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3)
- 2023(15271)
- 2022(13077)
- 2021(12169)
- 2020(10358)
- 2019(23738)
- 2018(23177)
- 2017(44538)
- 2016(24360)
- 2015(27005)
- 2014(27035)
- 2013(26554)
- 2012(24350)
- 2011(22060)
- 2010(21668)
- 2009(20067)
- 2008(19603)
- 2007(17352)
- 2006(14841)
- 2005(13145)
- 学科
- 济(99931)
- 经济(99796)
- 管理(69865)
- 业(66232)
- 企(54776)
- 企业(54776)
- 方法(48435)
- 数学(43238)
- 数学方法(42687)
- 财(26951)
- 中国(26417)
- 农(25897)
- 学(21592)
- 业经(21028)
- 地方(20028)
- 制(19480)
- 贸(19055)
- 贸易(19049)
- 易(18515)
- 农业(16880)
- 务(16863)
- 财务(16814)
- 财务管理(16771)
- 企业财务(15935)
- 环境(14742)
- 技术(14741)
- 理论(14684)
- 银(14274)
- 和(14232)
- 银行(14204)
- 机构
- 大学(351521)
- 学院(349090)
- 济(140689)
- 经济(137812)
- 管理(134947)
- 理学(118092)
- 理学院(116726)
- 研究(116143)
- 管理学(114544)
- 管理学院(113904)
- 中国(84693)
- 科学(75039)
- 京(72873)
- 农(65665)
- 财(62831)
- 所(58941)
- 业大(58173)
- 研究所(54335)
- 中心(54303)
- 农业(52367)
- 财经(51221)
- 江(51001)
- 经(46665)
- 范(44615)
- 北京(44475)
- 师范(43994)
- 经济学(43811)
- 院(41908)
- 州(40252)
- 经济学院(39833)
- 基金
- 项目(246070)
- 科学(193536)
- 基金(181093)
- 研究(169400)
- 家(161307)
- 国家(160064)
- 科学基金(136966)
- 社会(109211)
- 社会科(103602)
- 社会科学(103571)
- 基金项目(96881)
- 省(96116)
- 自然(92400)
- 自然科(90364)
- 自然科学(90335)
- 自然科学基金(88740)
- 划(81992)
- 教育(78554)
- 资助(73553)
- 编号(65920)
- 重点(56067)
- 部(54004)
- 成果(51754)
- 发(51727)
- 创(51278)
- 科研(48512)
- 创新(48079)
- 计划(47634)
- 教育部(45881)
- 国家社会(45853)
- 期刊
- 济(143363)
- 经济(143363)
- 研究(92409)
- 学报(63336)
- 中国(61494)
- 农(57442)
- 科学(55606)
- 财(49334)
- 大学(46779)
- 管理(46679)
- 学学(44647)
- 农业(38397)
- 教育(30001)
- 技术(28942)
- 融(26869)
- 金融(26869)
- 财经(25180)
- 业经(23692)
- 经济研究(23396)
- 经(21616)
- 问题(21039)
- 业(20783)
- 版(18340)
- 统计(17097)
- 技术经济(16811)
- 科技(16620)
- 业大(16305)
- 策(16068)
- 商业(15866)
- 资源(15513)
共检索到489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刘贺 田深圳 宫一路
人居活动是城市网络的根本,探究城市人居活动网络结构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利用百度贴吧数据分析城市人居活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城市人居活动网络体系,并通过QAP论文相关及回归分析对城市人居活动网络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体网络方面,人居活动区域联系密度为95.99%,东北三省城市之间普遍存在联系;城市联系类型可划分为全域型、普遍型、较多型、一般型以及较少型五种类型;②层级结构方面,东北三省省内人居活动网络层级较为明显,区域范围内尚未形成主导型城市及次级主导型城市;③城市体系方面,省内人居活动网络体系较为完备,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城市网络体系;④影响因素方面,旅游资源、行政关系、空间邻近及收入水平对城市人居活动网络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高鑫 姜博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东北三省34个城市2011—2013年两两城市间的百度指数。采用Net Draw、优势流分析法以及C-Value、D-Value层级分析法,对东北三省城市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三种分析结果后认为:1从"东北地区"尺度看,网络层级中缺乏主导城市,辽、吉、黒三省城市间网络联系并不密切,但是在各自省内联系紧密,网络层级结构明显,从而表明行政区划对东北三省网络联系层级结构具有重要影响。2从两两间发送和接收的百度指数看,辽宁和吉林二省具有"一主一副"的网络结构特征,辽宁省形成了以沈阳为主导城市,大连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吉林省形成了以长春为主导城市,吉林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黑龙江省则是"单中心"的网络结构特征,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
关键词:
百度指数 城市网络联系 东北三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健 李澎
在传统两要素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基础上,把土地要素纳入研究框架中,形成三要素投入随机前沿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的生产效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城市整体的生产效率水平从2000年的29.8%稳步提高到2013年的54.9%,城市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改善,但整体水平偏低;东北三省城市的生产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黑龙江和吉林,辽宁省城市平均生产效率显著高于黑龙江省城市26.7%,而吉林省城市平均生产效率显著低于黑龙江省城市1
关键词:
生产效率 随机前沿 东北城市 土地投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阳 张落成 姚士谋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传输,使大量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空间内集聚与扩散,加密城市群空间内城市联系。在基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以及百度指数4个要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城市联系虽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城市间的联系不均衡,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多中心的协调网络发展格局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空间流"特征呈现三角形网络结构,其三角形的顶角分别由上海(沪)、南京(宁)与杭州(杭)3个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在空间结构内部,形成若干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在空间分布上,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区域联系强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3)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5个核心城市排名处于网络中心的前列,扬州、南通、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相对靠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吸虹效应"有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心城市会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与经济辐射,完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
关键词:
