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282)
2022(3724)
2021(3481)
2020(2945)
2019(6665)
2018(6533)
2017(11751)
2016(6927)
2015(7842)
2014(7664)
2013(7746)
2012(7484)
2011(7077)
2010(7121)
2009(6547)
2008(6501)
2007(5908)
2006(5456)
2005(4913)
作者
(26285)
(22292)
(22037)
(20774)
(14255)
(10960)
(10008)
(8750)
(8449)
(8187)
(7812)
(7657)
(7520)
(7478)
(7351)
(6939)
(6777)
(6766)
(6535)
(6453)
(5903)
(5747)
(5624)
(5122)
(5047)
(4951)
(4945)
(4822)
(4768)
(4692)
学科
(25215)
经济(25180)
管理(16875)
(14358)
(10718)
企业(10718)
(10601)
方法(9473)
数学(8149)
数学方法(7967)
地方(7658)
(7489)
中国(6710)
资源(5668)
农业(5638)
(5347)
(5111)
业经(4867)
环境(4788)
(4445)
地方经济(4233)
(4040)
(3880)
金融(3879)
理论(3829)
(3742)
贸易(3738)
(3591)
及其(3481)
人事(3448)
机构
大学(105698)
学院(102551)
研究(47642)
科学(36713)
(34660)
经济(33784)
中国(33454)
(32064)
管理(31043)
(28776)
研究所(26924)
理学(26128)
农业(26051)
理学院(25649)
(25525)
管理学(24813)
管理学院(24674)
业大(23817)
中心(20082)
(18300)
(17893)
(17576)
(17201)
科学院(16330)
北京(16232)
农业大学(16184)
实验(16181)
实验室(15542)
(15006)
重点(14812)
基金
项目(76353)
科学(56578)
基金(54273)
(53857)
国家(53491)
研究(45314)
科学基金(41290)
自然(31505)
自然科(30585)
自然科学(30565)
(30088)
自然科学基金(30015)
基金项目(28458)
(27115)
社会(25269)
社会科(23712)
社会科学(23701)
资助(23060)
教育(20079)
计划(18971)
重点(18576)
科技(18142)
(17238)
编号(16268)
科研(15848)
(15525)
专项(14950)
(14874)
创新(14076)
成果(13889)
期刊
(39445)
经济(39445)
学报(32848)
(29142)
研究(27247)
科学(26331)
中国(24948)
大学(21881)
学学(20859)
农业(19398)
管理(12047)
(11294)
(10400)
业大(9977)
林业(9958)
教育(9837)
农业大学(7605)
资源(7539)
(7518)
金融(7518)
(7256)
图书(6982)
技术(6516)
科技(6405)
自然(6193)
中国农业(6081)
经济研究(5861)
财经(5803)
业经(5411)
书馆(5318)
共检索到161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豁然  
东亚地区单维管束亚属松树遗传资源丰富 ,5针松组 11种 2变种 ,白皮松组 2种。在生态植物地理上 ,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从远东地区、西伯利亚、朝鲜、韩国、日本、中国东北向南延伸 ,直至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具有明显的地理间断、种群隔离和种间替代现象。在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中 ,红松、华山松和白皮松资源丰富 ,在木材生产、人工林营建和环境建设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遗传变异、育种和林木改良与基因资源保存方面研究较多 ,而对于其他树种的研究目前还仅限于分类学和生态学描述。迄今为止 ,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做过红松、华山松全分布区多点地理种源试验和子代测定 ,建立多处红松种子园 ,期望遗传增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新技术 .该文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及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续九如  宋婉  邹受益  张卫东  
该文对榆属树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主要包括 :国内外榆树育种材料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现状 ;国内外榆树改良和育种目标 ;选择、杂交及其它非常规育种手段在榆树改良项目中的应用 .文中还对中国榆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途径进行了讨论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诸葛强  张博  黄敏仁  王明庥  
近等基因系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近等基因系选育主要有连续多次回交选育法、从突变体中分离获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连续回交选育法、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选育等方法。本文介绍了主要农作物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林木植物的特点,提出了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木本植物柳树为材料,构建近等基因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林木遗传学研究模式树种的观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陆钊华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工业纤维用材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迫切性出发 ,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遗传改良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遗传改良体系 ,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 ,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 ,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 ;强调新世纪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分子遗传研究相衔接 ,通过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次多育种方式的相互交叉 ,充分利用各层次的遗传变异 ,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秦国峰  李光荣  黄光霖  兰永兆  钟德华  
经过3个连续5年的协作攻关研究,马尾松遗传改良和良种生产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在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生产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工业用材树种定向选育、育种策略和一些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对种源研究和推广、育种区划分、优良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建园技术和种子生产、造纸材定向选育、抗性育种、遗传参数估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早期选择、育种计划和方案制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相应看法,希望能为我国马尾松遗传育种一些领域未来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泽霞  王卫民  蒋恩明  陈柏湘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林善枝  张德强  张谦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遗传机理不明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景乐  王军辉  张守攻  张建国  孙晓梅  梁保松  
Pilodyn是一种间接测定木材密度的无损检测仪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Pilodyn应用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Pilodyn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优点与不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肯定了Pilodyn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的无损检测仪器,具有其低价、快速和准确获得大量试验数据的性能及其在林木材性改良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Pilodyn在我国用材林改良选择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胥猛  潘惠新  张博  王树东  黄敏仁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基因林木的遗传稳定性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基因组的首次破译,势必开启林木分子育种的新时代。综述当前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并就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涛  董玉峰  王振猛  张鹏远  王卫东  荀守华  秦光华  姜岳忠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 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 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I)分别为1.321 0、0.200 3和0.320 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 2~0.791 9间,平均为0.652 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家柱  郭仁峻  田立平  张福胜  尹俊玉  薛民生  
通过对北京地区1949 年以来不同时期冬小麦品种生物产量若干性状的演变规律、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和遗传变异系数的比较得出:①目前推广品种的收获指数比解放初推广品种增加了11-72 个百分点,但是单位茎叶重所负担的子粒重( 克草粒重) 却增加了83-9 % ,说明库源器官的比例变化较大,光合产物输出增多。②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单个茎秆特别是单个穗子的生产能力强化了,但群体成穗数有所下降,茎秆矮化、粗壮,穗子也变得粗大,小穗勾数增加。③生产品种在系统演化过程中,有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为负值,但这些性状之间的环境相关却几乎全部为正值,说明品种在系统改良的过程中,性状的遗传相关与个体发育中的纯生物学相关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豁然  王琦  
1963年中国首次从古巴引种加勒比松古巴变种,10a后又从危地马拉引种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变种和加勒比松巴哈马变种,而变种与种源结合进行的多点试验却始于1983年。加勒比松3个变种现已进入系统的种源与子代测定阶段。目前,应用多群体育种策略建立复合实生育种种子园,这种途径不仅能把遗传测定、选择育种和种子生产结合起来,而且也考虑到基因保存和未来的长期育种需求,可能是当前加勒比松引种改良的最佳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军锋  杨培华  郭树杰  刘永红  
文章全面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陕西油松在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与母树林建立、优树选择与种子园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及成就,指出了陕西在油松遗传改良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