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3)
- 2023(11808)
- 2022(9968)
- 2021(9131)
- 2020(7684)
- 2019(17313)
- 2018(16924)
- 2017(33020)
- 2016(17123)
- 2015(18942)
- 2014(18374)
- 2013(18044)
- 2012(16448)
- 2011(14982)
- 2010(14695)
- 2009(13335)
- 2008(12434)
- 2007(10538)
- 2006(9013)
- 2005(7777)
- 学科
- 济(94713)
- 经济(94650)
- 管理(51893)
- 业(47124)
- 企(40248)
- 企业(40248)
- 方法(38151)
- 数学(34438)
- 数学方法(34062)
- 地方(20134)
- 中国(19439)
- 农(17416)
- 业经(17288)
- 财(17011)
- 技术(15647)
- 学(14141)
- 地方经济(13530)
- 贸(13457)
- 贸易(13446)
- 制(13007)
- 易(13004)
- 融(12007)
- 金融(12006)
- 农业(11822)
- 环境(11504)
- 理论(11382)
- 银(11225)
- 银行(11213)
- 技术管理(10973)
- 行(10768)
- 机构
- 大学(237944)
- 学院(237823)
- 济(115246)
- 经济(113394)
- 管理(95931)
- 理学(83407)
- 理学院(82642)
- 管理学(81377)
- 管理学院(80922)
- 研究(78726)
- 中国(60096)
- 财(48587)
- 京(46473)
- 科学(42667)
- 财经(39737)
- 经济学(37699)
- 中心(37082)
- 所(36616)
- 经(36288)
- 经济学院(33808)
- 江(33326)
- 研究所(33123)
- 农(31217)
- 业大(30874)
- 财经大学(29831)
- 院(28518)
- 北京(28346)
- 范(28239)
- 师范(27993)
- 商学(26649)
- 基金
- 项目(163664)
- 科学(132016)
- 基金(122644)
- 研究(120757)
- 家(105245)
- 国家(104462)
- 科学基金(92208)
- 社会(82051)
- 社会科(78158)
- 社会科学(78144)
- 基金项目(64485)
- 省(62897)
- 自然(57582)
- 自然科(56370)
- 自然科学(56360)
- 教育(55661)
- 自然科学基金(55378)
- 划(52114)
- 资助(49774)
- 编号(46218)
- 部(37360)
- 创(36883)
- 重点(36363)
- 成果(35776)
- 发(35732)
- 国家社会(35399)
- 创新(34769)
- 教育部(33324)
- 人文(32580)
- 课题(31468)
- 期刊
- 济(123173)
- 经济(123173)
- 研究(71589)
- 中国(40924)
- 管理(37860)
- 财(37219)
- 科学(29975)
- 学报(29967)
- 农(27300)
- 融(25066)
- 金融(25066)
- 大学(24621)
- 技术(23927)
- 学学(23443)
- 经济研究(21652)
- 财经(20555)
- 教育(19173)
- 农业(18493)
- 经(17867)
- 业经(17471)
- 问题(15598)
- 技术经济(14332)
- 统计(13538)
- 策(12725)
- 贸(12527)
- 世界(11769)
- 国际(11718)
- 理论(11183)
- 商业(11018)
- 决策(10963)
共检索到348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颜华国 蔡宏波 林舒
本文以两大主流货币合作假说为理论背景,着重借鉴了Frankel-Rose内生性假说的分析框架,研究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动态特征对于该地区货币合作,即货币统一进程的制约与影响。主要结论表明,随着东亚地区各国间贸易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经济趋同性的进一步提高,最优货币区标准会在其建立之后得到自发优化。东亚货币合作内生性假说的成立势必会降低在该地区开展货币合作的成本。
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内生性 最优货币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宏波 宋小宁 熊爱宗
本文利用最优货币区指数模型就1983-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在此基础上采用1996年和2007年的截面数据计算并比较东亚地区各主要经济体的双边OCA指数,以期纵向分析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亚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亚洲金融危机前有所提高,货币合作成本降低,同时其内部已经形成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小型经济区,在区内先行开展货币合作具有较强可行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素芹
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尽管亚洲各国各地区已经就开展货币金融合作达成共识,但是由于亚洲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和复杂的历史问题,使得人们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提出诸多疑问。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对亚洲地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进行考察。通过进一步研究亚洲各经济体面临冲击的对称性以及对冲击的不同反应,分析亚洲开展区域性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亚洲 货币合作 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了东亚地区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并将冲击对称性分析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的欧盟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以揭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处水平,从而判断该地区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可行性。研究发现,与欧元流通前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相比,当前东亚地区无论在冲击相关性、冲击幅度,还是应对冲击的调整速度上均优于欧洲当时水平,该地区已经具备开展诸如双边汇率机制等较高层次货币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慧刚
加强东亚汇率制度协调,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是实现东亚单一货币区的重要核心阶段。依照最优货币区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东亚构建固定汇率区是基本可行的,但是由于各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必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军 于晓宇
本文构建包含货币同盟、全球化以及经济周期协同性内在逻辑关系的联立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假说",并进一步立足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视角(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工)探究了内生性的来源渠道。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同盟的建立显著提高了成员国经济周期的协同性,经济周期的趋同也增加了成员国建立货币同盟的可能性,经济周期协同性标准的"内生性假说"得到验证。对内生源泉的检验发现,货币同盟会同时通过国际贸易、FDI和产业分工三种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间接促进机制,它们共同构成内生性的来源渠道。此外,本文还发现,经济周期协同性标准的"自我强化"效应在核心成员国内部明显更大。本文的研究有益补充了内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前沿,为中国未来进一步深化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东亚经济货币金融合作问题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引起该地区的高度关注。本文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现状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前景——即该地区能否进入货币合作的第二阶段——进行了政治和经济的分析。论文的结论是,第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现处于初级阶段,即准备阶段;第二,从静态上分析,该区域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但是却具备了最优货币区的第一个动态标准;第三,该地区建立货币区的政治基础还很薄弱。
关键词:
东亚 货币金融合作 最优货币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万志宏
货币一体化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进入最高阶段,即欧洲货币与经济联盟。货币金融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亚太地区范围大、情况复杂,一般认为该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具体分析了亚太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亚太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
亚太地区 货币金融合作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劲波 张伟进 张江洋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6国的货币一体化发展,并以卢布为参照对象,判断人民币成为该地区锚货币的可行性。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探讨某个地区货币一体化程度的主要理论依据,笔者以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DMP模型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简化DMP模型为一个静态的两国模型,新模型从大国和小国两个角度更好地诠释了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在新模型的基础上,笔者以名义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为实证指标,对中国与其他7个国家进行了计量检定,以期透彻地分析该地区现阶段货币一体化的程度,为人民币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倩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彤娟 孙瑾
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VAR模型,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开放度、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相似性等方面具备货币合作基础。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6国的供给冲击对称性较高,货币冲击次之,需求冲击最差。中国-东盟具有深入开展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但未来还需克服政治障碍和外来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敏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