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9)
- 2023(5959)
- 2022(4603)
- 2021(4052)
- 2020(3571)
- 2019(7774)
- 2018(7622)
- 2017(15045)
- 2016(8001)
- 2015(8784)
- 2014(8641)
- 2013(8693)
- 2012(7677)
- 2011(6531)
- 2010(6769)
- 2009(6628)
- 2008(6994)
- 2007(6451)
- 2006(5709)
- 2005(5458)
- 学科
- 业(65874)
- 企(64406)
- 企业(64406)
- 管理(44565)
- 济(42090)
- 经济(42034)
- 业经(23142)
- 财(18541)
- 方法(17106)
- 农(16656)
- 务(16637)
- 财务(16635)
- 财务管理(16630)
- 企业财务(15735)
- 技术(13872)
- 农业(13127)
- 企业经济(11686)
- 策(11297)
- 划(10623)
- 经营(10474)
- 数学(10133)
- 数学方法(10104)
- 技术管理(9668)
- 和(9573)
- 制(9054)
- 理论(8782)
- 体(8353)
- 决策(8316)
- 体制(7747)
- 计划(7721)
- 机构
- 学院(123204)
- 大学(115968)
- 济(56626)
- 经济(55863)
- 管理(54780)
- 理学(46831)
- 理学院(46511)
- 管理学(46209)
- 管理学院(45982)
- 研究(34629)
- 中国(29376)
- 财(26689)
- 京(23275)
- 财经(21066)
- 农(20920)
- 江(19664)
- 经(19108)
- 科学(18094)
- 商学(17409)
- 商学院(17261)
- 所(17206)
- 农业(16528)
- 业大(16196)
- 经济学(16095)
- 经济管理(15498)
- 中心(15362)
- 财经大学(15254)
- 州(15105)
- 研究所(15074)
- 经济学院(14616)
- 基金
- 项目(74608)
- 科学(61093)
- 研究(57359)
- 基金(55455)
- 家(46301)
- 国家(45774)
- 科学基金(41942)
- 社会(38512)
- 社会科(36639)
- 社会科学(36629)
- 省(30809)
- 基金项目(29567)
- 自然(26369)
- 业(26173)
- 自然科(25826)
- 自然科学(25821)
- 自然科学基金(25457)
- 教育(24866)
- 划(23505)
- 编号(22529)
- 资助(21588)
- 创(19772)
- 创新(17329)
- 制(16702)
- 部(16554)
- 发(16509)
- 成果(16491)
- 重点(16008)
- 企(15840)
- 国家社会(15751)
共检索到18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友申
东亚的活力与日本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友申东亚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继亚洲"四小"、"东盟"之后,我国经济也进入起飞阶段。包括我国、亚洲"四小"、"东盟"在内的这一地区,到21世纪势必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特别是拥有12亿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斌
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对东亚地区投资的增长,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东亚国际货流的发展。东亚国际货流的发展确保了东亚地区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
关键词:
货流 东亚地区 日本跨国公司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俊江 史本叶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1]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东亚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本中小企业利用东亚经济快速发展所提供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市场空间,凭借日本在整个东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日本大企业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目标、产业结构、地区分布和经营模式,以充分发掘东亚地区的生产基地作用和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广
企业活力,是一切经济改革者、经济管理者和经济研究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至于什么是企业活力的源泉,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研究的观点、角度和方法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必定是(?)然各异。最近,广西人民出版社将出版的,李克平翻译的日本国工商部产业政策局企业行为科新编的《企业活力》,篇幅虽小,但观点颇新,信息量大,既是了解日本企业活力的好书,也可作为加强我国企业活力的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书臣
日本企业活力的主要源泉杨书臣1.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在战后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已成为不断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国际间竞争;企业间竞争;企业内竞争。2.实行资本与经营分离。所谓资本与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久达 田世福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活力模式,并对企业活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定量分析,是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日本成田大学绦原光伸副教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对日美上百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关于企业活力的调查研究》。这个报告提出了企业活力的构想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有活力的企业为对象,对构成企业活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这个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客观的检验,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日本关于企业活力研究成果,尤其是日美企业活力的比较研究,对我国企业活力的研究,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秦仪 刘新华
在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背景下,日本雇员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关系型心理契约。随着日本企业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这种关系型心理契约逐渐减少,交易型心理契约增多。心理契约的这种变化,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契约 关系型 交易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汀
本文试图从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和”精神,来阐释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并借助日语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商务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日本企业文化 “和”精神 整体性思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春生 柴彦辉
德、日两国的产教结合模式分别为“双元制”、“合作教育”与“企业内教育”。两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影响企业态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企业、政府、国情等,但最终决定因素是企业的利益目标。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当在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促进企业的参与,走产教结合创新之路。
关键词:
德国 日本 企业 职业教育 产教结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锁柱
技术研究开发是日本企业活力的动力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张锁柱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技术研究开发就是为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进步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企业的活力(生命)就在干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换代、产品质量不断报高.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左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玉主 李嗜成
一、东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而言,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乃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是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不尽相同。就东亚(本文的东亚概念,指的是东盟十国加中、日、韩三国)各国而言,中小企业均具有员工数量少、资产额较低等特征,但具体到质(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和量(主要
关键词:
成员国 中小企业发展 商业道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谈世中
东亚地区企业跨国经营不同模式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谈世中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与传统的欧美企业跨国经营不同,东亚地区企业大致形成了日本扩张型跨国经营模式、亚洲"四小"追赶型跨国经营模式、东盟国家初始型跨国经营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两大课题,实现中国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经济裂变与技术范式变迁。中国应实行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包括实行双轨并行战略、基于生命周期的"滞后紧跟"技术战略、协同式价值创造战略,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驱动与政府驱动的平衡。
关键词:
经济裂变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