57136)
(55761)
编号(51964)
资助(50150)
成果(42166)
(37370)
重点(37328)
(35577)
(35328)
课题(35003)
创新(32847)
科研(32467)
项目编号(32161)
教育部(32047)
期刊
(98319)
经济(98319)
研究(68556)
中国(42337)
学报(37826)
科学(35237)
管理(34862)
(34430)
教育(28468)
大学(28438)
(27959)
学学(26553)
农业(24638)
技术(20347)
(16679)
金融(16679)
业经(16028)
财经(14679)
经济研究(14613)
图书(14534)
问题(12653)
科技(12638)
(12458)
(12331)
理论(12312)
实践(11574)
(11574)
技术经济(11023)
现代(10745)
情报(10726)
共检索到33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汪力鼎  
随着北冰洋地区的气候逐渐变暖,海冰逐步融化,北极航线的开辟已经从远景预期变成了可实现的现实,北极航线战略地位突出,经济价值巨大。对北极航线开发最感兴趣的是中日韩三国,其运营将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航线的开发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的通力合作,但是北极国家代表俄罗斯与非北极国家代表中日韩之间的战略利益不一致给合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各国需要抛弃狭隘的地理观念,深化合作,共同利用好这条黄金水道,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新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同时,它也是俄寻求加入东北亚各国经济进程的有力工具。而俄罗斯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符合这些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俄罗斯在中、日、韩这三个东北亚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嵩龄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包括众多方面,既有双边合作,又有多边合作。目前,这些多方面的环境合作已显现出很多绩效,如逐步启发与强化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共同体”,以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解决国际间的跨国环境矛盾和纠纷,促进东北亚各国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发展等。但在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东北亚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将成为全球环境中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京奎  
天津与东北亚国家的产业合作已经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在与东北亚国家进行产业合作过程中仍面临着规模小、层次低等诸多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天津产业布局的战略东移,天津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越来越明显。应抓住机遇,在积极参与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同时,加强与其优势产业的合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洪英芳  
战后东北亚国家的人口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很不平衡 ,并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口产业结构。其中日本起步最早、转换最快 ,并已形成典型的现代型结构 ;韩国起点虽低 ,但速度很快 ,结构转换最为成功 ,并形成了准现代型结构 ;中国起步虽晚 ,但后期转换加快 ,结构变化最为深刻 ,并已形成典型的发展型结构 ;俄罗斯的结构转换则是“以工为主”,迄今仍是准现代型的人口产业结构 ;朝鲜与蒙古起点虽低 ,但起步较早 ,也形成了“非农业化”的发展型人口产业结构。战后东北亚各国人口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都生动地表现出各自的历史特点与强点 ,并反映着人口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  冯建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艳华  
对东亚国家来说,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交通和军事价值。近年来,东亚国家通过定期开展北极科考活动、积极参与北极能源勘探与开发、不断谋求加入北极国际组织以及拥护并参与重新修订北极法律等方式,努力增强东亚国家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加大参与北极事务的力度,谋求北极事务话语权。北极地区严酷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过高,再加上开采技术不成熟、生态破坏和法律制度缺陷等障碍,使北极国家在开发北极上难以拒绝非北极国家的参与,东亚国家在人力、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北极开发中,东亚国家和北极国家之间开展互利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联友  
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世界经济日益繁荣和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促进下,中国同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同东北亚地区周边5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的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如何进一步发展东北亚地区6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如何加速推进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课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光,陈才  
本文在比较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 地区) 间进行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 地区) 技术合作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为我国东北区在国际技术合作中进行项目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淑云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儒教是儒学发展的产物,中国是儒学和儒教的故乡。儒学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传播到朝鲜、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以后,则已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学与经济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儒学不仅与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崔健  刘伟岩  
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对于两国间的贸易潜力起着基础性影响,为探索两者对贸易额的影响情况,将两者以解释变量的形式引入引力模型,以实现将传统贸易理论与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新思路,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和估算日本与东北亚国家间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贸易互补性、直接投资、是否与日签订FTA、是否为APEC成员国等因素,均对日本与伙伴国(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流量产生着积极的拉动作用,而距离和贸易竞争性因素则起着阻碍作用;日本与东北亚国家间仍存在着"开拓型"甚至"巨大型"的贸易潜力,且直接投资的增加和FTA的建成能够带来巨大的贸易增长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荣进  
今日蒙古是工业—农牧业国 蒙古位于亚洲北部蒙古高原上,地广人稀,无出海口。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1988年末人口为207.9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1.33人。 60年代以前,蒙古基本上是畜牧业国家。30年来,蒙古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蒙古已是工业-农牧业国家。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仅为14.6%,目前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