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9)
- 2023(12489)
- 2022(9649)
- 2021(8865)
- 2020(7133)
- 2019(15720)
- 2018(15668)
- 2017(30056)
- 2016(16436)
- 2015(18464)
- 2014(18725)
- 2013(17988)
- 2012(15951)
- 2011(14006)
- 2010(14395)
- 2009(13693)
- 2008(13878)
- 2007(13121)
- 2006(11849)
- 2005(11022)
- 学科
- 业(83339)
- 济(69078)
- 经济(68976)
- 企(66360)
- 企业(66360)
- 管理(57947)
- 农(46678)
- 农业(30960)
- 业经(30220)
- 方法(24189)
- 财(23074)
- 中国(20292)
- 务(17422)
- 财务(17387)
- 财务管理(17356)
- 制(16735)
- 企业财务(16366)
- 技术(16357)
- 数学(16241)
- 数学方法(16102)
- 策(14806)
- 理论(14356)
- 体(13619)
- 地方(13277)
- 划(12776)
- 和(12669)
- 贸(11969)
- 贸易(11960)
- 发(11945)
- 易(11610)
- 机构
- 学院(239192)
- 大学(226078)
- 济(99882)
- 经济(97915)
- 管理(94820)
- 理学(80463)
- 理学院(79777)
- 管理学(78745)
- 管理学院(78321)
- 研究(72610)
- 中国(60564)
- 农(53041)
- 京(46783)
- 财(46139)
- 科学(41720)
- 江(40192)
- 农业(40017)
- 业大(37730)
- 所(35914)
- 财经(35829)
- 中心(34955)
- 经(32336)
- 研究所(31690)
- 州(31369)
- 范(29153)
- 师范(28926)
- 北京(28658)
- 经济学(28593)
- 经济管理(28276)
- 经济学院(25920)
- 基金
- 项目(148363)
- 科学(118139)
- 研究(117394)
- 基金(105301)
- 家(88996)
- 国家(87931)
- 科学基金(77283)
- 社会(75749)
- 社会科(71295)
- 社会科学(71276)
- 省(62312)
- 基金项目(56026)
- 教育(52574)
- 编号(51612)
- 划(48339)
- 自然(46176)
- 自然科(45094)
- 自然科学(45087)
- 自然科学基金(44322)
- 成果(40364)
- 资助(40141)
- 业(35853)
- 发(34285)
- 课题(34270)
- 创(34036)
- 重点(32420)
- 部(32190)
- 制(31503)
- 性(31039)
- 创新(30847)
- 期刊
- 济(127821)
- 经济(127821)
- 研究(68314)
- 农(57628)
- 中国(52076)
- 财(39022)
- 农业(38763)
- 管理(37231)
- 科学(31061)
- 学报(31053)
- 业经(29416)
- 教育(26575)
- 大学(25450)
- 融(25116)
- 金融(25116)
- 技术(24562)
- 学学(24035)
- 业(20063)
- 问题(17465)
- 财经(17463)
- 经济研究(17335)
- 经(15185)
- 农村(14956)
- 村(14956)
- 农业经济(14741)
- 技术经济(13936)
- 世界(13357)
- 版(13015)
- 现代(12812)
- 商业(12536)
共检索到37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一飞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其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具备资源禀赋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素有"粮仓"之称。然而东北"粮仓"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收入状况不理想、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瓶颈制约。东北"粮仓"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破除瓶颈制约,就需要在充分认识东北"粮仓"粮食生产的农业区域价值基础上,进行优化二元结构、延伸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与转化等方面的有效路径探索。
关键词:
东北 农业现代化 二元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玲
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带动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为保持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需要对传统旅游形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天和 张郅政 黄述义 陈和明
苏南(指苏、锡、常三市,下同)是我国农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较为发达的农业,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共同推动了苏南农村现代化的发展。90年代如何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重
探索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之路郑重一、目前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建国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长期向工业倾斜,造成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全国工农业发展速度比多数年份为3~5:1,违反一个国家工业化前、中期2.5~3:1的合理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明权 莫棣华 李兵 万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一雯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芦村与泰华集团在2009年联合成立泰华芦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一、泰华芦村合作社基本情况介绍(一)发展背景。房山区是北京市的西南大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的交界地带,既有山地、丘陵,也有沃野平原,因此房山区在发展中既要考虑生态涵养,又要考虑产业发展,房山区由此确定了建设首都现代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一区一城"发展战略。农业在房山区的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少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8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58~1978年的曲折前进阶段、1978~2002年的全面探索阶段和2002年至今的全新推进阶段。本文对每一阶段探索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道路 历史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光福 王由礼 胡建斌
在全面分析苏南和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现代化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即经过努力“确保本世纪末江苏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且有1/4到1/3的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从优化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业投入体系、科教兴农,加快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苏南,沿江地区,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罗贵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就成了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要内核。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农"情,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化选择。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产体系基本动力不足、产业体系一体化和信息化发展薄弱、经营体系可持续能力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助推我国农村、农业的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本文引入农业治理视角,从自主治理角度分析小农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存在多样化的农业自主治理实践,农民、市场和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农业治理中,其关键是农民在村社组织主导下形成了自主组织,建立了农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联结机制,促进了小农农业现代化发展。自主治理的有效实现依赖村民自治制度提供制度化的组织保障和集体土地制度提供制度空间。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与大农农业国家农民生产组织化作用不太重要和小农农业国家农民生产组织化作用有限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探索了一条充分发挥农民自主组织作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启示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农业治理体制机制,为农业自主治理提供制度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艳军 陈秧分
环境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态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应寻求发展、环境、公平的有机统一,注重从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维协调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双管齐下"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推动农业生产地方化,以有助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失衡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艳军 陈秧分
环境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态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应寻求发展、环境、公平的有机统一,注重从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维协调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双管齐下"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推动农业生产地方化,以有助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失衡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普万 白跃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磊
日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典范之一。中国与日本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方面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因而,研究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和经验,能预见一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少走弯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日本经验对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日本经验 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布权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