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5)
- 2023(9504)
- 2022(8439)
- 2021(8042)
- 2020(6695)
- 2019(15689)
- 2018(15734)
- 2017(30610)
- 2016(16786)
- 2015(18979)
- 2014(18968)
- 2013(18839)
- 2012(17136)
- 2011(15393)
- 2010(15165)
- 2009(13761)
- 2008(13270)
- 2007(11482)
- 2006(9993)
- 2005(8522)
- 学科
- 济(65359)
- 经济(65284)
- 管理(48391)
- 业(45435)
- 企(37090)
- 企业(37090)
- 方法(31510)
- 数学(27196)
- 数学方法(26900)
- 农(17854)
- 中国(17285)
- 学(15138)
- 财(14514)
- 业经(14208)
- 地方(13807)
- 农业(12627)
- 和(12152)
- 理论(11593)
- 环境(11086)
- 贸(10839)
- 贸易(10834)
- 易(10508)
- 技术(10324)
- 制(9817)
- 务(9526)
- 财务(9465)
- 财务管理(9451)
- 教育(9359)
- 划(9274)
- 企业财务(8953)
- 机构
- 大学(237615)
- 学院(234592)
- 管理(97774)
- 济(89580)
- 经济(87533)
- 理学(85564)
- 理学院(84634)
- 管理学(83213)
- 管理学院(82799)
- 研究(77463)
- 中国(54990)
- 京(50964)
- 科学(50261)
- 所(38927)
- 财(38331)
- 农(36531)
- 业大(36343)
- 研究所(35927)
- 中心(34289)
- 江(32348)
- 北京(32343)
- 范(32111)
- 财经(31866)
- 师范(31852)
- 经(29074)
- 农业(28750)
- 院(28414)
- 州(26902)
- 师范大学(25980)
- 经济学(25716)
- 基金
- 项目(168224)
- 科学(131593)
- 研究(122951)
- 基金(121531)
- 家(105752)
- 国家(104878)
- 科学基金(90049)
- 社会(75549)
- 社会科(71527)
- 社会科学(71506)
- 基金项目(65738)
- 省(65271)
- 自然(59810)
- 自然科(58283)
- 自然科学(58271)
- 自然科学基金(57211)
- 教育(55776)
- 划(55208)
- 编号(51132)
- 资助(49972)
- 成果(40832)
- 重点(36926)
- 部(36788)
- 发(35358)
- 创(34536)
- 课题(34112)
- 创新(32107)
- 科研(32075)
- 项目编号(31547)
- 教育部(31346)
共检索到329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胜今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组织区域性的合作体系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等。在亚洲,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经济圈的构想,如东北亚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经济圈(图们江三角洲)、华南经济圈、EAEG构想(东亚经济联盟)等等。实际上,这些构想都是从研究区域合作体系的立场出发提出来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本文以目前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为着眼点,从资源差异、产业差异和人口数量、分布、劳动力差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劳动力国际迁移的要求。阐述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苏联远东、日本、南朝鲜、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余缺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设想。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四种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迁移的基本模式,即日本的“输入与海外雇用相结合”模式;苏联的“多层次,大批量输入”模式;南朝鲜的“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模式;中国的“多输出,少输入”模式。并从劳动力资源预测、技能培训、管理、研究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力资源计划与管理的办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菁青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委和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劳动力资源开发和移动问题”国际研讨会干1993年7月24日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者20余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雪
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存在许多障碍,缺乏对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的统一评价标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尤为困难。2002年,欧盟开始实施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改革,新的欧盟职业资格认证系统包含三个子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认证的一般体系、以工作经验作为证明的自动的资格认证体系、特殊行业的自动职业认证体系。欧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改革的目的是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对东北亚地区劳动力合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宏力
东北亚地跨欧亚两洲 ,包括中、日、俄、朝、韩、蒙 6国 ,涉及中、日、俄、朝、蒙 5种语言。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制度不同、信息资源渠道瓶颈较多。如何克服困难、广开渠道、多方收集东北亚研究所需图书资料 ,是深入开展东北亚研究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东北亚 信息 资料 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晓昌 甄霖 魏云洁 李芬 杨莉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使森林资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开发程度不高的森林资源,其森林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状况将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1992年~2006年东北亚六国木材贸易和横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亚区域木材贸易量与国家间木材流动量呈增长趋势;②俄罗斯是木材贸易与流动量最大及增加最明显的国家;③木材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木材贸易的影响最大,经济合作状况对各国的资源流动影响最大;④木材出口潜力国为俄罗斯、蒙古、朝鲜:俄罗斯增加强势,蒙古受资源基础及自然条件影响,朝鲜受经济技术影响;木材进口潜力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强势增加,日韩微弱下...
关键词:
木材 资源贸易 资源流动 东北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11月2日,第16次东北亚劳动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规制和权益保障",论坛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和韩国劳动研究院共同举办。中日韩三国劳动研究机构自2002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东北亚论坛,就当前劳动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理事长樋
关键词:
研究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金荣 田毅鹏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 冯建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交通物流合作 框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力
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东北地区的国际劳务合作 ,对于缓解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 ,具有波动性较大、合作的领域比较集中、收益不高的特点 ,这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劳务接收国的政策密切相关。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为此 ,国家应给予东北地区必要的政策支持 ,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建立合理的国际劳务合作机制 ,加强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合作 ,引进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促进东北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国际劳务合作 东北振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2020年选题参考1.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与周边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全球治理研究;3.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区域一体化前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5.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研究;6.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研究;7.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8.东北亚热点问题研究;9.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10.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关键词:
东北亚论坛 微信公众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