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3)
2023(4224)
2022(3769)
2021(3428)
2020(2971)
2019(7071)
2018(6860)
2017(13398)
2016(7318)
2015(8100)
2014(8165)
2013(8101)
2012(7997)
2011(7397)
2010(7790)
2009(7280)
2008(7559)
2007(6885)
2006(6263)
2005(5676)
作者
(23379)
(19886)
(19769)
(18663)
(12797)
(9614)
(9089)
(7552)
(7398)
(7231)
(6894)
(6676)
(6564)
(6482)
(6390)
(5965)
(5854)
(5814)
(5725)
(5690)
(5013)
(5008)
(4921)
(4494)
(4489)
(4470)
(4325)
(4165)
(4112)
(3993)
学科
(36407)
经济(36380)
(17690)
贸易(17683)
(17424)
(17118)
管理(16657)
方法(15594)
(13354)
企业(13354)
数学(13234)
数学方法(13097)
地方(9522)
(8685)
关系(8359)
(8234)
(7860)
中国(7068)
(6866)
业经(6039)
(5875)
出口(5868)
出口贸易(5868)
农业(5791)
(5732)
金融(5731)
(5567)
财务(5562)
财务管理(5556)
企业财务(5255)
机构
大学(116244)
学院(114376)
(52655)
经济(51849)
研究(47239)
管理(38128)
中国(33532)
理学(32818)
理学院(32311)
管理学(31616)
管理学院(31415)
科学(28575)
(26028)
(25324)
研究所(23790)
(22294)
(21601)
中心(19360)
财经(18097)
农业(17306)
(17219)
(17125)
业大(16925)
经济学(16632)
(16373)
北京(16109)
(16043)
师范(15886)
经济学院(15221)
科学院(15041)
基金
项目(74587)
科学(57884)
基金(55202)
研究(51801)
(50063)
国家(49733)
科学基金(40339)
社会(32543)
社会科(30924)
社会科学(30912)
基金项目(29229)
自然(26983)
(26401)
自然科(26354)
自然科学(26345)
自然科学基金(25861)
(23984)
教育(23309)
资助(23210)
编号(20023)
重点(17797)
(17410)
成果(16837)
(16696)
(14731)
中国(14718)
科研(14621)
教育部(14512)
课题(14012)
计划(13974)
期刊
(58265)
经济(58265)
研究(35954)
学报(20691)
(19463)
中国(18741)
科学(18685)
(15905)
大学(15072)
(14476)
学学(14413)
国际(14399)
管理(13816)
农业(13480)
(10827)
金融(10827)
经济研究(10593)
问题(9473)
财经(8897)
教育(8819)
世界(8692)
业经(7950)
(7794)
(7748)
(7528)
贸易(7528)
技术(7368)
资源(6593)
国际贸易(6481)
商业(5687)
共检索到177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漓高  赵海波  
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态势之间具有相互揭示的作用,这种相互揭示的基础是贸易和投资的影响机制,其前期联系的宏观背景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而跨国公司尤其是近年出现的全球生产体系是投资态势和贸易态势后期联系的微观基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海波  
一国的贸易态势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以三种类别的贸易品(初级产品,标准化制成品,差异化制成产品)划分为基础,具体考察了东亚各国对外贸易态势的变动情况。此外,作者还对东亚不同地区贸易态势变动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毅  高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10+3)经济一体化取得长足的进展,经济区域化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文章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东亚经济区域化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效应,并通过计量模型对东亚地区的FDI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东亚FDI与进口和出口都是互补关系,即FDI促进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莹  
近年来,东亚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总体规模快速增大、区内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程度日趋加深、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强、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等新的态势。与此同时,东亚贸易合作也面临着贸易不平衡严重、区内发达国家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力度不够、贸易合作的基础脆弱及对区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依然严重等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英华  尹翔硕  
90 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的扩大及产业的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发展产业内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齐军领  范爱军  
在各国关税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及中间产品贸易盛行的情况下,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把贸易时间分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贸易时间与贸易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时间的影响更大。此外,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时间不敏感产品更加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海波  
本文以邓宁的投资阶段论为基础,对东亚地区10个样本国家、地区30年左右的国际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确实经历了邓宁理论所描述的从无到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进而成为净投资者,最终会到达一个内外均衡状态的过程。不过,在某些国家/地区的部分时期,国际投资的态势与邓宁理论的描述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尚需进一步作出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来科  
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等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超  
2003年12月12日,日本与东盟10国发表了旨在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这次峰会预示着日本同东盟的区域经济关系将出现新的飞跃,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入手,深入探讨了WTO框架下自由贸易区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指出日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方针的调整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林宇  李川  贺莹  
为了分析不同市场态势下东亚股市之间联动结构的变化规律,本文在划分中国股市市场态势(牛市,熊市)的前提下,运用非对称随机波动(Asymmetric Stochastic Volatility,ASV)模型刻画东亚主要股市收益率的边缘分布特征,进而结合由Clayton Copula、Gumbel Copula与Frank Copula构成的混合Copula函数对东亚股市之间的联动结构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在"大牛"阶段往往处于分割状态,这种状态虽然能够有效隔离跨市场风险,但体现出我国股市中诸多不成熟因素;同时,就联动结构变化规律而言,各国股市之间的联动结构变化多发生在"熊市"阶段,而"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东亚地区的资本流动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是私人资本不断流入东亚地区且结构均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资本又从官方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渠道流出东亚地区。今后东亚地区的这种资本流动将受到官方外汇储备变动、美国利率的变化、美元贬值、东亚汇率及其制度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宏恩  
对国际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研究受到日益关注,它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对外经济政策中得到借鉴,而将该研究纳入国家宏观战略则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边际优势战略在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具有很多相似经济特征的中国对此更应该认识和借鉴。本文以母国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为对象,通过统计描述、断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证实了日本在战后至1997年经济危机前对东亚一直采取边际优势战略,揭示了在边际优势战略下,母国投资对出口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投资与进口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投资与进口的关系比与出口的关系更密切,同时也反映出"东亚模式"和"雁行模式"的内在联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万青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而忽略了国际分工对贸易收支的作用以及贸易品的异质性问题。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本文认为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我国在东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量顺差,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这个结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大幅下降,但只要东亚分工格局未变,我国大量外贸顺差的局面就不会改变。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当实施鼓励出口的措施,例如人民币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和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等;而从长期来看,则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逐...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新  
在中国海洋发展史中,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当时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由于海洋贸易的发展,宋代的海洋知识和海洋观念进入了新的阶段,孕育了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对外贸易中心由陆地转移到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运行机制、海洋观念和文化出现新变化,整个亚洲海洋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已有研究对宋代海上贸易制度、商品构成、贸易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宋代东亚秩序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系统探讨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变化,概述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海霞  
本文以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产业内贸易为例,首先说明了SITC7在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接着从FDI、零部件贸易和公司内贸易三大方面阐述了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东亚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也对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