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4)
2023(16927)
2022(14517)
2021(13508)
2020(11165)
2019(25608)
2018(25469)
2017(48539)
2016(26620)
2015(29941)
2014(30202)
2013(29771)
2012(27793)
2011(25445)
2010(25826)
2009(23722)
2008(23530)
2007(20885)
2006(18718)
2005(17113)
作者
(78861)
(65775)
(65472)
(61874)
(42056)
(31412)
(29639)
(25676)
(25012)
(23709)
(22475)
(22439)
(21249)
(21008)
(20476)
(20180)
(19406)
(19322)
(18890)
(18840)
(16589)
(16333)
(15831)
(15064)
(14757)
(14604)
(14593)
(14582)
(13284)
(13061)
学科
(111973)
经济(111830)
管理(76490)
(72248)
(58233)
企业(58233)
方法(44235)
数学(37176)
数学方法(36746)
中国(32607)
(31343)
地方(28914)
(26922)
(26255)
贸易(26236)
业经(26007)
(25386)
(24457)
(23747)
农业(21166)
(18732)
银行(18680)
(18570)
金融(18565)
环境(18563)
理论(18166)
(17974)
(17708)
技术(17171)
(16170)
机构
大学(387251)
学院(384967)
(155701)
经济(152252)
管理(146618)
研究(137622)
理学(125524)
理学院(123993)
管理学(121877)
管理学院(121181)
中国(101708)
科学(84602)
(84429)
(72627)
(70563)
研究所(63913)
(63812)
中心(60523)
(58779)
财经(56796)
业大(56365)
北京(53866)
(53836)
师范(53336)
(51397)
(50170)
农业(49749)
(47402)
经济学(46613)
师范大学(43377)
基金
项目(256748)
科学(201582)
研究(189651)
基金(184614)
(161165)
国家(159804)
科学基金(135815)
社会(118697)
社会科(112417)
社会科学(112391)
(100339)
基金项目(97688)
自然(87119)
教育(86661)
自然科(85012)
(84994)
自然科学(84990)
自然科学基金(83425)
编号(77643)
资助(75721)
成果(64632)
(58389)
重点(58301)
(56681)
课题(54704)
(53007)
创新(49568)
国家社会(48496)
科研(48478)
教育部(48349)
期刊
(180292)
经济(180292)
研究(119388)
中国(79596)
学报(61239)
(59520)
科学(56942)
管理(55544)
(53923)
教育(46878)
大学(46291)
学学(43321)
农业(41162)
(36026)
金融(36026)
技术(32880)
业经(29732)
经济研究(28086)
财经(27590)
问题(24268)
(23565)
(21265)
(20855)
图书(20232)
国际(18828)
科技(18581)
理论(18302)
技术经济(18034)
(17930)
世界(17685)
共检索到588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京淑  
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出现了签署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浪潮。本文从东亚贸易发展角度切入,寻找东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实依据。东亚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源于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大,而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IT关联产品、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本文试图从工程间分工、模块化和跨国公司战略三个方面,诠释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东亚贸易中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依赖于终极品的域外出口的格局,不利于东亚贸易的自律发展。积极促进终极品的区域内贸易,应该是东亚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霞  文洋  
WTO和RTAs是驱动亚太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两个轮子,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两条竞争性路径RECP和原TPP框架下的21国1996-2016年经验数据为样本,基于结构引力模型PPML估计研究WTO和RTAs对亚太区域内贸易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WTO和RTAs分别使亚太区域内双边出口额平均增长约113.61%和23.99%;WTO对南南国家间和南北国家间贸易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双边出口额分别增长约216.14%和103.81%;对北北国家间贸易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其影响下北北国家间双边出口额平均下降约94.41%;RTAs对南南国家间和北北国家间贸易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南北国家间贸易增长影响显著,使双边出口额平均增长约48.14%。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岗  
亚太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及亚太贸易圈的形成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南铁道专业分行程岗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走向新的组合,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政策中心由大西洋地区转移到太平洋地区。本文将着重探讨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峰  
文章对近1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本质及其变动规律,为进一步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并通过多重指标、贸易矩阵和按广义商品分类的产品构成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与特征,继而用贸易流量模型分析了各国/地区贸易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志祥  宋玉华  
20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该区域内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协动现象,区域经济周期初露端倪。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周期贸易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流动对经济周期协动性(co-movement)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东亚区域内贸易对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与东亚区域各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将随着相互间贸易联系的增强而趋于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子雷  刘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开始逐步形成以集成化产品、模块化生产和区域内贸易三位一体的产业-贸易格局。近年来,日本为了确保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尝试对产品架构进行调整。其中,模块型架构程度高的产品生产比较适合水平产业内分工;整合型架构程度高的产品生产则比较适合垂直产业内分工。随着东亚区域内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市场规模的扩大,不同的产品架构可以对产业内贸易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空洞化"以后,日本的部分跨国制造业开始利用其在整合型架构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回归本土重新构建高端产品的出口基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本这一战略调整将对以低端出口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很大的冲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从区域内贸易视角考察东北亚合作机制化的经济基础,同时分析区域内贸易具体特征作用于制度化合作的相关机制,有助于探寻东北亚区域合作滞后的深层原因。东北亚目前区域经济关联下各国的分散化利益诉求,很难在统一的制度性框架内实现。区域内贸易增长机制的生产—消费双重困境,又使区外力量必然成为干扰东北亚合作机制构建的因素。加强区域合作、进而扩大区内国家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可能成为破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军  
本文通过多项指标评价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东盟经济合作 ,并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贸易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检验。结论认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区域内贸易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受益程度 ,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净受损。文章进而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并对东盟国家未来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峰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楠  
开放式地区主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等宏观因素以及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区位效应等微观因素对APEC区域内的贸易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可以吸纳这些因素 ,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智宇  易行健  唐建伟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城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贞余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且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互补性指数偏低,区域内贸易发展缓慢,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只能逐步推进,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峰  
近2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由于东亚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组织,所以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理论不能够解释其内部贸易的扩张。垂直专业化分工理论为解释东亚非制度性的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依据,而外部需求的增加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最终动力。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从东亚各国/地区的进口贸易为考察对象,将生产非一体化指数(VDI)代替垂直专业化指数,用美国来自东亚各国/地区进口份额的变化代表外部需求,采用联合国统计司的BEC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张来自于垂直专业化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