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9)
2023(14054)
2022(11990)
2021(11130)
2020(9394)
2019(21561)
2018(21377)
2017(41850)
2016(22781)
2015(25410)
2014(25152)
2013(25284)
2012(23165)
2011(20436)
2010(20363)
2009(18986)
2008(18862)
2007(16770)
2006(14800)
2005(13266)
作者
(65921)
(54779)
(54662)
(51777)
(35130)
(26121)
(24693)
(21485)
(20753)
(19664)
(18676)
(18551)
(17675)
(17290)
(16826)
(16655)
(16347)
(16145)
(15723)
(15554)
(13595)
(13479)
(13201)
(12469)
(12245)
(12173)
(12169)
(12072)
(10914)
(10846)
学科
(99413)
经济(99294)
(91085)
(80459)
企业(80459)
管理(77753)
方法(45651)
数学(36258)
数学方法(35909)
(31701)
业经(30395)
(28824)
中国(23157)
农业(22849)
(21233)
财务(21172)
财务管理(21153)
企业财务(20038)
技术(19451)
地方(19434)
(18107)
理论(17834)
(17520)
(17274)
(17255)
贸易(17244)
(16737)
(16059)
(15107)
环境(14322)
机构
学院(329127)
大学(326963)
管理(136870)
(135639)
经济(133010)
理学(118505)
理学院(117280)
管理学(115562)
管理学院(114977)
研究(105853)
中国(80426)
(69685)
科学(65325)
(60460)
(55909)
(53304)
业大(49873)
财经(48937)
研究所(48460)
(48107)
中心(47561)
(44555)
农业(44010)
北京(43777)
(40698)
师范(40336)
经济学(39906)
(38858)
(38278)
商学(36647)
基金
项目(223385)
科学(176624)
研究(164411)
基金(162979)
(141339)
国家(140101)
科学基金(121595)
社会(104039)
社会科(98618)
社会科学(98594)
(87221)
基金项目(87064)
自然(79369)
自然科(77570)
自然科学(77554)
自然科学基金(76184)
教育(73656)
(72410)
资助(66881)
编号(66875)
成果(52800)
(49144)
重点(49004)
(48365)
(47775)
课题(44633)
创新(44443)
(43908)
国家社会(42497)
科研(42423)
期刊
(151348)
经济(151348)
研究(95613)
中国(58475)
管理(53326)
(51790)
学报(48655)
(47444)
科学(46805)
大学(37221)
农业(36568)
学学(35254)
教育(31179)
技术(29436)
业经(26536)
(26039)
金融(26039)
财经(23714)
经济研究(22795)
(21330)
(20340)
问题(19801)
技术经济(18529)
现代(16628)
科技(16032)
理论(15702)
图书(15347)
商业(15211)
世界(14880)
资源(14501)
共检索到47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甘琳  吴德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维  
在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下,本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力增长快于外国的相对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是决定本国货币实际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和美国、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力的数据对实际汇率生产力微分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表明在理论假设不完全满足的现实中,两国相对劳动生产力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依然存在长期的稳定比例关系,进而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均衡方程做了重新估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丁堡骏  张洪平  
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抽象层次不同的三个范畴。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个别价值与劳动者的勤奋或懒惰、技术熟练或不熟练、劳动的复杂程度等毫不相干,它是商品总量的一个个别部分的价值。价值或个别价值是本质,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它的逻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转化形式。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正确认识价值与市场价值、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新观念,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开明  
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认为汇率问题实质上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劳动生产力相对成本与汇率的关系后指出,我国和美国的职工工资总体水平的相对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增长不同步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保持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设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金华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概念,特别是把复杂劳动看成只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而不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从而只能用于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而不能用于计算劳动的生产力。实际上,在讨论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时,如果始终使用具有同样内容的劳动概念,则在任何条件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都不可能成正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孟范昆  朱晓俊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经典命题是:劳动生产力和商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正比。实践证明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极其正确的,我们决不能随意地否定马克思这一科学的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士辉  王宏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普通的,但却是广泛应用的原理。长期以来,虽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只有揭示马克思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的理论假定前提,才能说清楚这个原理极其有限的适用性以及与现实的矛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甘琳  吴德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陈跃华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凯明   罗章权   杭静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库计算了全球近两百个经济体分产业购买力平价指数,以此对中国分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本文还使用包含非位似常替代弹性偏好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估计和校准了中国需求特征,并结合历史发展趋势模拟了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发展道路。本文预计在中性环境下,2021—2035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仍将保持4.76%的年均增速,到2035年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68.34%。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何发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时间序列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就业结构转变与农业发展关系中的特征及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追赶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基于新古典增长经济学"趋同假说"的良好愿望至今是否实现了呢?文章在构建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数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机制,并利用中国1999-2016年30个省份25个两位码和100位四位码工业行业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国内陆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是否在向沿海地区进行追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不同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俱乐部趋同,而且跨地区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内陆地区正在利用其"落后优势"追赶沿海地区。因此,政府可以从鼓励落后地区提高工业就业份额,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距等方面努力,使得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