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7)
2023(9686)
2022(8379)
2021(8160)
2020(7115)
2019(17149)
2018(17079)
2017(32853)
2016(17921)
2015(20907)
2014(21041)
2013(20997)
2012(19507)
2011(17877)
2010(18074)
2009(17023)
2008(16940)
2007(15126)
2006(12887)
2005(11672)
作者
(51950)
(43604)
(43448)
(41594)
(27695)
(20810)
(19944)
(17099)
(16335)
(15462)
(14829)
(14707)
(13913)
(13761)
(13616)
(13556)
(13130)
(12960)
(12598)
(12501)
(10930)
(10753)
(10645)
(9893)
(9848)
(9819)
(9609)
(9540)
(8751)
(8690)
学科
(80170)
经济(80093)
管理(45265)
(43993)
方法(40864)
数学(37294)
数学方法(36698)
(34541)
企业(34541)
中国(22105)
(20241)
(17376)
贸易(17368)
(17015)
(16985)
(15308)
业经(14201)
(13734)
农业(13036)
地方(12481)
(12133)
银行(12107)
(12005)
金融(12003)
(11614)
(11530)
理论(11511)
环境(10505)
技术(9795)
(9793)
机构
大学(265228)
学院(261641)
(115078)
经济(112900)
管理(99358)
研究(92986)
理学(85654)
理学院(84673)
管理学(83029)
管理学院(82548)
中国(71674)
(56814)
科学(55548)
(49748)
(47841)
研究所(43694)
(43461)
中心(42074)
财经(40130)
业大(37673)
(37261)
北京(36762)
经济学(36708)
(36597)
(34567)
农业(34537)
师范(34260)
经济学院(33188)
(32828)
财经大学(29784)
基金
项目(170869)
科学(134089)
基金(125241)
研究(123921)
(109478)
国家(108684)
科学基金(91966)
社会(78534)
社会科(74528)
社会科学(74505)
基金项目(64888)
(63835)
自然(59082)
教育(58482)
自然科(57765)
自然科学(57749)
自然科学基金(56739)
(55379)
资助(53899)
编号(49955)
成果(41529)
(39733)
重点(38959)
(36612)
(34987)
课题(34639)
教育部(34096)
科研(33124)
国家社会(33094)
创新(32878)
期刊
(120632)
经济(120632)
研究(77055)
中国(50057)
学报(39800)
(39000)
(37635)
科学(37572)
管理(35180)
大学(30164)
教育(28347)
学学(28176)
农业(26843)
技术(23773)
(23194)
金融(23194)
经济研究(20879)
财经(19805)
业经(17578)
(17079)
(16241)
问题(16222)
(15735)
统计(15573)
世界(14676)
国际(14177)
技术经济(13967)
(13591)
决策(12504)
图书(12224)
共检索到386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高岗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其经济增长率大约是美国和OECD国家的2倍。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的高速经济增长则一直持续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前。从东亚经济整体和长期视角来看,东亚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明显的“赶超”效应。东亚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其出口导向战略密切相关,从东亚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制造品的出口呈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由于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了工业化赶超,因此本文对东亚工业化赶超模式的分析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新剑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长江  崔有祥  谢富纪  
中国是典型的巨型经济国家,而且正处于技术变革加速和技术全球化的时代。尽管雁行模式对日本的技术赶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可复制性。论述雁行模式提升国家技术能力具有的特点和局限性,同时分析雁行模式对中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伟  陈德智  王浣尘  陈明义  
技术赶超模型在内容上包括技术赶超和市场赶超,在具体的赶超模式上,可分为路径跟随式、阶段跳跃式和路径创造式(后两种属于技术跨越式)。以韩国三种产业的技术赶超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  
近年来,伴随着东亚经济的起飞和迅速发展,分析东亚经济崛起的原因,研究“东亚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热点。但目前人们对“东亚模式”的认识分歧颇大。归纳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认为“东亚发展模式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一、东亚的“成功”与拉美的“失败” 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共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地区)。第二,制造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美和东亚之间也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拉美实施进口替代的时间比东亚早,而且具有更强烈的民众主义色彩。尽管拉美具有东亚缺乏的许多优势,但是相比之下,拉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却不及东亚。目前,东亚早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拉美。在80年代,两个地区的差异更加明显:拉美陷入了“失去的10年”,而东亚却在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东亚的业绩也优于拉美。国外学者曾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冰  
本文对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东亚模式”的种种非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大力发展科教,并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良  
东亚经济模式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给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但东亚模式的缺陷也使东亚诸国陷入了金融危机而蒙受巨大损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东亚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地认识彼此间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海  汤建光  
本文从追赶型发展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东亚地区追赶型发展的优势,论证了东亚追赶模式相对其它地区取得快速发展的主因,同时重点强调了东亚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的缺陷,这对起步较晚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论文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分析了“东亚模式”出现的历史背景,全面论述了模式的实质,评价了这个模式的功过,并着重探讨了由权威主义向现代民主过渡的条件与历史必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申健  
鉴于东亚在战后几十年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世界银行于1993年10月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奇迹》的长篇调查报告,首次提出了“东亚模式”的概念。 对于“东亚模式”,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彼特·伯格为代表的“文化学派”的学者认为,东亚独特的儒家文化促进了东亚的快速发展;以安妮·克鲁格为首的新古典经济主义学者却认为,东亚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制度促成了东亚的快速发展,国家只制定有利于自由市场的经济政策,基本上不起作用;而以罗伯特·韦德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的学者认为,东亚正是由于独特的国家制度和企业制度的结合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温彬  
本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概括了“东亚模式”的特点,即集权统治与自由化相结合;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体系。本文认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那些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非“西化”的现代化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勇  
欧美农民合作社是由社会弱势群体联合而成的一种自助性经济组织,其合作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规律。在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各国都在立法、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了合作社大力支持,并且建立了合作社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了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借鉴欧美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我国应在制度创新、依法治社、政府支持、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