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1)
2023(4699)
2022(4288)
2021(3929)
2020(3648)
2019(8742)
2018(8715)
2017(17329)
2016(9923)
2015(11240)
2014(11622)
2013(11763)
2012(11343)
2011(10475)
2010(10566)
2009(9908)
2008(10054)
2007(9424)
2006(8029)
2005(7189)
作者
(31343)
(26584)
(26379)
(25295)
(16703)
(12812)
(12185)
(10427)
(9783)
(9441)
(8963)
(8859)
(8568)
(8464)
(8449)
(8433)
(8303)
(7841)
(7675)
(7620)
(6767)
(6606)
(6520)
(6084)
(5999)
(5950)
(5918)
(5880)
(5519)
(5489)
学科
(43365)
经济(43328)
(24829)
管理(24588)
方法(23112)
数学(20864)
数学方法(20655)
(19112)
企业(19112)
(11986)
(10558)
(10447)
中国(9796)
地方(8838)
(8373)
贸易(8373)
(8111)
农业(7809)
业经(7415)
(7279)
(6710)
(6429)
财务(6414)
财务管理(6392)
企业财务(5993)
(5952)
银行(5921)
理论(5852)
(5727)
金融(5723)
机构
大学(149454)
学院(147641)
(59916)
经济(58609)
管理(54009)
研究(52479)
理学(46496)
理学院(45921)
管理学(44854)
管理学院(44587)
中国(38464)
科学(34917)
(32411)
(31805)
(28924)
(26690)
业大(26536)
研究所(26526)
农业(26021)
中心(24141)
(23115)
财经(21395)
北京(20170)
(19272)
(19271)
师范(19046)
经济学(18678)
(18368)
(18065)
经济学院(17072)
基金
项目(97141)
科学(73755)
基金(68485)
研究(67032)
(61141)
国家(60666)
科学基金(49792)
社会(40269)
(38825)
社会科(38069)
社会科学(38053)
基金项目(36549)
自然(33433)
(32855)
自然科(32615)
自然科学(32599)
自然科学基金(32008)
教育(31267)
资助(29293)
编号(27619)
成果(22864)
重点(22308)
(21629)
(20972)
计划(19476)
科研(19410)
(19399)
课题(19211)
创新(18228)
大学(17951)
期刊
(63638)
经济(63638)
研究(40202)
学报(29002)
(28809)
中国(26657)
科学(24164)
(21447)
大学(20641)
学学(19616)
农业(19196)
管理(17309)
教育(13405)
技术(12800)
(11653)
金融(11653)
(10795)
财经(10555)
经济研究(10390)
业经(10290)
问题(9114)
(9039)
统计(8399)
(8378)
技术经济(8131)
业大(7477)
理论(7432)
(7282)
(7165)
商业(6998)
共检索到214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悦  赵萍  李永奎  赵吉喆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和马铃薯成品细化是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形状、单株结薯量及其分布范围是马铃薯收获机械设计及其分级分选的重要依据。选取早大白、尤金、富金、荷兰十五和费乌瑞它5种东北主要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0株进行物理参数的测试、统计与分析。测量每个植株下的块茎分布,统计块茎个数;利用视觉技术测量块茎形状及大小;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各物理参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分布宽度大致相同,多集中在2030cm,而结薯深度存在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建飞  段绍光  庞万福  卞春松  刘杰  金黎平  
早熟马铃薯品种熟期短,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为了解马铃薯熟性的遗传规律,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亲本分别与早熟、中早熟和晚熟亲本品种杂交形成的6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熟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存在细胞质效应的数量性状;配制早熟×晚熟组合既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早熟和中早熟材料,也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高产材料;中薯3号是一个优良的、配制早熟杂交组合的育种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其能  杨清  却志群  黄友明  
设计简并引物,用RT-PCR法从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克隆到了CHS(Chalcone synthase,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并用半定量RT-PCR法进行了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CHS基因编码一个38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其他茄科植物的同源性达到89%~93%,多重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基因为CHS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检测了CHS基因的空间表达模式,该基因在花和匍匐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块茎中没有检测到,这与花和匍匐茎呈淡紫色有花色苷合成,而根和块茎呈白色无花色苷合成是相一致的;发现在块茎中CHS受光诱导表达,光照后的第3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晶霞  张东兴  郝新明  刘汉武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时挖掘部件阻力偏大和挖净率低等问题,基于计算机辅助分析,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建立了牵引阻力模型,对挖掘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参数优化和性能分析。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挖净率≥98%,明薯率≥97%,伤薯率≤4%,均达到设计要求。与传统农机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得计算工作量减少50%,计算精确度高,并解决了农机部件设计试验受气候、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等条件影响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祥辉  王昕  张文杰  史明明  魏宏安  
针对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纵向尺寸较大、田间作业掉头不灵活、通过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田间试验过程发现,当二级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刮板高度≥60mm,输送速度为0.8~1.0m/s,倾斜角度≤36°时,薯块输送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分离输送装置集土薯分离功能和大倾角薯块输送功能于一体,整机结构紧凑。该收获机薯块装袋作业适应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当土壤湿度较大、结块严重时,亦可将薯块集中堆放(液压操纵)或条铺于地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隋启君  李先平  杨万林  
通过对1982年至2005年24年中国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中国马铃薯4个生态区域各省份真实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揭示大部分省份马铃薯生产都处于发展状态,其中内蒙、甘肃、贵州、云南、黑龙江、湖南、广西是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7个省(区)。在汇总分析2001年至2005年中国各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平均播种面积为494.25×104hm2,年总产量7601.8万t,平均产量15.4 t/hm2;按播种面积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内蒙、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四川、山西、重庆、陕西、湖北,按总产量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勤志  马文杰  冯中朝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0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物质费用投入对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加大部分物质费用的投入对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增加对土壤改良的投入和劳动投入对马铃薯生产具有正的效应,对土地投入的动力费用已经过剩了;农户负担和马铃薯出售价格对马铃薯产出增长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强  于肖夏  鞠天华  马艳红  于卓  蒙美莲  李长青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和SSR111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36个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3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33~0.85,平均为0.54,其中,大于GD平均值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55.56%。以GD值0.57为基准,将36个马铃薯品种划分成7类,从DNA分子水平揭示出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高明杰  张烁  伦闰琪  
