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9)
- 2023(6412)
- 2022(5451)
- 2021(4718)
- 2020(4037)
- 2019(9124)
- 2018(8799)
- 2017(17238)
- 2016(9072)
- 2015(9767)
- 2014(9631)
- 2013(9652)
- 2012(9089)
- 2011(8048)
- 2010(7822)
- 2009(7146)
- 2008(6964)
- 2007(6050)
- 2006(5317)
- 2005(4739)
- 学科
- 济(48739)
- 经济(48714)
- 业(24380)
- 管理(23938)
- 方法(19044)
- 企(18981)
- 企业(18981)
- 数学(17227)
- 数学方法(17039)
- 地方(16827)
- 农(13758)
- 业经(11736)
- 中国(10611)
- 产业(9651)
- 地方经济(9440)
- 农业(9281)
- 财(8693)
- 制(8143)
- 环境(7469)
- 学(7394)
- 技术(7394)
- 结构(6825)
- 贸(6368)
- 贸易(6363)
- 体(6273)
- 易(6079)
- 发(5646)
- 融(5519)
- 金融(5518)
- 和(5248)
- 机构
- 学院(127916)
- 大学(125478)
- 济(59170)
- 经济(58154)
- 管理(51383)
- 理学(44998)
- 研究(44923)
- 理学院(44546)
- 管理学(43833)
- 管理学院(43617)
- 中国(32156)
- 科学(27435)
- 京(25370)
- 财(23185)
- 农(22629)
- 所(21844)
- 中心(20701)
- 业大(20486)
- 江(20192)
- 研究所(20075)
- 财经(18668)
- 经济学(18304)
- 农业(17676)
- 经(16889)
- 范(16659)
- 经济学院(16619)
- 院(16616)
- 师范(16470)
- 省(15784)
- 州(15503)
- 基金
- 项目(93287)
- 科学(74878)
- 研究(67949)
- 基金(67584)
- 家(58428)
- 国家(58009)
- 科学基金(50841)
- 社会(45534)
- 社会科(43556)
- 社会科学(43542)
- 省(41218)
- 基金项目(36488)
- 自然(31712)
- 划(31636)
- 自然科(30967)
- 自然科学(30961)
- 自然科学基金(30415)
- 教育(29725)
- 资助(26725)
- 编号(25935)
- 发(23213)
- 重点(21490)
- 创(20142)
- 部(20025)
- 发展(19140)
- 成果(19005)
- 创新(18999)
- 国家社会(18857)
- 展(18844)
- 课题(18770)
共检索到186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卓顺
分析了东北三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发现:东北三省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水平不平衡,低耦合城市多,高耦合城市少;产业结构高度化与能源效率的耦合度高于产业结果合理化与能源效率的耦合度。基于此,提出了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建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 耦合 东北三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蹇令香 任晓东 王善善 李宛宣
论文将非期望产出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15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对各省份产业结构高级度和产业结构合理度测度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5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关系较为密切;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提高西部地区整体的能源效率;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提高贵州和青海两省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军涛 翟婧彤
"三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于"三生空间"所反映的经济—社会—自然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了"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rc GIS对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呈沿海地区相对较高、内陆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更注重提高二者耦合度。进一步的遴选发现: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与金融市场比例、第二三产业比重、国有企业比重是影响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相互耦合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连素兰 何东进 纪志荣 洪伟 吴柳萍 曹彦
林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4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态越来越好,2010年耦合协调度为0.44,处于过渡期,2013年以后耦合协调度高于0.8,进入协同发展良好状态。同时,2014年福建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状况存在空间差异,三明市协同状态排名第一,厦门市排名最后,闽南(除厦门外)和闽北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大于0.6,闽中和闽东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小于0.55;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福建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找到一条适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的路径,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煜 李佳余
文章在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探究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结果发现:(1)2021年处于勉强协调及以上的省份仅占26.7%,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次之。(2)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3)各省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明显非均衡性。高值集聚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振双 赵宁 苏昊林
以山东省水泥行业为例,对水泥行业的能源、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能源、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水泥行业的能源、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耦合发展度模型对水泥行业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5~2010年山东省水泥行业能源、经济和环境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然而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出现波动。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度 水泥行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培 樊婧琨 金贵 吴光东 赵泽群
水、能源、粮食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物质,揭示湖北省“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演变趋势,可为其资源配置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湖北省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2002-2022年湖北省WEF 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运用ARIMA模型预测2025-2040年的WEF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2-2022年湖北省WEF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的发展指数对其的影响最大;WEF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WEF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逐步向好的趋势;ARIMA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5-2040年湖北省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资源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显示,湖北省水资源的综合发展水平仍不稳定,并影响了WEF系统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速率,故加强水资源保护及优化用水结构是实现湖北省WEF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张勇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明斗 莫冬燕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芳 田明华 秦国伟
文章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和优化。结果表明: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更大;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至初级协调之间,地区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外商投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于市场因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支撑等因素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部分变量的中介传导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文章基于二者相互促进的内在循环机制,提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