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4)
- 2023(16835)
- 2022(14425)
- 2021(13468)
- 2020(11245)
- 2019(25513)
- 2018(25557)
- 2017(47862)
- 2016(26348)
- 2015(29661)
- 2014(29362)
- 2013(28442)
- 2012(26038)
- 2011(23507)
- 2010(23559)
- 2009(21783)
- 2008(21448)
- 2007(19025)
- 2006(16712)
- 2005(14848)
- 学科
- 济(100350)
- 经济(100213)
- 管理(81804)
- 业(74390)
- 企(64184)
- 企业(64184)
- 方法(41547)
- 数学(35066)
- 数学方法(34643)
- 中国(27933)
- 财(27182)
- 农(25755)
- 业经(23786)
- 地方(23429)
- 制(23204)
- 学(22710)
- 技术(20717)
- 理论(18544)
- 银(17419)
- 银行(17369)
- 融(16897)
- 农业(16891)
- 金融(16887)
- 务(16770)
- 贸(16733)
- 贸易(16722)
- 和(16702)
- 财务(16693)
- 财务管理(16659)
- 行(16592)
- 机构
- 大学(366224)
- 学院(364055)
- 管理(142929)
- 济(141077)
- 经济(137859)
- 研究(123174)
- 理学(123160)
- 理学院(121728)
- 管理学(119678)
- 管理学院(119000)
- 中国(92000)
- 京(78370)
- 科学(76322)
- 财(67773)
- 所(61513)
- 农(56621)
- 研究所(55836)
- 中心(55444)
- 江(54739)
- 业大(53252)
- 财经(53190)
- 北京(49382)
- 范(49257)
- 师范(48768)
- 经(48236)
- 院(45505)
- 农业(44232)
- 州(44074)
- 经济学(41871)
- 技术(40005)
- 基金
- 项目(250330)
- 科学(197325)
- 研究(185927)
- 基金(179953)
- 家(156629)
- 国家(155306)
- 科学基金(133482)
- 社会(116431)
- 社会科(110209)
- 社会科学(110182)
- 省(99230)
- 基金项目(95478)
- 自然(85693)
- 教育(85676)
- 自然科(83671)
- 自然科学(83652)
- 划(83282)
- 自然科学基金(82131)
- 编号(76340)
- 资助(72434)
- 成果(63012)
- 重点(56235)
- 创(55106)
- 部(54567)
- 课题(53589)
- 发(53561)
- 创新(50856)
- 制(48117)
- 国家社会(47520)
- 项目编号(47429)
- 期刊
- 济(158042)
- 经济(158042)
- 研究(108884)
- 中国(77336)
- 学报(57557)
- 管理(54826)
- 科学(52659)
- 财(52387)
- 农(51387)
- 教育(48025)
- 大学(43618)
- 学学(40749)
- 农业(35429)
- 技术(32592)
- 融(31872)
- 金融(31872)
- 业经(25845)
- 财经(25649)
- 经济研究(24630)
- 经(21928)
- 问题(19873)
- 图书(19866)
- 科技(19239)
- 业(18632)
- 理论(17479)
- 技术经济(16920)
- 版(16863)
- 现代(16118)
- 坛(16076)
- 论坛(16076)
共检索到544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晰 王璐
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研究既是重大国家战略,又是面向区域发展、面向文化传承的重大需求。本文以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入手,从战略意义、主要目标、主要内容、考核指标、制度设计、预期成效等六个方面探讨体制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开放 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刚
本文以目前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旅游交流的实际层面和所处水平为焦点,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同时,探讨未来在这一区域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模式。本文还就如何振兴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圈和构筑东北亚区域六国旅游合作框架进行初步的论证,并对其将来所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和展望。
关键词:
国际旅游合作 协作机制 联合促销 东北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勋
建立东北亚和平秩序,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东北亚各国既不否定以自身利益判断为基础的势力均衡战略,又要建立和发展能够把这些因素囊括在一个制度框架中的多元的制度化装置。即,单纯多元制度主义和权利政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
关键词:
东北亚 势力均衡 多元和平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周边水域主要是以中、日、韩为主导来利用和管理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了竞争性开发和利用,在渔业资源的保存方面缺乏应有的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关系也是以日本为中心形成的。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以及近年来韩国和中国渔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规模的扩大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地区的各国按各自的需要宣布了经济水域,1998年中国也宣布了经济水域,从此东北亚地区进入了完全的经济水域体制。针对这一情况,东北亚各国的渔业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合作应形成以经济水域体制为基础的新的渔业合作体制。
关键词:
东北亚 经济水域体制 渔业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指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以合作项目为主要纽带,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宗旨,由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信息传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和多边法律约束等若干子机制构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务实、高效的功能。从东北亚地区区情出发,采取适宜的举措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经济合作 机制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张文华
基于供应链动态联盟理论、产业集群联动理论及经济空间设计规划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和经济空间宏观层面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与创新发展机理进行阐述。从多重角度指出了区域物流实现路径及多尺度空间融合机制,分析了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追求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构造竞争优势,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凌春 庄怀玢 谢心澄
现有的各种支持计划、创新基地、合作平台已经推动了高校资源的部分整合和有组织的创新,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开放度有待提高、科教结合有待加强等。"2011计划"的推出,有助于探索适应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一、面向重大科研需求,创新组织形式是趋势协同创新中心必须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协同创新的目标聚焦在国家重大需求中产生的关键核心科学问题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宝岩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崭新模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协同创新,关键在于改革体制机制。一、推动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我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零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兰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既往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必须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拥有竞争优势的全新发展模式。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2011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协同创新 机制构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新健 崔志新
进入21世纪,区域成为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利益体,单个区域或行为主体在多元环境的创新活动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区域协同创新成为一种最佳可行性解决方案。文章从过程理论的角度研究多区域协同创新,探讨多区域协同创新演化路径,并依据参与协同创新的区域及行为主体的不同,将演化路径分为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和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三条。研究发现,在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中,由于相同的行为主体存在共性,易达成利益共同体,协同创新目标特点由行为主体类型决定;在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协同需要逐步融合,但主体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弥补其它主体的不足;在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相比前面两者,协同创新范围更广、形式更灵活、专业性更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多元环境障碍,但显然也存在更多的协同障碍。文章还在三条演化路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三个区域协同创新为例,构建了3×3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演化路径,为多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多区域 协同创新 演化路径 3×3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柳云 杨晓星
建构知识联盟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后提升校际协同创新能力的新路径。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开放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竞争而建构的战略合作组织,其本质是在知识转移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其过程可分为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内化和知识创新四个阶段。为实现开放大学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组织功能,必须加强开放大学知识共享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联盟成员并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建立相应的契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知识联盟 协同创新 共享共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钱俊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跨行政区域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