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3)
2023(8759)
2022(7502)
2021(6599)
2020(5918)
2019(13602)
2018(13199)
2017(26469)
2016(14554)
2015(16305)
2014(16593)
2013(16740)
2012(15875)
2011(14588)
2010(14507)
2009(13625)
2008(13675)
2007(12569)
2006(10780)
2005(9906)
作者
(43866)
(37027)
(36761)
(35211)
(23060)
(17711)
(17062)
(14521)
(13685)
(13028)
(12587)
(12314)
(11704)
(11673)
(11620)
(11559)
(11452)
(11197)
(10583)
(10434)
(9258)
(9255)
(9007)
(8350)
(8320)
(8255)
(8127)
(8050)
(7379)
(7359)
学科
(72746)
经济(72699)
(37756)
管理(37719)
方法(31027)
(29630)
企业(29630)
数学(27690)
数学方法(27477)
地方(19697)
(18583)
中国(16361)
(14924)
业经(14431)
(14029)
(12334)
贸易(12333)
农业(12256)
地方经济(12233)
(11961)
(11884)
产业(10717)
(9902)
环境(9833)
(9740)
金融(9737)
技术(9422)
(9163)
银行(9137)
(8833)
机构
大学(217664)
学院(217009)
(94817)
经济(92971)
管理(81595)
研究(78078)
理学(70531)
理学院(69668)
管理学(68524)
管理学院(68112)
中国(56755)
科学(48418)
(45862)
(40966)
(39979)
(39068)
研究所(37405)
中心(35057)
业大(33203)
(32911)
财经(32265)
农业(31110)
经济学(29903)
(29518)
师范(29222)
(29177)
北京(28782)
(27934)
经济学院(27253)
(25954)
基金
项目(145099)
科学(114102)
研究(105128)
基金(104441)
(91238)
国家(90550)
科学基金(76504)
社会(67153)
社会科(63854)
社会科学(63833)
(57907)
基金项目(55764)
(48786)
自然(48408)
教育(47548)
自然科(47216)
自然科学(47202)
自然科学基金(46373)
资助(42424)
编号(42215)
(34198)
成果(34020)
重点(33619)
(32330)
(30206)
课题(29635)
创新(28412)
科研(27919)
发展(27712)
国家社会(27699)
期刊
(104287)
经济(104287)
研究(61784)
中国(39488)
(35213)
学报(34346)
科学(31981)
(30305)
管理(27584)
大学(25155)
农业(24043)
学学(23794)
教育(19829)
技术(18653)
(17646)
金融(17646)
业经(17178)
经济研究(16769)
财经(15889)
问题(14485)
(13837)
(13439)
技术经济(11924)
(11435)
统计(11110)
商业(11078)
世界(10408)
(10322)
资源(10293)
(10274)
共检索到317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东北亚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对该地区的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 ,除日本以外 ,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受贸易和投资的牵引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贸易与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备开展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作为东北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也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在今后本地区的分工协作中掌握主导权 ,但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说明 ,日本的这一企图是徒劳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修霖  李鸿阶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设想,是建立包括大陆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和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它不同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暂时分裂而尚未统一的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内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当然,由于长期的历史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日元升值后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与亚洲经济国际经济系教授姜春明80年代以来,日元对美元曾出现过两次大幅度升值。1985年9月开始的日元升值幅度最大,但由于当时日本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日本制造业部门很快由"日元升值萧条"转为"日元升值景气"。1993年2月开...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薛敬孝  白雪洁  
开始于本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并没有真正完成。在90年代信息化和服务化浪潮推动下,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特征,本文首先概括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5个特征,并分析了阻碍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制约因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角度,描绘了21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蓝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枫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有关国家的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各自侧重东北亚某一局部地区的设想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必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考虑建立“东北亚大经济协作区”。大协作区应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协调与合作的机制,通过其协作与合作功能,充分发挥地理上的接近性、生产要素上的互补性和经济上的互利性,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东北亚大协作区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环渤海、黄海地区将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书敬,王学,柯丽菲  
首先将成渝第三产业的总体水平与京津沪以及其他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定量地得出成渝第三产业处于不同的水平;接着定性地分析两市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由上述两方面得出理论上成渝第三产业分别应发展的重点方向。最后通过区位商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0年成渝第三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成渝第三产业应调整的方向提出了参考意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董立延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开始改变"唯美是从"政策,积极推行"回归亚洲"新战略,以实现东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大区域合作战略目标。日本的东亚FTA战略,体现出日本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基本政策和利益取向,但在实施中势必遇到很多障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东北亚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日、韩和东盟应该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维久  
东北亚区域各国利害关系复杂,多重矛盾并存。但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无力,国际民间资本集团为寻求分享一份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越发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然而,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日本、韩国相比,经济、贸易规模落差很大,整体上企业经济技术实力明显落后,市场竞争力软弱。只有明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走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化弊为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成文  杨开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南泉  
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协作态势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会陆南泉按国际上狭义的划分,东北亚区域是由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蒙古、朝鲜半岛(韩国与朝鲜)和日本等国及地区构成。这几年来,有关该区域经济协作问题,成了热门话题,引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有晨  钟艾妩  
战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倾向日益增强。已相继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进入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又形成了以美、加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也将于1992年建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薛冬哥,邵文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强  
步履维艰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于强战后以来,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时期的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实现这一“日本奇迹”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在于适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日本利用有利的经济环境,推行吸收战略,在广泛引进欧美亢进技术的基础上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