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6)
2023(12047)
2022(9931)
2021(9378)
2020(7747)
2019(17591)
2018(17459)
2017(33046)
2016(18372)
2015(21121)
2014(21279)
2013(20754)
2012(19465)
2011(17568)
2010(17837)
2009(17149)
2008(17459)
2007(15711)
2006(14391)
2005(13723)
作者
(53123)
(44678)
(44661)
(42671)
(28549)
(21374)
(20090)
(17346)
(17046)
(16123)
(15482)
(15083)
(14483)
(14435)
(14340)
(13671)
(13357)
(12948)
(12888)
(12784)
(11612)
(10872)
(10793)
(10047)
(10013)
(9992)
(9958)
(9853)
(9091)
(8936)
学科
(78894)
经济(78776)
管理(56071)
(51411)
(41143)
企业(41143)
方法(29062)
中国(26355)
数学(25042)
数学方法(24649)
(23515)
(22093)
(21496)
业经(18248)
(16604)
贸易(16592)
(16236)
(15260)
地方(15161)
农业(15115)
(15004)
(15000)
银行(14982)
(14368)
(13979)
金融(13976)
(12563)
财务(12510)
财务管理(12475)
体制(12096)
机构
大学(272346)
学院(268276)
(118337)
经济(116022)
研究(100059)
管理(96368)
理学(81116)
理学院(80119)
中国(79537)
管理学(78689)
管理学院(78194)
(59434)
(58333)
科学(57519)
(51333)
研究所(45740)
中心(44849)
财经(44833)
(43323)
(41321)
(40655)
北京(38616)
经济学(38166)
(36051)
(35736)
师范(35730)
业大(35646)
经济学院(34098)
农业(33481)
财经大学(33105)
基金
项目(168539)
科学(133230)
研究(125097)
基金(124332)
(108809)
国家(107943)
科学基金(91153)
社会(82290)
社会科(77883)
社会科学(77866)
基金项目(63990)
(61536)
教育(57469)
自然(56029)
自然科(54738)
自然科学(54724)
自然科学基金(53760)
(53193)
资助(51716)
编号(49087)
成果(43169)
(39365)
重点(38842)
(36627)
(35694)
国家社会(35479)
课题(35226)
教育部(34120)
(33838)
中国(33312)
期刊
(139822)
经济(139822)
研究(89848)
中国(60192)
(46313)
(42475)
学报(41599)
科学(39552)
管理(39067)
大学(32592)
教育(30933)
学学(30419)
(30377)
金融(30377)
农业(28177)
财经(23902)
经济研究(22273)
技术(22123)
(20782)
业经(20070)
问题(19286)
(17875)
国际(16485)
世界(15854)
(15159)
(12898)
技术经济(12808)
现代(12052)
统计(11798)
(11706)
共检索到432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永光  
东亚地区一体化呈现勃兴之势,而其制度化程度却非常低,并且在制度化进程中形成了以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制度为主、东亚国家通过合作供应为辅、其他主体供应为补充的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模式使东亚地区制度处于供应不足和严重私物化状态;受制于霸权国干预或反对、东亚地区各国历史和现实矛盾等诸多因素,东亚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仍处于磨合阶段,东亚地区制度供应依然匮乏;供应者和供应领域过于集中。今后,中国需要在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采取以下路径:加大对东亚地区制度化建设的努力,这也应是中国目前外交核心任务之一;与中国国内制度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邓练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该地区在汇率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本文探讨了固定汇率、单独浮动汇率以及建立通货区对东亚地区各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以钉住篮子货币的区域汇率合作安排作为通向通货区过渡阶段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 峰  姚 莉  
APEC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以承诺为基础的非契约化原则和开放主义原则,不能成为实现APEC目标即贸易自由化的有效制度保障,二者反而相互掣肘。以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APEC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弥补APEC制度上的缺陷,是APEC可以选择的制度化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欣  
通过分析东亚国家在东亚金融危机前、中、后不同阶段汇率制度选择的变化,发现东亚国家或地区汇率制度以"钉住美元"为主线,基本符合东亚经济特征。汇率波动存在传染效应,汇率制度缺乏合作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慌。东亚汇率制度演变的基本结论是:东亚各国或地区能否抵抗货币攻击,与采取的汇率制度密切相关。东亚各国或地区的汇率制度需要根据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变得困难且不合时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各经济体此前实行的可调整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汇率制度问题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各国或地区也相继对汇率制度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多数国家或地区名义上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严格的固定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义中  
制度化缺失是维和行动迄今为止一直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无形的“软”因素 ,其对维和行动的发展造成了不同影响。冷战后的维和经验表明 ,实现制度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朝乐门  
民族预科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实为民族预科教育的持续制度化进程。这一制度化进程经历了起始阶段的创立和模仿性过程下的制度化;初步发展阶段的模仿性过程和规范性压力下的制度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强制性同构下的制度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的高校组织积极利用条件下的强制性同构下的制度化。民族预科教育制度的规制性属性的持续增强与其内在诉求灵活性的固有属性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矛盾。规制性政策的出台者与执行者,应考虑到这种潜在的矛盾,寻求规制与灵活间的平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进展,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大为改善,各国的国际合作战略重点开始移向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合作还只是低层次的,尚未实现制度化,即区域内各国签订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协定,建立多边的经济合作组织,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各国的行动,使该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有秩序地、稳定地向前发展,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比较利益和规模利益。为此,建议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以投资合作和次区域合作为先导,同时建议设立以参加合作的地方政府组成的组织为主导的两级官方合作组织,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由无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向飞  邹国庆  
以往关于组织间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组织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资本属性,而忽略了其制度属性的功效。本文从制度与演化的视角考察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将不同形态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统一到以制度转型为宏观背景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中,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创新选择模型来揭示制度、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关联机制。分析结论认为,正式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制度转型各阶段中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根源,而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则是制度转型不同阶段间顺利过渡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宏伟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个重大事件,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一个是东亚金融危机,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分析,或许可以找到东亚①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东亚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五六十年代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章小东  
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传统国企工人与农民身份逐步向城市工人身份的转变,而在此过程中,工人的罢工行为一直成为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重要动力。在对罢工权利规制的模糊地带中,工人罢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却也反映出了我国情境下的特殊逻辑。本文通过梳理罢工制度与行为的鸿沟,分析并讨论罢工的解决方式,提出我国工人罢工行为催生出"制度化效应",却未能形成"制度化结果",在这样的状况下,劳动关系中的各主体的利益关系与权力关系也实现了重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毅  
一、地方债制度化变革的经济基础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公共产品提供资金保证的财政分配模式。在公共财政模式下,无论是全国性公共产品,还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政府要履行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娜  
推进技能竞赛制度化进程,应充分认识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建立和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切实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校内技能竞赛活动,强化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加强技能竞赛及其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茂林  
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依然是制度化教育,为提高教育效率而设立的教育制度,不仅规定了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也规范了整个制度化教育内部的发展序列和层次,从而对其中人的发展产生直接规范与制约作用。因此,只有明确制度化教育下具体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努力超越现实的实践追求,才能为探索制度化教育理论奠定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学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家峰  
组织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高效地工作就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组织的发展,官僚制(科层化)的倾向开始渗透到组织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组织管理中的激励也往往表现出过度制度化的趋向,从而使激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庆幸的是,组织管理中常常存在着非制度化的激励,这种激励形式可以弥补过度制度化的激励之不足,因此组织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种形式激励的存在并在组织管理中灵活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达到有效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