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7)
- 2023(8936)
- 2022(7345)
- 2021(6622)
- 2020(5402)
- 2019(12301)
- 2018(11880)
- 2017(22846)
- 2016(12123)
- 2015(13622)
- 2014(13526)
- 2013(13232)
- 2012(12331)
- 2011(11032)
- 2010(11606)
- 2009(11293)
- 2008(10361)
- 2007(9723)
- 2006(8710)
- 2005(8017)
- 学科
- 济(48677)
- 经济(48595)
- 管理(39495)
- 业(36226)
- 企(30543)
- 企业(30543)
- 融(26413)
- 金融(26410)
- 银(23930)
- 银行(23921)
- 行(23222)
- 中国(21708)
- 制(18056)
- 财(17478)
- 地方(14746)
- 农(14742)
- 方法(14335)
- 业经(13058)
- 体(12483)
- 数学(12272)
- 数学方法(12162)
- 务(11188)
- 财务(11151)
- 财务管理(11130)
- 中国金融(11023)
- 企业财务(10665)
- 农业(10123)
- 体制(9638)
- 度(8707)
- 制度(8701)
- 机构
- 学院(165631)
- 大学(164367)
- 济(71851)
- 经济(70164)
- 管理(59964)
- 研究(57734)
- 中国(51063)
- 理学(49944)
- 理学院(49406)
- 管理学(48721)
- 管理学院(48407)
- 财(38258)
- 京(34395)
- 科学(30468)
- 中心(29002)
- 财经(28739)
- 所(27818)
- 江(26807)
- 经(25881)
- 农(24825)
- 研究所(24455)
- 经济学(23302)
- 州(22074)
- 北京(21778)
- 财经大学(21374)
- 院(21113)
- 经济学院(20978)
- 银(20832)
- 范(20673)
- 业大(20609)
- 基金
- 项目(105540)
- 科学(83219)
- 研究(83132)
- 基金(75654)
- 家(64291)
- 国家(63707)
- 科学基金(54765)
- 社会(53837)
- 社会科(51022)
- 社会科学(51014)
- 省(41643)
- 基金项目(39778)
- 教育(38173)
- 编号(34324)
- 划(34261)
- 自然(32045)
- 自然科(31250)
- 自然科学(31244)
- 自然科学基金(30688)
- 资助(30032)
- 成果(29755)
- 制(26687)
- 课题(24741)
- 重点(24243)
- 部(24019)
- 发(23805)
- 创(22912)
- 性(22831)
- 国家社会(22559)
- 创新(21572)
共检索到275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士新
上世纪末的东亚金融危机促使该地区各国为自救和互救、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各项合作倡议,逐渐形成了清迈倡议双边货币互换安排。为减弱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风险,东亚各国推进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地区外汇储备库不断扩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挂钩的比例不断减少。为增进和巩固地区经济与金融合作的效率,东亚各国加强了相应的机制建设,建立了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整合了经济评估和政策对话的进程,为促进东亚地区持续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保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筱原兴 王于苗 张虎
本文是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前专务理事筱原兴先生专投本刊的稿件。作者曾参与1997年金融危机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文章分析了"清迈倡议"的形成、变革及取得的成果;针对流动性危机对策、地区监控体系、新的区域金融机构以及亚洲货币单位等问题阐述了日本官方和学界的看法。特别针对由中国负责的"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工作组撰写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意见,主张在CMI发展和变革的基础上推进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并指出日中两国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契机,此后十年来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虽然步履缓慢,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表明了其从象征性的合作向实质性的现实合作开展的进程。对今后的东亚金融合作,笔者提出了五条建议。
关键词:
东亚地区 金融合作 发展 前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2021年12月7日,作为东亚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东盟及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举行了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并发布了首份官方回顾报告。2022年1月31日,AMRO正式运作10周年。因亚洲金融危机而生并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考验的东亚金融合作,正在接受反复无常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供应链的重构、气候问题的紧迫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都对东亚金融合作的内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珏
国家形象特别是大国形象,对东亚国家间各种政治经济关系、包括金融合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本文从分析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形象入手,归纳了中国在东亚地区国家形象的三个矛盾性特点,进而探讨中国国家形象与东亚金融合作的关系,从认同的角度剖析东亚金融合作。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认同 东亚金融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中国崛起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其核心概念就是“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它们分别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经济要素构成了共同利益的基础,使国际关系越来越体现为共同利益的结合。东亚是中国实行“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的首要地区。发展本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带动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方
世纪之交,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已经形成并迅速发展。本文分析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大致表现、基本特征、主要根源及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发展对东亚经济体的长期负面影响和短期冲击,以及近期全球性金融动荡对东亚经济体造成的严重态势,最后提出应对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东亚经济体金融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 东亚金融合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权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相互提供流动性支持。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各层级的流动性救援设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由于东亚地区尚未进入汇率协调阶段,建立在丰富流动性资源基础上的东亚各层级流动性救援设施的有效性不足。若将这些流动性资源用于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则有助于区域金融稳定,同时可为区域货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在参与东亚金融合作进程中,应积极主张区域金融市场发展路径,并籍此助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
双边货币互换 流动性救援 金融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彼得·迪图斯 柳力扬 党媛
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需要加强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国际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持续的稳定繁荣和进一步发展2001年底,中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回望当时中国的愿景,反思20年来世界的变化,并鉴于这些变化,仔细审视何种政策目标为变局之下的恰当选择。笔者认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新功
在国际生产体系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始终不能摆脱美元,造成货币错配。解决货币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磊
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现代的货币一体化理论无法解释东亚的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东亚货币合作在理论上难以突破,同时,东亚的现实状况也阻碍了东亚的地区合作,而欧洲的制度创新给了东亚地区以启示,东亚必须打破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路径依赖,寻求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现实道路,积极推进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
关键词:
东亚 金融合作 制度 路径依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甘当善 刘小坤
本文认为,把中国与东亚金融合作作为中国进入金融全球化的出发通道。对此必须:利用亚洲债券基金,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运用货币互换协议,扩大我国外汇市场干预力量。
关键词:
金融 合作 东区 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立谦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东亚金融合作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其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本文认为中国作为东亚重要国家,与东亚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将日益密切,中国既是东亚金融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又是东亚金融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东亚 区域 金融 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