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2)
- 2023(14800)
- 2022(12682)
- 2021(11660)
- 2020(10160)
- 2019(23370)
- 2018(23186)
- 2017(44152)
- 2016(24085)
- 2015(27161)
- 2014(27156)
- 2013(26353)
- 2012(23996)
- 2011(21560)
- 2010(21508)
- 2009(19840)
- 2008(19442)
- 2007(17291)
- 2006(14747)
- 2005(12324)
- 学科
- 济(97521)
- 经济(97424)
- 管理(67873)
- 业(65897)
- 企(54535)
- 企业(54535)
- 方法(51464)
- 数学(45818)
- 数学方法(45089)
- 贸(26819)
- 贸易(26809)
- 易(26048)
- 农(25087)
- 财(24399)
- 中国(22364)
- 业经(20447)
- 学(20157)
- 地方(17336)
- 农业(16507)
- 务(16252)
- 理论(16200)
- 财务(16192)
- 财务管理(16156)
- 制(15724)
- 企业财务(15145)
- 技术(15097)
- 和(14256)
- 环境(14010)
- 银(13140)
- 银行(13074)
- 机构
- 学院(346434)
- 大学(345080)
- 济(139601)
- 经济(136895)
- 管理(133941)
- 理学(117813)
- 理学院(116524)
- 管理学(113999)
- 管理学院(113401)
- 研究(112280)
- 中国(81225)
- 科学(73033)
- 京(70872)
- 农(65697)
- 财(59417)
- 业大(58551)
- 所(57566)
- 研究所(53187)
- 农业(52718)
- 中心(52116)
- 江(49708)
- 财经(49112)
- 经(44711)
- 北京(43207)
- 范(42791)
- 经济学(42516)
- 师范(42174)
- 院(40639)
- 州(39449)
- 经济学院(38862)
- 基金
- 项目(243595)
- 科学(190436)
- 基金(177167)
- 研究(168072)
- 家(157841)
- 国家(156594)
- 科学基金(133563)
- 社会(105776)
- 社会科(100467)
- 社会科学(100434)
- 省(96669)
- 基金项目(93934)
- 自然(90940)
- 自然科(88956)
- 自然科学(88929)
- 自然科学基金(87345)
- 划(81906)
- 教育(79549)
- 资助(73636)
- 编号(66898)
- 重点(55454)
- 部(53142)
- 成果(51956)
- 发(51318)
- 创(51314)
- 科研(48360)
- 创新(47995)
- 计划(47636)
- 课题(46012)
- 大学(45196)
共检索到478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静 Somnath Sen 胡昭玲 白雪飞
本文根据Jones等人提出的国际垂直分割理论,建立增广引力模型。在区分零部件贸易和传统贸易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了1992~2006年间东亚生产共享和零部件贸易的规模、结构及其变迁情况。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两步回归法,揭示了东亚区域内部一体化组织和国家,特别是中国对生产网络的贡献。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双边关税及服务联系成本的降低对零部件贸易起到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着垂直分工模式的变迁,东亚产业链表现出很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技术水平的衔接性在东亚分工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丹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制度 东亚 贸易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伯伟 胡学文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核心特征,但尚缺乏对该生产网络系统勾勒的研究。本文借助投入产出表对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中的零部件划分进行修正,以产业链为基础系统总结了SITC(Rev3)第7、8类四分位最终产品所对应的零部件,进一步探讨了东亚产品竞争力的来源、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东亚零部件贸易是其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来源;(2)诸多生产链交织形成了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并呈现出不断强化、加深和技术升级的趋势;(3)中国经济的融合推动了东亚分工网络的发展和调整,成为区域内主要的零部件出口国,日本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周昕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零部件贸易 三角贸易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郝宇彪
文章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以中国的前十二大贸易伙伴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贸易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中俄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分析认为,与一贯的观念不同,就参考各贸易伙伴国的GDP总量水平而言,中俄的贸易合作在总量上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俄罗斯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贸易伙伴。贸易伙伴国的GDP、对中国的FDI、贸易依存度以及与中国是否同时属于WTO,会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两国之间的贸易距离和人均GDP差额对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反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中俄双方直接投资不足,中俄双方互补的贸易结构以及俄罗斯一直未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研究已渐成气候,其决定因素的理论概括和实证分析却颇为匮乏。本文从物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九个基本决定因素,并利用中国的零部件进出口数据作为对产品内贸易的近似度量对这些基本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大部分因素对不同分类的产品具有相似的效应,某些因素对进口和出口的效应差异明显。综合而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潜力巨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志刚 梁江艳
选取2008年~2015年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亚22个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总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分析影响贸易效率和潜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与中西南亚国家的非效率因素呈递减趋势,总贸易效率和出口贸易效率呈递增的变化趋势;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亚三个区域的贸易发展较不均衡:最具有进出口潜力和提升空间的是中亚地区,最具有出口潜力和提升空间的则是南亚地区;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与贸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贸易伙伴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和共同边界对贸易水平呈现显著的负影响;根据区域性差异,提出对策建议:对于中亚地区而言,要建立便捷的通关制度,提高双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南亚地区而言,要有效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作用,带动和扩大区域之间的贸易规模;对于西亚地区而言,要加大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积极改善物流网络、构建运输国际通道。
