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1)
- 2023(5198)
- 2022(4299)
- 2021(4134)
- 2020(3298)
- 2019(7678)
- 2018(7368)
- 2017(14349)
- 2016(7496)
- 2015(8497)
- 2014(8337)
- 2013(8018)
- 2012(7203)
- 2011(6205)
- 2010(5936)
- 2009(5368)
- 2008(5044)
- 2007(4122)
- 2006(3352)
- 2005(2791)
- 学科
- 济(26299)
- 经济(26269)
- 管理(17999)
- 业(16990)
- 企(14295)
- 企业(14295)
- 方法(9081)
- 农(8903)
- 地方(8416)
- 中国(7697)
- 业经(7634)
- 数学(6455)
- 数学方法(6379)
- 农业(6175)
- 财(6160)
- 理论(5779)
- 和(5092)
- 学(5004)
- 贸(4900)
- 贸易(4897)
- 易(4689)
- 制(4458)
- 产业(4406)
- 教育(4148)
- 环境(4123)
- 技术(4003)
- 融(3806)
- 文化(3803)
- 金融(3803)
- 务(3654)
- 机构
- 学院(96928)
- 大学(96794)
- 管理(36265)
- 济(36256)
- 经济(35414)
- 理学(31742)
- 研究(31398)
- 理学院(31290)
- 管理学(30809)
- 管理学院(30611)
- 中国(22902)
- 京(20182)
- 科学(18770)
- 财(16756)
- 范(16004)
- 师范(15919)
- 中心(15195)
- 所(14212)
- 江(14110)
- 财经(13675)
- 农(13503)
- 业大(13104)
- 师范大学(13042)
- 研究所(12963)
- 经(12462)
- 北京(12096)
- 院(11766)
- 州(11669)
- 经济学(11279)
- 农业(10520)
- 基金
- 项目(69593)
- 科学(55519)
- 研究(54859)
- 基金(50101)
- 家(42761)
- 国家(42307)
- 科学基金(36737)
- 社会(35229)
- 社会科(33198)
- 社会科学(33189)
- 基金项目(27460)
- 省(27276)
- 教育(24852)
- 编号(23257)
- 划(22905)
- 自然(22458)
- 自然科(21897)
- 自然科学(21894)
- 自然科学基金(21489)
- 成果(19124)
- 资助(18052)
- 发(15746)
- 课题(15559)
- 重点(15466)
- 部(15242)
- 创(14955)
- 国家社会(14332)
- 项目编号(13905)
- 制(13773)
- 性(13725)
共检索到139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铭娜 武振玉
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卫新
汉字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东亚特别是朝鲜、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汉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
汉字 汉文化 朝鲜 日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丽平
俄罗斯文化是东北亚文化圈中唯一的非东方文化。有记载的俄罗斯文化应从接受拜占廷文化 ,即接受基督教开始 ,至今大约有 1 0 0 0年的历史。俄罗斯文化显然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个分支 ,但它并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介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 ,即东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至今学术界看法不一。甚至可以说 ,对这一问题深入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文化 东正教 拜占廷文化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柳中权
所谓“亚文化”,指的是主流文化的同根分枝,虽与主流文化脉络相同,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特点.我们通过对社会群体或个人行为的实证性观察与集合,用适当的分析模式对这些行为的文化内涵、象征及功能作出阐释,分辩其中利弊,便得出结论可以说明某一些历史时期及某一生活层面的文化思潮及其品性.作为文化行为的神公诞节在海口市几乎是一年四季连绵不断,其历史来源已久,而尤以近年来为最盛. 走出海口机场,进入喧闹市区,给人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鹏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的现象。因此必须立足农业本身,实现持久的"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农民富裕 农村繁荣 农业衰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翔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汉字教育是继承中华文化的根本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汉字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珍视的文化资源,成为现代世界各民族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加强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枢纽。汉字教育必须遵循汉字形成的规律。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教育的基石。探索汉字教育的方法,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汉字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汉字教育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运富 何余华
汉字研究除了本文化视域,还应有跨文化眼界。"跨文化汉字研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另一个是把"跨文化汉字"当作研究对象,即研究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汉字。"跨文化汉字研究"内容丰富,包括跨文化汉字文本及其汉字现象、跨文化汉字传播、跨文化汉字发展、跨文化汉字比较、跨文化汉字教学、跨文化汉字学术史、外来文化对汉字系统的影响等。"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成为汉字学研究、汉字史研究和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和重要分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湛晓白
新文化运动期间,"汉字改革"的话题在《新青年》上保持了持续热度,用罗马字母创制独立的汉语拼音文字,成为一些新文化人的理想预案。新文化运动之后,伴随着国语运动的进一步展开,一方面出现了若干有利于创制汉语罗马字母拼音文字的现实语言条件,另一方面官方的参与也为有志于此项事业的学者提供了人事平台,从而最终促成了国语罗马字方案的面世。国民政府时期,国语罗马字以承认注音字母地位为前提最终实现了合法化,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被官方认可的罗马字母汉语注音方案。尽管注音字母的存在限制了国语罗马字发挥作用的空间,但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汉语拼音方案》,在技术和功能定位上与国语罗马字方案存在明显的历史继承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亦间接印证了其现代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国语运动 国语罗马字 注音字母 钱玄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康荣平
自从六十年代初汤浅光朝的研究以来,对于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转移及发展预测,已有许多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和论述。在这里,笔者试图就世界技术中心的形成、转移和未来发展,做一点定性的分析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亚洲 黄志成
自20世纪60年代起,多元文化主义一度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少数族群的政策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兴起。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无论作为理论还是政策实践都受到批评,由此逐渐衰退。多元文化主义的衰退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标由此转变为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公民教育相应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则成为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康化
中、日、韩 3国拥有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安全对话尤其是文化对话很有必要。当前 ,“日剧”、“韩流”风行中国 ,而“汉风”在日韩也渐成风气。 3国应以和合精神为基本理念 ,共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东亚文化 和合精神 文化产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范祖奎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以表意为主兼表音的意音文字,属世界上比较特殊的文字,而中亚留学生对汉字掌握的程度又直接关系到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本文以中亚国家85名来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为被试,根据他们学习汉字的策略和偏误分析来调查他们学习汉字的特点及学习汉字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汉字学习 中亚留学生 调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英雄
汉字与旅游李英雄北京旅游学院ChineseCharactersandTourism¥byLiYingxiongAbstract:Theauthor,basedonthetrendofdevelopmentofthecurrentworldtouris...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大方
汉字难学其实是一种误解,但它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的一种文化障碍。从文化角度看,汉字不仅在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系统结构上和汉语具有自相似性,很好地适应了汉语,充满了理据,成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前导。因此,汉字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是重点。汉字学习绕不过去,却非拦路之虎,而是必不可少的阶梯。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学习 文化调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