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4)
2023(5241)
2022(4271)
2021(3886)
2020(3158)
2019(7237)
2018(6936)
2017(14061)
2016(7453)
2015(8085)
2014(8132)
2013(8181)
2012(7636)
2011(7086)
2010(6988)
2009(6163)
2008(6380)
2007(5620)
2006(4750)
2005(4413)
作者
(22085)
(18584)
(18468)
(17990)
(11960)
(8965)
(8245)
(7125)
(6949)
(6687)
(6397)
(6220)
(6083)
(6066)
(5987)
(5738)
(5603)
(5369)
(5361)
(5311)
(4660)
(4509)
(4459)
(4344)
(4230)
(4205)
(4107)
(3812)
(3774)
(3716)
学科
(34599)
经济(34567)
(21463)
管理(20685)
方法(18520)
(18492)
企业(18492)
数学(16499)
数学方法(16365)
(9155)
(8253)
贸易(8249)
(8101)
中国(7702)
业经(6719)
(6677)
(6633)
(6492)
金融(6492)
(6266)
银行(6256)
(6168)
(6000)
(5578)
财务(5574)
财务管理(5567)
企业财务(5382)
理论(5293)
技术(4979)
地方(4687)
机构
大学(112665)
学院(110581)
(51509)
经济(50598)
管理(41543)
研究(38842)
理学(36458)
理学院(36075)
管理学(35491)
管理学院(35288)
中国(30375)
(24318)
科学(22570)
(22046)
财经(20240)
(19827)
(18726)
研究所(18160)
经济学(17955)
(17928)
中心(17623)
经济学院(16528)
财经大学(15614)
业大(15610)
(14967)
农业(14318)
(13737)
北京(13457)
(13185)
金融(13042)
基金
项目(76821)
科学(61654)
基金(59477)
(52954)
国家(52616)
研究(52112)
科学基金(45223)
社会(36123)
社会科(34681)
社会科学(34673)
基金项目(30869)
自然(29754)
自然科(29194)
自然科学(29186)
自然科学基金(28723)
(27886)
资助(25339)
(24205)
教育(24101)
(18036)
编号(17978)
重点(17425)
国家社会(16320)
教育部(15800)
(15759)
(15476)
(15131)
科研(15125)
人文(14915)
创新(14840)
期刊
(48788)
经济(48788)
研究(33795)
学报(19160)
(18457)
中国(17416)
科学(16919)
(16233)
金融(16233)
(15198)
管理(15153)
大学(14381)
学学(13919)
财经(10764)
农业(10221)
经济研究(9656)
(9312)
技术(7489)
(7242)
教育(7060)
国际(6861)
问题(6780)
业经(6374)
统计(5975)
(5942)
世界(5661)
(5526)
理论(5291)
商业(5263)
技术经济(5183)
共检索到158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昂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取决于东亚货币的集体竞争性均衡。东亚货币的集体升值,有助于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提高东亚经济的福利水平。东亚区域已经存在通过人民币的升值带动东亚区域整体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导致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却能起到提高区域福利水平,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粟勤  
货币竞争的基础是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其结果就是货币替代。人民币区域化实质上是人民币积极参与区域货币竞争,并试图替代区域内其他货币的过程。尽管在货币竞争中胜出的收益大于成本,但享受利益与承担成本的主体不同,常常使一国政府在面临本币国际化时犹豫不决。鉴于目前人民币在区域货币竞争中的地位,为取得人民币区域货币竞争的最后胜利,应在维持人民币势力范围的同时积极寻求区域货币联盟,同时加快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永琦  代佳航  瞿亢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测度2005年7月21日—2018年9月30日不同阶段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并利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元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略有下降,但仍然难以取代;欧元和英镑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下降很大;而日元近几年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显著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货币"锚"效应自2010年以来显著提升,大部分时期已经接近美元的水平,但很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都对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发挥"锚"效应有显著影响。其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经济周期同步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大陆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货币"锚"效应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志昂  卢一思  
本文基于费雪方程式,建立冲销能力与经济规模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冲销能力越强。在东亚区域中,中国具有明显的大国效应,冲销能力强于东亚小国,这种冲销能力的不同能够保证人民币升值带动东亚货币集体升值。结合人民币货币锚理论,人民币可以成为区域货币的"隐性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大山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人民币充当东亚地区锚货币的相关呼声逐渐增多。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人民币充当东亚锚货币的可行条件,利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美元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短期内无法取代,但是相较日元,人民币的影响力正在增强。下一步,中国应在构建人民币交易网络外部性上努力,努力扩大和培养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使用和持有习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力臻  谢朝阳  