空间流 网络结构 城市联系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张露 胡业翠 李振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且提升其一体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明确要求。在地理空间的基础架构上,基于长三角城市间有向多值信息流网络关系视角,全面探析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信息交换功能显著增强,城市体系由单中心的三角形等级结构向多中心多层级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演化;2011年,长三角城市体系网络空间组织形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单极中心,以南京、苏州、杭州为支撑点的"■"形结构;2015年,继续保持上海的单极中心结构,同时,以苏州、南京、合肥、杭州为辐射中心的"■"或"■"形子网络结构正在形成;2019年,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组织结构已初步形成,同时,沪宁杭已构成长三角信息流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核心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是单纯指物理空间上的一体化,而是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建议将政府作为新一轮区域合作的主体,打破行政壁垒,将长三角城市群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网络,从更灵活、动态和开放的角度界定空间规划单元,在考虑地理邻近、行政层级等的同时,更加重视从城市间的关系经济地理空间联系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解读,继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价值网络实现关系经济地理空间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紧凑型城市发展是相对于分散型城市发展较为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为探索东北三省城市紧凑度现状及特征,首先,从土地利用紧凑性、经济紧凑性、人口紧凑性、基础设施紧凑性,环境协调等方面切入,建立紧凑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东北三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进行了评价,并从空间和数量统计角度,应用SPSS软件,归类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分布特征;其次,以计算得到的紧凑度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运用空间全局/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城市紧凑度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分析方法,对紧凑度与影响紧凑度分布的主要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城市紧凑度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极化分布现象,不同主因子对紧凑度分布影响的差异性显著。
关键词:
紧凑度 分布特征 空间关联 东北三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刚 袁家冬
紧凑型城市发展是相对于分散型城市发展较为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为探索东北三省城市紧凑度现状及特征,首先,从土地利用紧凑性、经济紧凑性、人口紧凑性、基础设施紧凑性,环境协调等方面切入,建立紧凑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东北三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进行了评价,并从空间和数量统计角度,应用SPSS软件,归类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分布特征;其次,以计算得到的紧凑度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运用空间全局/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城市紧凑度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分析方法,对紧凑度与影响紧凑度分布
关键词:
紧凑度 分布特征 空间关联 东北三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逸舟 王海军 张彬 黄鑫鑫
基于多维要素流视角,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从节点、层级、子网络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口、交通、信息等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刻画,并进行多维网络对比分析,用企业水平差异、文化节点性差异、平均时间距离差异、人均GDP差异、行业结构差异等五个影响因子构建多重网络关系回归模型,剖析多重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可划分为三级联系片区,武汉、鄂州分别为主副中心,黄石、孝感、黄冈三市为集聚—辐射中心片区,其余城市为次级核心城市。(2)多维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排序为经济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人口网络>人口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交通网络>人口网络—交通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与其余各类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最高。(3)交通效率及企业发展水平是使多维网络产生相似性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关系、产业分工影响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关系影响最薄弱,交通效率因素影响最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李澎 卫平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增长,吉林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辽宁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效率改善推动的,而黑龙江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3)东北三省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低,改善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出现正向变动的城市占据样本量的32.4%,还不及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曼丽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四方面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北三省的34个城市的工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东北三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国建 陈传明 侯雨峰 郭连超
通过网络获取2014,2015年黑龙江省城市间的年平均百度指数,模拟城市间信息流,利用Taylor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C-Value和D-Value层次分析法,从城市信息流量、城市网络结构和城市在网络中的主导性与控制力3方面对黑龙江省城市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城市信息流量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全省城市信息流总量有较大增长,但不同城市的增长率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2)黑龙江省城市网络结构极化,南部城市的信息流密度大于北部城市,佳木斯失去了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哈尔滨的核心地位强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百度指数 信息流 黑龙江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芮 丁志伟
基于菜鸟运输市场网站的1 251 123条有向物流线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中原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原地区物流网络空间优化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从区域网络结构看,市域和县域尺度下物流网络密度较为接近且其值较低,其内部连接程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研究尺度细化,县域层面的空间分异格局被放大,片区组团格局逐渐向“核心-边缘”结构转变。(2)从流量特征看,市域尺度下呈现出“南北中高、东西侧低”格局,县域尺度下则呈现出“三足鼎立、中低交织”特征。此外,郑州及下辖县区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表现出以郑州大都市圈为核心区的高联系强度网络。(3)从网络子群看,两种尺度下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结构,以郑州大都市圈为主体的子群网络密度和作用强度最高。(4)从影响因子分析看,决定力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网购指数、人口密度、物流网点数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里程,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地区经济实力与消费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浩 杨治辉
文章基于2008—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DEA交叉模型的框架下探究省份间生态治理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各省份间生态治理的联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生态治理网络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性与溢出性,逐步实现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扩展,形成"点到线再到面"的分布格局;我国东中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派系结构,而西部与东北部分派现象却不显著;省份间的邻近关系在被削弱,空间联系则在加强,而且省份间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省份绿化情况以及能源的消费是影响生态治理空间联动的重要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响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网络功能提升及治理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