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9)
- 2023(14903)
- 2022(12365)
- 2021(11384)
- 2020(9372)
- 2019(20814)
- 2018(20302)
- 2017(39396)
- 2016(21245)
- 2015(22996)
- 2014(22469)
- 2013(22455)
- 2012(20690)
- 2011(18275)
- 2010(18247)
- 2009(16840)
- 2008(16962)
- 2007(15221)
- 2006(13370)
- 2005(12161)
- 学科
- 济(96970)
- 经济(96869)
- 业(91545)
- 企(82621)
- 企业(82621)
- 管理(74411)
- 方法(40385)
- 业经(33065)
- 数学(31507)
- 数学方法(31270)
- 农(31168)
- 财(29992)
- 农业(22689)
- 中国(21836)
- 务(21542)
- 财务(21524)
- 财务管理(21495)
- 地方(21316)
- 贸(20580)
- 贸易(20571)
- 技术(20431)
- 企业财务(20405)
- 易(20099)
- 制(18109)
- 划(16477)
- 策(16117)
- 和(15602)
- 学(15314)
- 理论(14789)
- 产业(14652)
- 机构
- 学院(307932)
- 大学(299170)
- 济(132726)
- 经济(130438)
- 管理(123474)
- 理学(106964)
- 理学院(105868)
- 管理学(104442)
- 管理学院(103902)
- 研究(101756)
- 中国(77657)
- 科学(63486)
- 京(61271)
- 农(61229)
- 财(59136)
- 所(51925)
- 业大(49781)
- 农业(48488)
- 江(47911)
- 财经(47414)
- 研究所(47411)
- 中心(45989)
- 经(43109)
- 经济学(39883)
- 北京(37201)
- 州(37037)
- 院(36516)
- 经济学院(36289)
- 范(35278)
- 商学(35262)
- 基金
- 项目(209413)
- 科学(166662)
- 基金(154357)
- 研究(147274)
- 家(136418)
- 国家(135209)
- 科学基金(116927)
- 社会(97345)
- 社会科(92622)
- 社会科学(92596)
- 省(85422)
- 基金项目(82651)
- 自然(77248)
- 自然科(75543)
- 自然科学(75519)
- 自然科学基金(74282)
- 划(69373)
- 教育(65084)
- 资助(61400)
- 编号(56435)
- 创(47184)
- 重点(47159)
- 发(46680)
- 业(46271)
- 部(45295)
- 创新(43316)
- 成果(41910)
- 国家社会(40571)
- 科研(40101)
- 计划(39167)
- 期刊
- 济(147738)
- 经济(147738)
- 研究(83357)
- 中国(57237)
- 农(56633)
- 管理(49999)
- 学报(49963)
- 财(48387)
- 科学(47506)
- 农业(38819)
- 大学(37328)
- 学学(36243)
- 业经(27756)
- 融(26942)
- 金融(26942)
- 技术(26363)
- 业(23824)
- 财经(23765)
- 经济研究(23383)
- 教育(21079)
- 经(20619)
- 问题(19954)
- 技术经济(17712)
- 贸(17026)
- 商业(15926)
- 现代(15506)
- 科技(15288)
- 版(15039)
- 世界(14791)
- 资源(14453)
共检索到451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晓栋 张鹏
基于企业数据,结合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09—2022年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与退出均具有较强的中心城市指向性。(2)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呈现渐进式稳定发展态势。(3)企业进入空间演化形成“多核心-外围”格局,退出形成“单核心-多核心-外围”演化格局,进而影响重心转移轨迹,进入重心逐渐南移,退出重心逐渐北移。(4)产业、区域和政策关联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退格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永春 李倩
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为达到最优稳定状态政府应采取的策略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演化A-U模型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企业赶超的"三阶段、三维度"政策工具框架,进而解析了中国扶持TD-SCDMA技术赶超的政策工具。结果表明,在混沌阶段,新兴大国应强化供给政策和环境政策以推动技术突破;在主导设计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促进技术商业化,并借助供给政策引导互补技术的研发;在成熟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抢占市场,并辅以一定的供给政策引导技术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欣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靠大项目、大企业,更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促进社会资金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创新战略、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创新系统、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联盟、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使中小企业积极发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略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具备市场需求前景广、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预期收益高的特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主体,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型人才匮乏、高强度资金投入短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支撑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文章提出了投融资参股、自主发展、借机转型以及"政产学研"一体化四条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俊周 童超 秦建军
以2014—2016年山西省2568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Probit选择模型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结构、企业经营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显著高于集体控股企业和私人控股企业,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和企业利润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风险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负向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率,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中小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现存的资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制度性壁垒和技术壁垒又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把握好进入产业的时机;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破除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壁垒并提升竞争水平;营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 进入壁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满财 黄慧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然而大多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定位在大规模企业,忽略了在我国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创新联盟战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素坤 王乐 何文韬 王清
以2010—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SFA模型测算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政府补贴为调节变量,定量分析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政府补贴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强化了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创新效率和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际化程度和创新效率之间呈正"U"型关系,政府补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政府补贴起负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晨 李理 李博欣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普遍偏低,而ESG理念的兴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赋能提供了新的机遇。选取我国2011~2021年14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对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的关系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并探讨产权性质和外部环境对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表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有积极影响,该积极影响主要由公司治理(G)所驱动且具有滞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ESG表现会对创新产出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从长远来看,ESG表现通过提高创新产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提升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而产品市场竞争并未充分发挥其外部治理效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ESG表现通过创新产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会被弱化。本文拓展了ESG表现与企业融资效率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效率并以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蔡甜甜 崔晔
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检验了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研发支出与企业国际化决策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国际化能力呈U型关系;劳动力和资本对企业国际化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补贴对企业国际化决策和企业国际化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成本对企业国际化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细分行业的企业国际化决策和企业国际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合理确定研发支出规模区间,合理安排政府补贴规模和结构,合理控制资本投入规模和生产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张目 张红梅
为了客观反映中国已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现状,文章引入Choquet模糊积分方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条件选取105家上市公司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行业进行动态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目 匡暑炎 闫慧杰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必要性和现有模糊评价方法缺乏动态可变性的不足,文章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模糊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了信用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以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为: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为指引,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发挥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域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或先导作用。为此,应树立新的效率观、利益观和创新观等管理理念,确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突出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评价,以及以财务业绩为落脚点的充分体现"战略性"、"新兴性"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律遵循等方面的评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雪莲 谢理 赵文霞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量企业蓄势待发或已经进入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而如何有效地选择进入时机成为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本文利用2001—200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板块的180家企业数据,探寻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为,并分析企业进入时机与企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的进入时机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绩效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具有正向影响,对经营发展能力绩效指标具有负向影响,并且企业的进入时机与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绩效水平提高有正向的交互效应,这一系列结论可以为下一阶段企业正确地选择时机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齐 赵树宽 李其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创新效率是衡量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微观视角下,结合创新效率评价的现有成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东北地区150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最高,其余依次为光电信息、生物,节能环保企业创新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偏低;超过90%的企业非DEA有效,同时,90%以上的企业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投影分析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投入相对过少导致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偏低。为此,政府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台倾斜性政策和措施,企业则应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提升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