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7)
2023(8977)
2022(7351)
2021(6697)
2020(5528)
2019(12092)
2018(11562)
2017(21827)
2016(12062)
2015(12972)
2014(12770)
2013(12506)
2012(11670)
2011(10555)
2010(10551)
2009(9516)
2008(9455)
2007(8407)
2006(7462)
2005(6335)
作者
(37604)
(31625)
(31402)
(29476)
(19912)
(15347)
(14124)
(12323)
(11975)
(11016)
(10937)
(10580)
(10232)
(9821)
(9813)
(9770)
(9637)
(9451)
(9199)
(9076)
(8200)
(7754)
(7597)
(7302)
(7168)
(6961)
(6899)
(6770)
(6401)
(6337)
学科
(52173)
经济(52036)
管理(30993)
(28975)
(21871)
企业(21871)
方法(19363)
数学(17184)
数学方法(16964)
(14809)
地方(13560)
中国(12984)
(12320)
(10584)
业经(10370)
农业(10005)
(9911)
贸易(9905)
(9550)
(8878)
地方经济(8395)
环境(8250)
技术(7487)
(7356)
金融(7351)
(6917)
(6857)
银行(6812)
(6721)
关系(6693)
机构
大学(177289)
学院(174950)
(69484)
经济(68101)
研究(65389)
管理(62909)
理学(55725)
理学院(54912)
管理学(53734)
管理学院(53435)
中国(45686)
科学(43912)
(39280)
(36377)
(34556)
研究所(32251)
业大(31669)
农业(31334)
中心(28906)
(28901)
(25549)
(25212)
师范(24855)
财经(23838)
(23370)
北京(22168)
(21787)
经济学(21547)
农业大学(20831)
科学院(20555)
基金
项目(127836)
科学(100312)
基金(93683)
研究(86870)
(85907)
国家(85204)
科学基金(70632)
社会(57217)
社会科(53905)
社会科学(53886)
基金项目(50322)
(49623)
自然(47000)
自然科(45903)
自然科学(45880)
自然科学基金(45074)
(43395)
教育(39682)
资助(36105)
编号(33252)
重点(29747)
(28341)
(27835)
成果(26800)
(26592)
计划(25514)
创新(25047)
科研(24977)
国家社会(24369)
课题(23479)
期刊
(74246)
经济(74246)
研究(46874)
学报(37050)
(35678)
中国(32486)
科学(32088)
大学(26676)
学学(25604)
农业(24198)
管理(20409)
(20058)
教育(18507)
(13544)
金融(13544)
(12615)
业经(12215)
经济研究(12000)
技术(11967)
财经(11444)
(10790)
业大(10507)
问题(10009)
(9815)
科技(9483)
资源(9158)
农业大学(8918)
(8252)
国际(8139)
世界(7974)
共检索到24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立新  
冷战结束至今,东北亚区域没有战争爆发,经济的发展使这一地区充满活力,然而政治上的互信和文化上的共享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亚国家——中韩日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构成"对抗"姿态,国家间关系风波不断,加之外部力量的影响,东亚和平与安全的隐患一直处在集结和酝酿之中。期待中的区域合作进展缓慢,而对抗却衍生出副产品——东亚民族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围绕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民族主义对东亚国家间关系的不良影响日益凸现,对此区域安全形势时有冲击,在客观上延缓了东亚国家稳定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限制或削弱了已有机制的作用,加深了东亚各国民众之间固有的隔阂和猜忌,更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小丁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成为亚太经济研究的热点,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经济协作发展之快都令世人瞩目。东北亚地区毕竟与西欧、北美经济区不同,这里是世界政治、经济大国集中分布的地区,世界两大体系的三个世界大国,以及东西关系,南北关系,南南关系无不囊括于此。这里的联合与斗争,都直接牵动着各国的利害关系。本文试从大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亚各国在区域性协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对区域内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静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削弱,亚洲经济崛起,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国际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区域经济体收益目标转型使大国关系充满变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关键阶段、中日韩经贸合作将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构想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要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协调发展次区域合作,发展优势产业,与邻国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燕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庞德良,张建政  
东北亚金融合作的滞后已经成为导致区域经济不稳定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 ,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多的开发资金 ,有效地防范区域金融危机 ,十分必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 ,中、日、韩金融合作既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又有适合的制度基础 ,关键是要解决合作途径的选择和操作问题。从当前中、日、韩之间的合作条件来看 ,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应积极开展中、日、韩之间的功能性金融合作。从成立东北亚国际开发银行、建立中、日、韩之间的清算支付体系和中、日、韩 3边货币互换机制等方面实施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王浩  
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其演化过程符合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国际典型区域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启示:经济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要经历从企业合作到产业合作进而到国家合作的过程,应选择技术合作作为切入点,围绕能源产业链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并设计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朝翰  韩丹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关键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洪魁  李霞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共同的文化底蕴和互信、认同的区域文化平台的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步履蹒跚,也反应出深层次上对地区文化认同的差异。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可能整体突破,首先在中、日、韩三国间进行经济整合最可能成为现实,但也要经过艰苦的区域文化的构建过程。各国应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合作,不求一时之功,但求长远发展。中国也需建立自己面对东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本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柏培文  
东北亚经济合作虽然具有有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但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存在着5个方面的障碍,即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上的冲突、前苏联等国动荡的政治经济局势以及各国的自我民族意识和日本的民族利己主义。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加速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目前非经济因素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为此,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向前发展,必须使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相结合,当前特别要注重非经济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