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4)
2023(17368)
2022(14404)
2021(13249)
2020(11246)
2019(25652)
2018(25195)
2017(49003)
2016(26321)
2015(29591)
2014(29549)
2013(29022)
2012(26545)
2011(23834)
2010(24007)
2009(22705)
2008(21232)
2007(18924)
2006(16667)
2005(15060)
作者
(75193)
(62100)
(61550)
(59040)
(39679)
(29608)
(28297)
(24318)
(23900)
(22347)
(21317)
(21095)
(19674)
(19660)
(19407)
(19238)
(18567)
(18241)
(17954)
(17818)
(15450)
(15266)
(15240)
(14239)
(13977)
(13765)
(13748)
(13639)
(12475)
(12287)
学科
(104686)
经济(104555)
管理(75073)
(74759)
(60224)
企业(60224)
方法(48021)
数学(41889)
数学方法(41464)
中国(35827)
(29957)
金融(29949)
(29523)
(28942)
银行(28896)
(28796)
(27759)
(24316)
业经(24034)
地方(22079)
(22025)
农业(19503)
(19117)
财务(19036)
财务管理(18994)
理论(18734)
(18635)
贸易(18618)
企业财务(18159)
(18034)
机构
大学(369102)
学院(366019)
(147594)
经济(144362)
管理(143825)
理学(123601)
理学院(122299)
研究(122073)
管理学(120141)
管理学院(119495)
中国(100116)
(78472)
科学(73263)
(72207)
(60480)
(58798)
财经(57421)
中心(57391)
研究所(54841)
(54041)
业大(53136)
(52246)
北京(49836)
(47302)
师范(46818)
农业(45984)
经济学(45412)
(44524)
(44382)
财经大学(43006)
基金
项目(248000)
科学(194950)
研究(182452)
基金(180517)
(156270)
国家(154941)
科学基金(133594)
社会(115568)
社会科(109513)
社会科学(109486)
(96129)
基金项目(94842)
自然(86006)
自然科(84056)
自然科学(84036)
教育(83868)
自然科学基金(82499)
(80595)
资助(75023)
编号(74590)
成果(61080)
重点(55092)
(54781)
(51840)
课题(51372)
(51225)
创新(47756)
国家社会(47599)
科研(47475)
教育部(47449)
期刊
(160077)
经济(160077)
研究(113771)
中国(73328)
学报(57915)
(54436)
(53432)
管理(52222)
科学(51872)
(49832)
金融(49832)
大学(44431)
教育(41695)
学学(41622)
农业(35695)
技术(30483)
财经(28199)
经济研究(26407)
业经(25767)
(23901)
问题(20400)
理论(18903)
图书(18596)
(18336)
实践(17299)
(17299)
技术经济(16719)
(16630)
商业(16399)
科技(16223)
共检索到55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俞颖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水平、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得出金融一体化并未有效推动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其原因与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及贸易开放度较低、金融发展较为滞后、消费平滑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应从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完善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商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性等方面,完善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小凡  邹宏元  陈丽  
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显著提升,使规模持续增长的估值效应成为促进东亚风险分担的潜在渠道。基于对外净资产跨期变动来源的构成,梳理并修正跨国风险分担机制和实现渠道,在传统的净要素投资收入和储蓄渠道的基础上,纳入估值效应潜在渠道,探讨该渠道影响风险分担的机理以及促进风险分担需满足的条件。之后,运用纳入估值效应渠道的ASY方差分解模型,分析东亚风险分担的水平及各渠道的贡献。结果显示,东亚金融一体化并未促成风险分担水平的持续改善。其中储蓄仍是东亚风险分担最有效的渠道,但其作用正在缓慢下降;净要素投资收入并非是东亚风险分担持续有效的渠道;由于估值效应的周期性特征日益满足促进风险分担的前提,其积极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齐红倩  李志创  
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均是影响消费风险分担的重要金融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对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和消费风险分担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识别了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作用机制,并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这一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和滞后效应,时变效应主要表现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后,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弱化;滞后效应则主要表现为二者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在中长期,尤其滞后2年时较为显著。进一步的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抑制了金融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对消费风险分担的促进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促进作用的波动,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仍不可或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海青  
本文利用1970—2004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以消费风险分担来衡量的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以及东亚地区在实现完全风险分担后带来的潜在的福利收益。相比OECD国家和欧盟国家,东亚国家和地区风险分担的福利收益是比较高的,因此可以得出东亚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应进一步深化,但在开放金融的同时应加强银行和金融市场监管的合作,以促进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颖  
结合东亚经济体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差异,构建计量模型系统研究了东亚各国(地区)与美国非抵补利率平价的长、短期成立条件、长期均衡水平及动态调整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亚对外金融一体化及其动态变化。结论是:东亚经济体与美国的非抵补利率平价短期不成立,长期成立但存在偏离;金融自由化差异会部分影响对外一体化程度;金融合作和金融开放可以显著促进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海青  王世文  
文章利用1980~2003年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决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决定金融一体化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贸易开放度、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和流动负债占GDP的比重。东亚应继续加快各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同时采取与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开放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程  
本文研究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东亚9国(地区)从1970-2010年消费风险分担的构成与演化。总体上讲,东亚国家(地区)消费风险分担程度依然很低,但是消费风险分担水平在逐年提高。东亚国家(地区)金融合作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东亚地区商业经济周期的变化显示,产出波动的暂时性部分加剧,所以股权资产市场分散产出波动的永久性部分较完全,但是债权资产市场分散暂时性部分仍然不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再勇  
本文通过使用汇率波动率、人均消费增长率的相关度、未抛补的利率平价偏差、双边贸易强度、利率相关度这五个指标来反映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任意两个经济体之间金融一体化的程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了任意两个经济体之间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大小。最后,本文依照分析结果结合目前东亚金融合作现状、东亚经济体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出了促进东亚金融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本文采用Lane and Milesi-Ferretti的数据,运用实际指标和理论指标来衡量东亚国家对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与欧洲国家及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在衡量结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东亚国家的资金双边对流及资本结构两方面对东亚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东亚国家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上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婷婷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和金融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于是加强国家、区域以及全球的稳定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来稳定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东亚的几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使用VAR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的分析方法对东亚货币一体化建立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到,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具有着可行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货币一体化对于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我们更需要从抵御风险,实现共同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东亚货币一体化。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大国,应对此问题有深入思考。本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建立了基于微观基础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模型,并运用动态优化的方法严格证明了货币一体化所形成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使成员方达到消费保险的目的,这为进一步推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安蕾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颖  
运用修正后的实际利率平价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法研究了东亚国家(地区)和美国、日本实际利率的长短期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论是,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对外金融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内金融一体化则无显著变化;东亚经济体的资本管制、合作深度及核心利率的缺失是影响东亚金融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取消管制、促进合作、形成东亚本土化的"驱动利率"是提高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茜  杨攻研  刘洪钟  
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在日趋增强,尤其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体化呈现加速态势。但东亚金融一体化存在明显的失衡,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和推进速度存在显著差距。与此同时,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也为东亚带来了国内、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成为东亚金融一体化继续推进的重要"反作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春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文章基于2001-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跨境资产投资组合数据,对现阶段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反映了东亚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虽不及欧盟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显著的提高;虽然美国仍然是东亚金融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国,但美国对于东亚金融的影响正在减弱。此外,还对制约东亚金融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政治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东亚各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制定适合东亚金融合作的制度框架,在尽可能摆脱美国干预的情况下,加强政治互信合作的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加强东亚金融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