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2)
- 2023(10461)
- 2022(9028)
- 2021(8543)
- 2020(7302)
- 2019(17574)
- 2018(17168)
- 2017(33409)
- 2016(18402)
- 2015(20870)
- 2014(20930)
- 2013(21153)
- 2012(20275)
- 2011(18651)
- 2010(18985)
- 2009(17812)
- 2008(17864)
- 2007(15803)
- 2006(13754)
- 2005(12548)
- 学科
- 济(84803)
- 经济(84720)
- 管理(44299)
- 业(42300)
- 方法(36908)
- 数学(33129)
- 数学方法(32852)
- 企(31702)
- 企业(31702)
- 中国(26021)
- 农(21720)
- 学(19596)
- 财(18606)
- 贸(16886)
- 贸易(16881)
- 地方(16828)
- 易(16387)
- 制(15422)
- 业经(14553)
- 农业(14058)
- 银(12487)
- 融(12476)
- 金融(12473)
- 银行(12446)
- 环境(12225)
- 行(11973)
- 和(11742)
- 体(10657)
- 发(10490)
- 务(10419)
- 机构
- 大学(278433)
- 学院(271735)
- 济(119700)
- 经济(117330)
- 研究(104209)
- 管理(98595)
- 理学(84313)
- 理学院(83136)
- 管理学(81683)
- 管理学院(81156)
- 中国(78864)
- 京(64123)
- 科学(63736)
- 所(54370)
- 财(52322)
- 农(50215)
- 研究所(49779)
- 中心(46114)
- 财经(42227)
- 北京(41550)
- 业大(41535)
- 农业(40032)
- 江(39791)
- 经济学(39247)
- 经(38546)
- 范(37962)
- 师范(37611)
- 院(37253)
- 经济学院(35548)
- 科学院(32043)
- 基金
- 项目(178998)
- 科学(140527)
- 基金(132356)
- 研究(127455)
- 家(117016)
- 国家(116157)
- 科学基金(97199)
- 社会(82560)
- 社会科(78281)
- 社会科学(78255)
- 基金项目(69687)
- 省(65175)
- 自然(62154)
- 自然科(60702)
- 自然科学(60678)
- 自然科学基金(59594)
- 划(58205)
- 教育(57769)
- 资助(54990)
- 编号(49318)
- 部(41628)
- 成果(41497)
- 重点(41307)
- 发(39597)
- 创(35808)
- 国家社会(35310)
- 教育部(35063)
- 课题(35000)
- 中国(34571)
- 科研(34472)
- 期刊
- 济(129345)
- 经济(129345)
- 研究(83884)
- 中国(54205)
- 学报(46325)
- 农(45035)
- 科学(43419)
- 财(38895)
- 大学(34186)
- 管理(33135)
- 学学(31919)
- 农业(30604)
- 教育(25241)
- 融(23902)
- 金融(23902)
- 经济研究(21663)
- 财经(21271)
- 技术(20366)
- 问题(19581)
- 经(18437)
- 业经(18219)
- 业(17411)
- 贸(16650)
- 世界(15225)
- 国际(14677)
- 资源(14110)
- 技术经济(13529)
- 版(13496)
- 统计(12991)
- 图书(12543)
共检索到408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洁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计算了东京23区以及市部和岛部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其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讨论,通过各城市之间以及与东京的土地利用比较发现,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比例上明显偏高,城市的土地利用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城市的级差地租优势。
关键词:
信息熵 均衡度 城市土地利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雷 王圆圆 邵子南 吴延瑞 刘秀丽
城市群是当前及未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土地需求的关键之举。论文以10个城市群1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金融深化、财政缺口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考虑PM_(2.5)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十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整体偏低,2003-2017年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成渝城市群,仅为0.711,而排在末位的是中原城市群,低至0.407。(2)从城市群总体样本来看,金融深化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U"形关系,财政缺口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城市群分组样本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据此,国家在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时,应根据城市群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给予城市群自身政策调整的空间,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保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苏红友
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密切相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并设计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整体比较协调,经济效益系统的协调度高而社会、环境效益系统协调度不够;考察各城市功能区,经济效益系统协调度不相上下,但社会效益系统、环境效益系统协调度差别较大。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功能区 协调度 功效 北京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佳鹏 黄匡时
特大城市是城镇化的客观必然。尽管特大城市容易滋生大城市病,但是如果规划和管控得好,特大城市不仅可享受更高的城镇化质量,而且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特大城镇化的本质是人口的调控和人口再分布。因此从特大城市入手更容易发现人口调控的内在规律。在世界上众多特大城市中,东京的特大城镇化战略无疑是目前世界比较具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特大城镇化案例。本文将深入剖析东京特大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并总结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调控经验,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特大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调控提供政策参考。本研究发现,东京都市圈进程中的人口调控经验可以归纳为六个点:一是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中心区高端化;三是引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 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军 宋吉涛
本文研究了纽约市整体土地利用结构、各用地类型的空间布局以及各行政分区用地结构与人均占有量四个方面的内容。发现纽约市与中国的高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之间共性与差异性并存。其中在空间布局方面,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差异性更加明显,而商业用地等其他用地类型共性比较明显;不同分区之间与区域功能、人口密度、交通通达能力等要素有直接关系的住宅用地、开敞空间/娱乐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等用地类型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发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指标将发挥重大的作用,需要结合多指标深入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分区特征 纽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村田喜代治 ,穆英华
伦敦、纽约等世界特大城市已经达到了过熟时期,衰退的苗头也开始显露出来。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的使用,城市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也造成了煤炭污染的城市。从十九世纪末到廿世纪初对城市盲目扩大所发生的矛盾采取了措施。开始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开展了对贫民区的改造计划,标准型住宅的建设,城市建筑的美化,公园、广场的建设等等,并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方案。但是,工业城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只不过是进行了表面的改善而已。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不足,因此,建筑物向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谈明洪 李秀彬 辛良杰 陈瑜琦 张雷娜
绿化带被认为是英国城乡规划的核心元素之一,其在控制城市增长和保护乡村景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是绿化带政策关注的主要内容。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英国绿化带的功能和范围;然后剖析了英国的规划系统。由于区级(相当于中国的乡镇级)规划在英国的土地利用和绿化带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该文以位于伦敦绿化带中的斯佩尔索恩区为例,从房屋建设地点的选择、房屋建设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乡村土地利用等方面介绍了英国绿化带中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和经验。最后,讨论了英国绿化带政策对中国大城市区土地利用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 绿化带 斯佩尔索恩区 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敏 金凤君
研究目的:剖析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及其对中国土地利用的启示。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紧凑型城市的"紧凑"内涵可以从规模、功能及形态3个维度理解,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可解析为土地高强度利用,土地功能适度混合,与交通耦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散化集中的土地利用形态。研究结论:紧凑型城市的土地利用理念为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及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紧凑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茹燕 王柏源 王敬
城市更新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系统分析日本城市更新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模式等的基础上,从顶层制度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土地生产功能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表达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五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军 田英洁 刘子潇 张晓洁 张杨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分结果最高,与广州市同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庆最低,与天津同处于不健康状态;上海和深圳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临界值。"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价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