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4)
2023(11233)
2022(9640)
2021(8970)
2020(7378)
2019(16633)
2018(16382)
2017(31525)
2016(17487)
2015(19621)
2014(20166)
2013(19275)
2012(18034)
2011(16406)
2010(16962)
2009(16013)
2008(16053)
2007(14742)
2006(13603)
2005(12796)
作者
(50104)
(41774)
(41632)
(39881)
(26703)
(19911)
(18990)
(15904)
(15796)
(15430)
(14254)
(14060)
(13732)
(13358)
(13306)
(12842)
(12394)
(12385)
(12274)
(12011)
(10771)
(10326)
(10041)
(9670)
(9392)
(9349)
(9292)
(9215)
(8440)
(8269)
学科
(66821)
经济(66715)
管理(58722)
(49764)
(41776)
企业(41776)
(22327)
方法(21481)
(20217)
(19768)
中国(19444)
数学(17756)
地方(17707)
数学方法(17356)
业经(15985)
环境(15130)
(14186)
(13225)
银行(13211)
(13122)
财务(13076)
财务管理(13031)
(12891)
农业(12768)
(12732)
贸易(12724)
(12672)
(12626)
(12371)
企业财务(12310)
机构
学院(250212)
大学(246879)
(101247)
经济(98723)
管理(91688)
研究(86856)
理学(76529)
理学院(75618)
管理学(74316)
管理学院(73836)
中国(68918)
(54065)
(52609)
科学(50851)
(44447)
(42233)
中心(40223)
财经(40084)
研究所(39102)
(36758)
(35898)
(34617)
师范(34343)
北京(33772)
(33523)
(32072)
业大(31884)
经济学(30376)
财经大学(29062)
(28863)
基金
项目(154608)
科学(121808)
研究(118960)
基金(109582)
(93966)
国家(93134)
科学基金(79802)
社会(74513)
社会科(70451)
社会科学(70438)
(61565)
基金项目(56727)
教育(55169)
(51204)
编号(50373)
自然(49363)
自然科(48116)
自然科学(48106)
自然科学基金(47197)
资助(44895)
成果(43470)
课题(36293)
重点(35524)
(34239)
(34150)
(33728)
(31780)
(31575)
项目编号(30260)
国家社会(30074)
期刊
(126511)
经济(126511)
研究(81983)
中国(56533)
(43980)
管理(36756)
(34707)
教育(33825)
学报(33335)
科学(32442)
(29344)
金融(29344)
大学(25981)
学学(24022)
农业(22684)
技术(22479)
业经(20695)
财经(20088)
经济研究(18782)
(17336)
问题(16203)
(13836)
图书(12697)
(12377)
论坛(12377)
国际(12233)
理论(11814)
现代(11706)
(11269)
财会(11193)
共检索到405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光瑞  
东北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并向区域化乃至全球化扩展。就其根源来看 ,除了政府与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以及不发达等带有普遍性的因素外 ,特定的东亚模式也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以重化学工业为起点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导致政府环境政策的严重滞后 ,而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又使政府的环境政策缺乏监督。另外 ,非法的污染转移也是导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环境日益恶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毗邻,经济各有优势、自然资源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如何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加快东北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景跃军  陈英姿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亚各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如何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环境是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偏离保护环境的初衷,将环境保护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一种手段,设置绿色贸易壁垒,这一点在东北亚地区主要体现在日本与我国之间。面对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我国可以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和完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措施入手,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区域制度化合作的程度反映区域一体化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合作状况和合作远景。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区域性制度化合作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国际组织和制度、跨国公司等一些新兴行为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行为体对于区域制度化合作发挥了先行的效用。同时,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存在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预,区域制度化合作本身制度遵守与网络形成等方面的障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将为这一地区制度化合作前景提供契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韩映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国际经贸合作问题已引起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学者以及官方机构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该地区相关各国要求进一步加强本区域国际经贸合作,以求得经济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也表明大力发展东北亚区域国际经贸合作的可行性正在增强。本文拟从东北亚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这一地区国际经贸合作的有关问题。一、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的范围、地位和作用东北亚首先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从纯粹地缘位置,它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从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来划分,则还应包括中国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间或也包括上海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维新  
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的冲击,东北亚地区国家也开始探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各种观点的交流,现在已进入了各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讨论实施方案的阶段。尽管各家观点存在差别,甚至在有些问题上分歧很大,但从中仍可找到许多共同点。例如,关于东北亚的地域范围有“环日本海经济圈”、“黄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以贸易合作为先导 ,而投资合作则应该是其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加强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首先要从理论上分析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来看 ,在东北亚区域内进行国际投资合作既有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也存在着诸如政府政策等阻碍因素。因此 ,要趋利避害 ,寻找有效的对策 ,加强东北亚区域的投资合作 ,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层次推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菁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包括东北亚区域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深刻影响。东北亚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上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这一情势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性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由简单、初级的功能性合作向制度性合作的转变,成为东北亚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其必要性凸显。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比较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东北亚各国带来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性合作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辉  
未来的十年间,大连把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资源在该区域内进行重新配置,引发新一轮的竞争。面对这种自身主动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连要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构筑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第一,要搞好港口硬件建设,保证港口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超前优势和先进性;第二,建设大连临港工业区,加强与东北腹地及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拓展货源渠道,保证货源充足和运输顺畅;第三,成立大连港物流集团,通过在东北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并购等形式,构筑四通八达能保证实现综合运输的集疏运网络;第四,采取积极促进人力资源流入的政策,提高大连整体收入水平,建立吸引人才流入方面的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魁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区域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体现。东北亚经济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需要排除,中国应采取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牵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为目标,以设立相应机制为保障,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的形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朱显平  齐霁  
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给东北亚区域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为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若东北亚区域各国能加强经贸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亚区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逆全球化思潮下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打造了互利互惠、包容共赢的经济合作环境,成为了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稳定发展的关键。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东北亚各国应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推进东北亚自贸区构建,加速大图们江次经济区域建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国际政治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这一区域正在经历全球体系中发生的三项重大变革:即,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其中,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对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