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3)
2023(8235)
2022(6786)
2021(6209)
2020(5216)
2019(12152)
2018(12242)
2017(23675)
2016(12770)
2015(14612)
2014(15050)
2013(14746)
2012(13451)
2011(12337)
2010(12894)
2009(12035)
2008(11588)
2007(10551)
2006(9511)
2005(8872)
作者
(37034)
(31033)
(30674)
(29466)
(19871)
(14711)
(14042)
(11935)
(11664)
(11310)
(10748)
(10356)
(10250)
(9961)
(9663)
(9532)
(9135)
(9019)
(8777)
(8718)
(7965)
(7507)
(7476)
(7237)
(7016)
(7007)
(6875)
(6720)
(6353)
(5948)
学科
(77086)
经济(77035)
管理(34767)
(30138)
方法(28454)
数学(25449)
数学方法(24915)
(24758)
企业(24758)
地方(18244)
中国(15471)
(14001)
业经(13511)
(13479)
地方经济(12793)
(12172)
理论(10903)
(10055)
农业(9710)
(9306)
贸易(9297)
(8922)
(8917)
(8776)
金融(8775)
环境(8614)
(8296)
银行(8286)
经济学(8196)
(7896)
机构
学院(187916)
大学(184953)
(84889)
经济(83126)
管理(68243)
研究(64080)
理学(57773)
理学院(57132)
管理学(55773)
管理学院(55436)
中国(49315)
(38723)
(37638)
科学(37256)
(32746)
(29974)
财经(29335)
研究所(29119)
中心(28842)
经济学(27222)
(26378)
(26346)
北京(24858)
(24186)
经济学院(24050)
业大(24014)
师范(23955)
(23821)
(22827)
财经大学(21379)
基金
项目(114276)
科学(89111)
研究(84635)
基金(81169)
(69869)
国家(69322)
科学基金(59344)
社会(53624)
社会科(50867)
社会科学(50854)
(45878)
基金项目(41250)
教育(40137)
(37292)
自然(37145)
自然科(36292)
自然科学(36287)
自然科学基金(35589)
资助(35375)
编号(34904)
成果(28750)
重点(26070)
(25535)
课题(25133)
(24601)
(23055)
国家社会(22020)
大学(21788)
创新(21582)
教育部(21472)
期刊
(104069)
经济(104069)
研究(60382)
中国(38641)
(30653)
管理(28317)
学报(25221)
(24186)
科学(23932)
教育(21996)
技术(20423)
大学(19657)
学学(18500)
经济研究(17918)
(17192)
金融(17192)
农业(16160)
财经(15202)
业经(14915)
(13244)
统计(12861)
问题(12532)
技术经济(11612)
(11103)
决策(10294)
(9606)
商业(9286)
世界(9094)
(8588)
国际(8533)
共检索到296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任若恩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璐  茆健  
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权中  
分析现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模式,概可分为低增长、高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四种类型,高增长并不必然伴随高通胀。高增长、低通胀是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经济运行模式的最佳选择和唯一选择。实现高增长要以扩大再生产和经济顺利运行为前提,实现低通胀则以适度控制货币供求量为条件,其难点在于寻求发展和稳定二者间的均衡点。为此,要打破对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种种制约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投融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输通流通渠道、谨慎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1994年美国《外交》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库格曼(Paul Krugman)题为“东亚奇迹的神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库格曼教授根据斯坦福大学劳伦斯·劳(刘遵义)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尔温·扬教授(现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研究成果指出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省60年代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树成  
一、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不能就国内论国内199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自1993年下半年进入回落阶段以来的第五年。该年,GDP增长8.8%,其中,净出口增长即国外需求增长的贡献大约占到2点几个百分点。外需增长的贡献如此之高,是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涛  踪家峰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中国只有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经济转型,当然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完成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转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程  
在经历了从"奇迹"到"神话"的沧桑变迁后,技术供给和销售市场过分受制于美国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在结构转型的挑战下多少显得有些迷茫。作为一个群体的东亚经济,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调整的转型过程漫长且痛苦。由相关大国带动的合作模式是东亚诸国更为现实的选择。鉴于自身战略重点的转移和相对实力的下降,美国于心于力,都越来越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坚强"后盾"的角色。而在东亚群体内部,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心照不宣的变化。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稳健、坚挺的货币,更具可比性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可以有所作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治龙  
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政府干预和调节市场 ,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开辟了道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静  
一、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开放型的赶超模式东亚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包括整个东亚地区①经济。当今世人热切关注的东亚经济所指地区则主要指以下10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东盟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陶新宇  靳涛  杨伊婧  
东亚模式经历了"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的整个过程,"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是殊途同归,抑或是能够走出超越"东亚模式"的大国之路?本文基于"东亚模式"发展历程的整体评价,并结合中国现实,通过与"东亚模式"的代表性经济体——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以及城乡收入结构上进行比较,透视中国经济的可行性空间。参照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本文使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之谜"通过算术平均法将五个经济结构指标合成为经济结构指数,合成的经济结构指数与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超  曹雪峰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是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不过一般认为华人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但WSV的调查数据证明不仅华人社会,而且整个东亚地区中那些在近40年经历了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都有非常高的信任度,这种信任也是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分析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影响入手,探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及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仍属于物质资本积累型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并未有效实现;生产性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水平落后,新兴产业的优势技术经济特征并未有效体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晓云  
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技术转移的典型实践,东亚经济体大都呈现明显的出口导向、激增的外国投资和迅速的技术进步增长。本文从宏观总量层面上分析外国技术供应对东亚地区的技术溢出在多大程度上和东亚地区的进口、外国投资量和技术进步相联系,是否有助于东亚也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供应方而对外转移技术。并对东亚独有的技术———经济模式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论文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分析了“东亚模式”出现的历史背景,全面论述了模式的实质,评价了这个模式的功过,并着重探讨了由权威主义向现代民主过渡的条件与历史必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