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9)
2023(8556)
2022(7305)
2021(6762)
2020(5592)
2019(12294)
2018(12300)
2017(23016)
2016(12927)
2015(14476)
2014(14989)
2013(14325)
2012(13304)
2011(12025)
2010(12442)
2009(11514)
2008(11585)
2007(10722)
2006(9420)
2005(8931)
作者
(36889)
(30818)
(30583)
(29206)
(19570)
(14771)
(14151)
(11761)
(11674)
(11236)
(10534)
(10527)
(10181)
(9753)
(9707)
(9320)
(9282)
(9084)
(9071)
(8828)
(7838)
(7559)
(7385)
(7167)
(7116)
(6997)
(6788)
(6775)
(6251)
(6095)
学科
(49753)
经济(49663)
管理(40840)
(33483)
(28354)
企业(28354)
(15909)
(15229)
方法(14392)
中国(13580)
地方(13517)
(13353)
业经(11884)
(11695)
数学(11627)
数学方法(11459)
(10170)
银行(10150)
(10073)
金融(10069)
(9895)
环境(9837)
(9681)
(9041)
财务(9014)
财务管理(8975)
农业(8721)
企业财务(8471)
理论(8460)
体制(8414)
机构
学院(181695)
大学(180046)
(71215)
经济(69331)
管理(63751)
研究(63673)
理学(53240)
理学院(52550)
管理学(51649)
管理学院(51295)
中国(49479)
(38291)
科学(37869)
(37552)
(32884)
(30988)
中心(29348)
研究所(29041)
(28853)
财经(28112)
(25388)
(25162)
师范(25159)
(24595)
业大(24194)
北京(24090)
(23654)
农业(22167)
经济学(21955)
(21494)
基金
项目(114809)
科学(90020)
研究(88389)
基金(80836)
(69878)
国家(69267)
科学基金(58759)
社会(55078)
社会科(51970)
社会科学(51961)
(46336)
基金项目(42367)
教育(41333)
(38325)
编号(37446)
自然(35938)
自然科(35005)
自然科学(34994)
自然科学基金(34341)
成果(32365)
资助(32159)
课题(27035)
(26929)
重点(26716)
(25665)
(25430)
(24216)
(23626)
创新(22784)
国家社会(22552)
期刊
(88820)
经济(88820)
研究(57246)
中国(43257)
(31289)
(28017)
教育(26760)
学报(26664)
管理(25339)
科学(24542)
大学(20598)
(20356)
金融(20356)
学学(19038)
农业(18506)
技术(16281)
业经(14134)
财经(13922)
经济研究(12482)
(11991)
问题(11083)
(9584)
论坛(9584)
(9520)
(9470)
(9121)
图书(9076)
国际(8944)
职业(8759)
财会(8639)
共检索到292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戈华清  宋晓丹  史军  
区域或亚区域合作机制与协议安排是保护海洋环境免遭陆源污染危害的关键。东亚海共同体与东亚海环境管理合作伙伴作为现有的防治东亚海区域陆源污染的合作机制,由于既无区域性公约约束,也无具体防治目标与章程,导致目前东亚海区域的陆污染防治依然处于松散的、无约束力的功能性与项目性合作状态,呈现明显的临时性与不确定性。中国应在充分重视海洋陆源污染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更为务实的态度,与东盟国家凝聚共识,有效推动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勋  
人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源于陆地或陆上活动的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最主要因素。近40年来,国际社会采用多种法律手段应对海洋陆源污染问题,其中以区域海洋公约、相关议定书、行动计划以及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区域性法律机制成为世界各国防治陆源污染卓有成效的法律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戈华清  蓝楠  
陆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域经济社会活动,是陆上行为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累积性的陆源排污,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不仅损害海域使用者权益,也影响沿海地区发展。我国陆源污染防治一直以被动的末端污染治理与管控为基础,其预见性不足、有效性不充分,亟待确立陆海一体化综合防治对策体系,保护我国近海生态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华  周利波  
夫夷河作为一条跨区域河流,其水污染问题不仅引发群体性事件,还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而单纯依靠政府各自为阵的传统治理模式已显得苍白无力。根据夫夷河水污染治理的实地调研,要有效治理夫夷河水污染问题,必须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区域协作的防治机制,即政府加强监管、企业积极配合、公众主动参与、区域加强协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晋昕  杨宏山  
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多种机制得以实现,各种机制所具有的可持续性不同,其效能也有所差异,厘清府际合作机制的类型与适用情境对于机制的选择及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可持续性的建立以制度化水平的提升为标志,可以从合作意愿、收益成本、约束力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刻画。按照合作向度和可持续性,可以将府际合作机制分为对话式、契约式、运动式和科层式四种模式,其各自具有相应特征。这四种模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府际合作实践中,可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完善与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运动式合作和对话式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构建长效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海英  
虽然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框架、方法体系基本成熟,但在编制过程中仍有一些编制难点和注意事项,笔者结合自己编制过的几个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总结在规划范围确定、污染源调查、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分配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彭述华  宋博  
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存在"锚货币"选择的问题。经济谐动指数分析表明,东亚适宜采用"内部锚",而不宜采用外部"锚货币",美元作为域外货币不适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锚货币"。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使得日元难以发挥东亚"锚货币"的作用。而人民币尽管暂时还不能充当东亚的区域主导货币,但中国经济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经济高度关联并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也要大于日本和美国,同时,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因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欧  金书秦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各国都在探索有效的控制手段。本文遵循环境政策的分类,对国际上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命令控制和经济刺激型手段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排放标准、环境税费等规制性手段不适应中国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现实需求,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应当优先在农业发展的框架下解决,其次是要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的环境友好行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冬梅  管宏杰  
本文介绍了美、日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主要立法及特点,并就其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进行了阐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书秦  王欧  
"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的压力将逐渐向农业领域延伸,保护农村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洱海流域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其实践经验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静  
在一体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发展协作机制迫在眉睫。协调沪苏浙皖污染"联防共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应立足长三角大气、水等污染防治的现状,针对区域污染防治困境,从协作治理角度完善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探寻源头防控、统筹协作、强化制度、协同推进的污染防治"共保联治"新路径,推动长三角污染防治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锡贵  王茂庆  
本文从全局的高度探讨了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从外部环境、市区综合治理、加强政策扶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城市污染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章力建  蔡典雄  王小彬  张建君  金轲  
概述了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由来、发展趋势,从不当农业生产措施导致水体-土壤-生物-大气圈层交叉污染不断升级,提出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学术观点与防治理论,并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农业立体污染优先考虑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及防治技术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庆  
基于适应性环境管理的理念,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历次规划进行的回顾性评价表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模式、管理目的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已呈现出渐进式、问题导向及策略调整等适应性管理的特征。然而,滇池流域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外流域调水的风险、河湖水生态功能丧失、风险管理转型的迫切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适应性管理可为新一轮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思路,即水环境管理目标向风险管理转型,将规划范围拓展至调水水源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广义流域,侧重于重构具备健康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并提升管理响应能力以应对流域水环境的变化风险,使规划真正发挥引领和基础决策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庆  
基于适应性环境管理的理念,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历次规划进行的回顾性评价表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规划模式、管理目的及实施措施等方面,已呈现出渐进式、问题导向及策略调整等适应性管理的特征。然而,滇池流域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外流域调水的风险、河湖水生态功能丧失、风险管理转型的迫切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适应性管理可为新一轮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思路,即水环境管理目标向风险管理转型,将规划范围拓展至调水水源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广义流域,侧重于重构具备健康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并提升管理响应能力以应对流域水环境的变化风险,使规划真正发挥引领和基础决策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