关键词:
中国 中西南亚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捷 单文婷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欧盟 东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丁 许臻真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中国与陆上核心区域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重要。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中亚五国与中国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与各国开放程度对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距离、产业结构相似度、汇率和关税对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产生负向影响;而人口因素对双方贸易影响不大。因此,中国应着力加强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双方增加开放度、降低贸易障碍,通过贸易实现互赢互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丁 许臻真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中国与陆上核心区域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重要。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中亚五国与中国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与各国开放程度对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距离、产业结构相似度、汇率和关税对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产生负向影响;而人口因素对双方贸易影响不大。因此,中国应着力加强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双方增加开放度、降低贸易障碍,通过贸易实现互赢互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文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研究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并探寻合理化的路径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另外,贸易伙伴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上升,有利于增进中国对其服务进口。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互动协调,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大力发展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决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张勋
基于CEPII-BACI数据库中72个发达与新兴市场国家2000~2010年零部件贸易数据,我们使用统计测度和扩展引力模型揭示出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发现,超过地理中性的双边显性贸易偏好指数值的国家数量在增加,且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贸易网络结构,使得贸易的核心-外围依赖关系被次级贸易网络关系所取代。具有较显著双边显性出口偏好强度的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计量证实,地理距离、文化差异是对零部件贸易双边显性贸易偏好强度的不利影响因素;技术差距是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技术转移的推动力量,但过大的技术差距会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被排斥在生产网络之外;贸易摩擦对发达国家...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零部件贸易 贸易偏好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振 刘霞
为研究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验证是否存在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的时空引力模型,运用1996—2012年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环保商品贸易中,存在时间因素及空间因素的影响;空间因素在当期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环保商品的贸易,在下一期是由于契约效应阻碍了环保商品的贸易,但时间因素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更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1995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大豆、豆油和豆粕数量急剧增加,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这一情况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也随之采取多种措施对本国大豆产业进行扶持。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定量评价影响中国大豆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价格、贸易伙伴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的大豆贸易格局变化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豆贸易 引力模型 进口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振 刘霞
为研究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验证是否存在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的时空引力模型,运用1996—2012年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环保商品贸易中,存在时间因素及空间因素的影响;空间因素在当期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环保商品的贸易,在下一期是由于契约效应阻碍了环保商品的贸易,但时间因素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印度加入RCEP后的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中国进口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行业层面的贸易引力模型
RCEP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出和贸易的影响——基于动态递归GTAP的模拟分析
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基于机电行业零部件贸易的考察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的“FDI—贸易关联”——基于中国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
基于引力模型的贸易便利化对东亚区域贸易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影响因素研究及贸易潜力测算
东亚垂直分工网络与技术梯度研究——基于零部件贸易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