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5)
2023(3378)
2022(2888)
2021(2585)
2020(2220)
2019(5317)
2018(5029)
2017(10251)
2016(5445)
2015(5785)
2014(5715)
2013(5799)
2012(5585)
2011(5026)
2010(5120)
2009(4678)
2008(4549)
2007(4013)
2006(3522)
2005(3156)
作者
(15854)
(13362)
(12921)
(12648)
(8189)
(6248)
(6078)
(5136)
(4957)
(4755)
(4463)
(4324)
(4227)
(4184)
(4161)
(4120)
(4058)
(3747)
(3746)
(3614)
(3463)
(3262)
(3209)
(3020)
(2991)
(2946)
(2799)
(2736)
(2596)
(2589)
学科
(29326)
经济(29305)
(14377)
管理(11894)
(10983)
企业(10983)
方法(10098)
地方(9240)
数学(8807)
数学方法(8748)
中国(8470)
产业(8159)
(7817)
业经(7078)
结构(6722)
地方经济(5535)
(5521)
(5444)
农业(5253)
(5007)
人口(4814)
技术(4622)
(4349)
产业结构(3787)
体制(3744)
(3605)
贸易(3603)
(3356)
(3208)
(3129)
机构
大学(78267)
学院(78135)
(37420)
经济(36846)
研究(30950)
管理(29527)
理学(25711)
理学院(25354)
管理学(24873)
管理学院(24727)
中国(21745)
(20495)
科学(18381)
(15954)
研究所(14566)
(14551)
北京(13683)
中心(12878)
(12803)
经济学(12192)
业大(11885)
财经(11810)
(11213)
经济学院(11084)
(11024)
(10700)
(10251)
师范(10149)
农业(9962)
科学院(9459)
基金
项目(54785)
科学(44021)
基金(40445)
研究(39133)
(35249)
国家(35003)
科学基金(30281)
社会(26548)
社会科(25411)
社会科学(25407)
基金项目(21672)
(20726)
自然(18900)
自然科(18439)
自然科学(18436)
自然科学基金(18145)
(17909)
资助(16404)
教育(16328)
编号(14481)
(13961)
重点(12699)
(11824)
发展(11622)
(11476)
(11454)
国家社会(11255)
成果(11124)
创新(10799)
课题(10522)
期刊
(41521)
经济(41521)
研究(25479)
中国(15013)
科学(12922)
学报(11897)
(11388)
管理(10911)
(10006)
大学(9376)
学学(8859)
农业(7799)
业经(7271)
经济研究(7131)
问题(6176)
技术(6162)
财经(5989)
(5417)
(5134)
金融(5134)
教育(4537)
统计(4410)
商业(4386)
技术经济(4368)
现代(4263)
(4177)
(4161)
科技(4069)
资源(3835)
人口(3738)
共检索到115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应贵  娄世艳  
东京都市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着日本全国各地人口来此就业。同时,日本中央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不断调整产业政策:始于支持经营困难产业,后转为扶持特定地区,再调整为以科学技术政策代替了传统产业政策,目前借鉴美国硅谷经验打造创新性产业园。尽管传统企业依然是支柱产业,都市圈的信息技术产业、多媒体产业、游戏产业(软件与硬件结合)已悄然兴起,产业升级仍在进行中。立足于都市圈区内49家世界500强企业展望东京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认为传统产业转型、服务业效率改进、人才因素、全新产业兴起是未来竞争地位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晓兰  朱秋  
东京都市圈作为世界五大都市圈之一,其演化历程和发展机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和"绿环带+新城"的效仿特征、"一极集中"的开发特征、"多心多核"的地域开发特征、"多心多核"的扩展特征等;并从地理、人口、交通、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东京都市圈演化过程的四个动力因素;总结了区域竞争机制、统筹规划机制、政府管理机制、市场协调机制等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燕  王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高度集聚并不断增长,滋生了许多城市病,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诸多管控措施也未能奏效。东京同样作为亚洲特大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密度甚至超过北京,但并没有出现北京那样的严重问题,无疑是比较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巨型城市发展案例。文章基于对比的视角,通过Arc GIS平台系统地分析了东京和北京在城市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人口容量潜力。东京的交通网络格局的特征是环线加放射状的轨道交通为框架,高速公路和公交汽车为辅,细密的道路连接城市内部各地。相比之下,北京以宽阔的环线和放射状的高速道路为主,轨道交通很弱,城市内部交通对公交车或私家车依赖度很高,但是由于道路密度低,难以满足交通需要。研究认为,北京若借鉴东京的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因此北京市人口管控的方向也需要重新定位与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燕  王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高度集聚并不断增长,滋生了许多城市病,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诸多管控措施也未能奏效。东京同样作为亚洲特大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密度甚至超过北京,但并没有出现北京那样的严重问题,无疑是比较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巨型城市发展案例。文章基于对比的视角,通过Arc GIS平台系统地分析了东京和北京在城市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人口容量潜力。东京的交通网络格局的特征是环线加放射状的轨道交通为框架,高速公路和公交汽车为辅,细密的道路连接城市内部各地。相比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琦  黄金川  
京津冀城市群与东京大都市圈不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过程所显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等特征也相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和东京大都市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与成效,并系统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路径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形成、政策框架、政策实施3个方面,提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北京市产业布局规划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佳玮   张晖   虞祎  
[目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将是发展重点,需要对其生产布局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Arcgis10.7、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了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猪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条件、比较优势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探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变化。最终根据污染预警分析对产业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生猪生产的地域格局基本稳定,且中游地区产能提升;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的生产重心大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规模异质性、屠宰加工能力、劳动力机会成本、财政投入是长江经济带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生猪生产布局规划,遵循地理距离优先和供需总量平衡原则明确生产区和消费区主体功能,配套相应物流基础设施,平衡供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清洁生产;组织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良种育种;构建长效支持政策以应对转型、防疫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梅  苗润莲  蔚晓川  
东京面积占日本国土面积的0.6%,聚集了占日本10.3%的人口。东京的农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农区的特点和问题,如经营规模小,露天蔬菜栽培面积大,食料自给率很低,农产品直接销售方式普遍,环保型农业发达,人工林比率较高等。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格局已形成,发展方向日趋明确,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变革,农民增收成效显著,但离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分析东京都市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点,以及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探索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对北京发展成世界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严春松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分布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规模的地域分布。本文主要就上海市中心区人口分布现状与现有第三产业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诚固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1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区域优势分析1.l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度日趋提高随着东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东北区作为东北亚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围国家的经贸交往不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晓东  
产业集群被证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的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国外、国内一些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它能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运用并发挥其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理论与已有区域经济理论的异同,认为产业集群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侯建娜  
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产业空间组织的演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的集聚与扩散,形成多个Sub-CBD,促进了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本研究选取东京都新宿为案例,探讨交通规划对Sub-CBD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空间组织的集聚与关联。本研究认为政府高起点规划,依托交通枢纽,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Sub-CBD功能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