本文以目前东亚货币合作格局下人民币所处的不利地位为分析的起点 ,探讨了东亚货币危机“传染性贬值”的自我实现性:当区域内某一货币贬值后 ,特别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日元贬值后 ,人民币继续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会损害国内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而现行的东亚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机制的自身缺陷 ,易于陷中国于窘境;论文为东亚货币合作设定了一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合作方案 ,即建立“东亚汇率合作基金”及“钉住混合驻锚的货币篮制” ,以寻求汇率的稳定 ,规避金融危机的风险 ,平衡各国在货币合作中的成本与收益;在此基础上 ,从东亚货币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性 ,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秋实  朱小梅  张坦  
虽然美元在区域内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人民币在东亚9个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序基本上呈现地位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日元的权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虽然东亚经济体目前都还没有正式宣布把人民币作为钉住货币,但在实际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内一个至关重要的隐性货币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泽  黄荒原  夏江  
髓着东亚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日趋完善,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选取了东亚11个经济体2005~201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锚货币地位正快速上升,但美元和欧元仍然是东亚地区的绝对主导锚货币。同时,两国相互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对锚货币地位具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和加快构建高端制造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锦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客观现象,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对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国兵  
针对日元与人民币的关系问题,笔者研究发现:(1)日元与人民币现阶段都无法成为区域内锚货币,两者尚未具备区域内货币竞争的条件;(2)中日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和贸易互补性使得两国货币竞争没有必要;(3)货币危机和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内在地推动两国加强区域内货币合作;(4)日本对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据此,仅从经济和金融角度考虑,推进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货币合作而非货币竞争对中日双方都是有利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秀国   王琳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形式。以2011-2020年中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测度了人民币在154个样本经济体的货币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人民币已成为41个经济体的货币锚,涵盖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对样本经济体开展工程承包有利于该经济体选择锚定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已发挥货币锚效应的经济体,对其开展工程承包并不能显著促进其锚定人民币的权重;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这种促进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得更为显著;技术创新水平在对外工程承包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从影响机制看,对外承包工程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积极影响通过贸易促进效应和网络外部效应发挥作用。在全球货币格局加快重塑的背景下,本文为提升人民币货币锚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茜  
文章实证对比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各国篮子货币中各基准货币的权重。研究发现,危机发生之后,美元在东亚地区的货币锚地位有所退后,欧元在东亚货币的权重不尽相同,而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确实出现了成为货币锚的倾向,甚至一些货币的钉住货币篮子中人民币已超过了美元权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隐性"锚货币的事实。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锚货币职能的措施与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纪显  张宗益  
本文以开放的宏观经济为框架、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基础、以严格的数学推导为逻辑纽带、以粘性价格为理论依据、以购买力平价的微分冲击形式为理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应用模型,本文对1992~2002年的人民币粘性均衡汇率进行了定价,并对2003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以定价汇率及其预测为标准,对1992~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根据模型与实证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艳  王立荣  张琴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评述不同货币金融理论和货币金融流派对货币属性、货币价值、货币职能的认知与分歧,从而探究从法币、竞争性货币到数字加密货币的理论演进与嬗变,并对数字加密货币的发展及其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影响与约束做出初步前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