[目的]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山地丘陵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通过马铃薯产业国际对比分析,明确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该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贸易、消费等多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采用2010—201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大国马铃薯产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018年我国马铃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体,加工业占比仅为30.00%,仅为欧美的1/3左右;(2) 201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成本0.95元/kg,2018年我国马铃薯田间价格为1.30元/kg,与欧美基本持平,2011—2015年平均资本利润率32.12%,略高于欧美发达地区,但2018年马铃薯单产19.72t/hm~2,仅为欧美的1/2左右,土地产出率为2.55万元/hm~2,仅为欧美发达地区的1/2;(3)2018年马铃薯出口稳定增长,以附加值较低的鲜薯为主,国际市场占有率2.04%;(4) 2018年马铃薯人均消费量43.62kg,不及俄罗斯的1/2,消费增长潜力较大,且亚洲马铃薯以鲜薯菜用消费为主,欧美地区以马铃薯加工品消费为主,俄罗斯将马铃薯作为主食消费。[结论]应从品种资源引进、马铃薯品种选育、标准薯田建设、国际马铃薯市场开拓和加大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思泱  于卓  蒙美莲  马艳红  刘宇杰  甘霖  张自强  李长青  
为了解彩色马铃薯黑美人、拉塞特-01、底西芮、青薯168、水洗红、涩皮红6个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对彩色马铃薯种质鉴定及杂交选育提供依据,试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51个条带,其DNA片段长度多为250~2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13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8.2%。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为0.4388~0.6444,平均为0.5394。以GD值0.55为基准,6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底西芮、青薯168和涩皮红,第二类为拉塞特-01和黑美人,水洗红单独聚为一类,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蒙建国  王春光  谢胜仕  邓伟刚  祁少华  李靖  
针对马铃薯与收获机摆动分离工作部件间的碰撞模型参数缺失问题,选择"费乌瑞它"、"克新1号"、"大西洋"和"甘农薯5号"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下落高度、碰撞材料、碰撞材料厚度和马铃薯硬度等相关因素对马铃薯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恢复系数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马铃薯硬度、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和碰撞材料厚度。马铃薯恢复系数随下落高度、碰撞材料厚度和硬度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系数随65Mn钢、铝合金、木板和橡胶等材料依次减小,随马铃薯下落高度的增加递减,并随着硬度和碰撞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马铃薯挖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萍  牛旭斐  蒲明芳  
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定西地区为例,以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田  谢从华  
以马铃薯叶片为试验材料,其叶片分别经外源SA、MJ、ETH、ABA处理后,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总RNA,对Star基因的表达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Star基因能够被SA、MJ、ABA迅速诱导表达,而被ETH诱导表达的时间比较晚。可见,Star基因被4种信号分子诱导表达之间存在广泛的重叠,反映了在马铃薯抵御晚疫病菌侵染过程中Star基因参与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芸  刘奎彬  门福义  
本文研究了萌芽期间的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在超弱发光强度、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变化以及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对上述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带毒种薯在生产能力上表现了显著的弱势。在高温贮藏条件下,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的上述差异更为明显。可见种薯萌芽期的生理变化对病毒的感应十分敏感,因此根据种薯生理变化进行病毒的早期鉴定和优质种薯的选择也许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芸梅  李玉梅  贾玉鑫  张春芝  李灿辉  黄三文  祝光涛  
【目的】薯肉颜色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影响马铃薯的营养和商品价值,一直是马铃薯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二倍体红色薯肉分离群体的混池分析、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表达分析,确定调控红色薯肉的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功能、遗传调控研究及彩色马铃薯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向二倍体红色薯肉亲本导入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获得BC1S1群体,从300个单株中挑选18株红色薯肉和21株黄色薯肉个体提取基因组DNA,分别测序进行混池分析。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对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定位区间内开发分子标记,对796份BC1S1植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交换单株,并结合表型对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借助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和qRT-PCR表达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本研究通过构建薯肉颜色分离的二倍体BC1S1群体,利用BSA-seq分析把调控薯肉花青素合成的主效位点定位在第10号染色体48.70—52.20 Mb。最终,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51.47—51.85Mb的377 kb区间内。基于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此区间包括5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注释为MYB类转录因子,结合表达量数据推测这2个基因为候选基因,编号分别为PGSC0003DMG400013966、PGSC0003DMG400013965。【结论】本研究将调控马铃薯薯肉花青素积累的一个主效位点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51.47—51.85 Mb之间,推测PGSC0003DMG400013966和PGSC0003DMG400013965为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